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银市越野马拉松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一家企业承办甘肃省白银市越野马拉松赛事,由于赛事安全保障不到位,最后酿成悲剧。

上述事件值得所有行业反思!企业天生逐利,用道德约束企业经营过于理想化,只有加以法规约束和有效监管,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近期不断爆发的大量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同样暴露出智能汽车行业的法规和监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企虚假宣传谁来监管?

在特斯拉官网上,特斯拉对其FSD中文定义名称是“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下面却又用小字注明“车辆尚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很多消费者未必会认真看下面的解释,花费6.4万元购买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后,大多数会形成一个概念:特斯拉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其实,特斯拉官网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涉嫌误导性宣传!被误导的消费者以为特斯拉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现实中有不少纠纷案例就是如此,车主事故后到特斯拉服务店理论时,销售通常会狡辩道: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并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这完全是一个冷笑话!

2020年,在德国,特斯拉“自动驾驶”就曾经被告上法庭,德国某法院最后判定:特斯拉汽车并不具备自动驾驶技术和能力,判令特斯拉撤掉所有带有“自动驾驶”字样的宣传。而在中国,特斯拉肆无忌惮地“自动驾驶”宣传,到底该由谁来监管?

事实上,打着“自动驾驶”幌子卖车的车企远不止特斯拉一家,不少造车新势力均在此列,经常搞各种发布会,发布其“自动驾驶”技术,却没有任何一个车企告诉消费者:在中国,自动驾驶车辆禁止随意上路,能够合法上路的汽车都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

不想着如何造好新能源汽车,却在特斯拉的示范效应下,天天想着搞歪门邪道,如此企业,会有什么成就?终究会像特斯拉一样,被广大消费者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汽车谁来监管?

智能汽车概念很广泛,包括物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等,绝非一个自动驾驶可以概括。

传统车企重视汽车的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对辅助驾驶则偏于保守,只愿意在汽车上应用经过安全验证的辅助驾驶技术,对汽车搭载自动驾驶系统敬而远之。为了消费者安全着想,却被很多消费者误解为没有技术,很悲哀!

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则截然不同,他们不在乎新技术是否被验证安全,最在乎自己是否能“活下去”,于是高举“软件定义汽车”大旗,不以造车为目的,而是在制造一台移动的计算机,最后把汽车挂载在移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系统控制汽车。

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造车思维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安全隐患,但是面对由于软件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特斯拉副总裁陶琳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却理所当然、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新产品发展的必经过程!陶琳还认为:中国的消费者需要被教育!

中国的消费者的确应该被教育,多学法,多学汽车知识,以免被特斯拉之类的华而不实的企业误导。

幸好,国家开始重视智能汽车的安全,开始重视消费者的利益!近期,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将给少数胆大妄为的智能车企套上安全方面的紧箍咒,也将给恪守安全底线的车企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智能汽车数据谁来监管?

近期,持续不断爆出的大量特斯拉汽车消费纠纷,全部指向一个问题:汽车软件安全和数据管理。

由于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相关的约束和管理法规滞后,也为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多难题,比如:很难拿到具有一定参考性的事故前行车数据,无法确定拿到的数据是否真实,没有能够鉴定汽车软件安全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等等。

可以说,现在的智能汽车车主,除非像两个月前的海南特斯拉车主,机缘巧合下手中掌握了一段事故视频,相关车企才愿意低头,否则根本维权无门。

4月28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联汽车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标准草案的通知;5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征求《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中汽协也没闲着,在智能汽车野蛮生长的三年时间中,一直积极探索,并于4月28日向全行业重磅发布“汽车数据可信存证区块链平台”。据悉,该平台预计于6月以后正式登陆,届时,所有车企的行车数据都必须加密上传该平台,以便存证。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和中汽协汽车数据区块链平台,将会结束智能网联车企无序发展、恣意妄为的局面,约束过于激进的车企重视汽车安全管理,保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写在最后:

特斯拉女车主上海维权事件已经落幕一个多月,在目前全球都难以有效检测智能汽车软件的背景下,很难得出权威的结果。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该维权事件加速推动了我国智能汽车相关法规建设和对智能汽车数据的有效监管,让更多的消费者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受困于智能汽车的维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