导语:四篇课文被移出教材,清华教授怒批:崇洋媚外,越改越烂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是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确实,教育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才有一切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关注教育?因为教育才是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重中之重,可惜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有些教育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语文,可以说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一个科目,同时语文也是中国人必修的一个科目,我们明事理,认识世界等等都离不开语文对我们的帮助。

语文课本上的东西很有讲究,因为这是引导孩子前进方向的东西,万事不能马虎,不过教材上的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

时代在变化,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

,毕竟落后就要挨打。

但这些改动真的都是正确的吗?

消失的课文

进入21世纪后,教材上面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四篇文章的消失,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第一篇

《雷锋日记》,

说实话,我并不清楚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反而我感觉这样的文章能引导孩子向上,同时与之消失的还有“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等等,这是不被时代允许了吗?

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

《刘胡兰》《黄继光》

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先烈们又触犯了,审核教材“专家们”的那些禁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也不被允许出现在课本中。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

《背影》、《狂人日记》、《满江红》

等等作品也统统被移出课本,被移出的理由千奇百怪,不是民族英雄,破坏团结等等,可笑。

替代品

“老东西”被剔除,那么必然会有“新东西”加入,

华盛顿、石油大王哈默、《爱迪生救妈妈》等外国题材的文章

被添加进去了,真的对学生有帮助吗?

最可笑的是,宁愿舍弃一些中国文豪所写的东西,舍弃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也要添加一个虚构出来的《爱迪生救妈妈》,这样宣扬外国名人,用意是什么?

清华教授怒批

教育家王文湛先生曾经对此事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国外名人的事迹是否真实,咱们暂且不讨论,毕竟属于文学创作,但是为何要删掉

《谁是最可爱的人》《刘胡兰》

等文章,并且是用外国人替换中国人,这样的教程过于崇洋媚外,真的是越改越烂。

为何连清华教授都看不下去了?

很简单

,语文只要理解字是什么含义就行吗?语文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传授思想,传授知识,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塑造孩子的三观,

我们自己的东西却不用,一直用别人的东西,那么是不是就是在传达我们不如别人?这也怪不得,人家留学生不想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今年新编订的教材中《谁是最可爱的人》重新出现在课本中,这可能就是一个变好的信号吧,希望一切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