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高考还有两周的时间,全国各高校的招生章程陆续发布。今年各高校新增了哪些招生专业?招生政策有什么变化?一起来看看↓↓↓

一、新增37个本科专业

序号门类专业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1 法学社会学类030307T 社会政策 四年

2 法学公安学类030621TK 反恐警务 四年

3 法学公安学类030622TK 消防政治工作 四年

4 教育学教育学类040113T 融合教育 四年

5 历史学 历史学类060108T 古文字学 四年

6 理学物理学类070206T 量子信息科学 四年

7 理学化学类 070306T 化学测量学与技术四年

8 理学大气科学类070603T 气象技术与工程 四年

9 工学机械类 080217T 增材制造工程 四年

10 工学机械类 080218T 智能交互设计 四年

11 工学机械类 080219T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四年

12 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5T 服务工程 四年

13 工学电气类 080607T 能源互联网工程 四年

14 工学电子信息类080719T 柔性电子学 四年

15 工学电子信息类080720T 智能测控工程 四年

16 工学自动化类080808T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四年

17 工学计算机类080918TK密码科学与技术 四年

18 工学土木类 081011T 城市水系统工程 四年

19 工学矿业类 081507T 智能采矿工程 四年

20 工学交通运输类081811T 智慧交通 四年

21 工学航空航天类082010T 智能飞行器技术 四年

22 工学公安技术类083112TK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四年

23 农学植物生产类090115T 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四年

24 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090205T土地科学与技术四年

25 农学动物生产类090306T 饲料工程 四年

26 农学动物生产类090307T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四年

27 农学动物医学类090406TK兽医公共卫生 五年

28 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100406T运动与公共健康四年

29 医学医学技术类101012T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四年

30 医学医学技术类101013T 智能影像工程 四年

31 管理学工商管理类120216T 创业管理 四年

32 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5TK海关检验检疫安全四年

33 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6TK海外安全管理 四年

34 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7T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四年

35 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类130103T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年

36 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130212T音乐教育 四年

37 艺术学美术学类130411T 纤维艺术 四年

二、专业数量占比最多的是工学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今年共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共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据了解,这些都是根据国家战略发展设置的特色专业,绝大部分将于今年启动首次招生。37个新增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门类,都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设的国家最紧缺专业。其中专业数量占比最多的是工学,其次为农学。

三、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新增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工学专业中,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高校依托强势的学科基础,在今年招生专业中新增了密码科学与技术。

四、多个新增专业“智能化”升级

随着我国很多领域智能化升级,此次新增专业部分是针对本领域的新形势、新需求进行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今年新增的智能采矿工程,是为顺应国家能源工业“少人、安全、增效”的生产模式;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的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目的是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

五、古文字学专业今年首次招生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追寻和守护历史根脉,此次有关高校还新增了相关专业。

吉林大学新增的古文字学专业将在今年首次招生,纳入到本科“强基计划”招生试点,这一专业将为考古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打破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只在研究生阶段的局面,健全了这一基础学科本硕博士相衔接的完整培养体系。

六、为拔尖人才搭建平台、实行个性化培养

近年来,一批高水平大学在高考招生中,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学生,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一流师资和学术环境,为拔尖人才成长搭建平台。今年在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上,各高校有何新的亮点和举措?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面实施“北斗七星战略”。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将全面实施“北斗七星战略”,设置七个试验班进行招生,分别是计算机拔尖计划、空天力学拔尖计划、华罗庚数学拔尖计划、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医工交叉试验班、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计划招生350人左右。其中,前四个“计划”是北航今年新增的4个特色试验班,实现8年制本博贯通培养。

2、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领衔拔尖创新人才特色班。哈尔滨工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要采用书院制、导师制、本硕博贯通、跨校区个性化培养的方式,考生可通过高考填报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专业志愿或入学后选拔等方式进入,预计招生规模为300人左右。其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永坦班三个特色班由院士领衔。

3、西北工业大学:开设“三航+”等3个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今年,西北工业大学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开设了“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信息+”、“材料+”三个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就是由院士和首席科学家设定教学大纲,采用本研衔接方式,实行3—6年弹性学制培养,计划招生150人左右。

4、北京化工大学:新设弘德书院。北京化工大学新成立的弘德书院,采用“导师制”管理,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将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四个专业进行大类招生,计划招生120人。

七、整合资源、多校启动跨校联合培养新模式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部分高校启动跨校联合培养新模式,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整合两校优质资源,培养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资源共享 跨校开设涉外法治人才法学班

今年起,中国政法大学将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开展涉外法治人才法学班,计划招生15人。学生本科阶段主要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进行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的,将授予联合学士学位。

2、西南财经联手电子科技大学打造智能金融人才

今年,西南财经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将联合开展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将在金融学专业(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方向)每年招生30人,项目实施小班化、个性化定制方案,实现计算机、金融学、经济学、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八、创新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更国际化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在今年高考招生中,更具“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不少高校的新亮点。

华南理工大学打造全英文授课校区

今年,华南理工大学被教育部和广东省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试点,将把学校广州国际校区打造成全英文授课的校区。目前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等8个新工科专业,全部为前沿交叉学科。

据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目前面向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浙江五个试点省市和港澳台地区进行招生。在招生录取上,采取“6+3+1”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放在提前批招生,也就是在普通本科录取批次之前。

九、各高校为学生打造多层次国际交流平台

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各学校还根据自身特色,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学校开展合作:

1、北京化工大学已与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赴世界百强高校或世界高水平大学进行暑期学习、短期研修或者攻读博士学位。

2、地处新时代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校联合建立了8个海外农业示范园和3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

3、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等双一流学科群专业,每年将遴选20余人组成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班,学生可赴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访学。

4、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通用工程学院从全球引进师资,采用全英文小班授课。本研一体化的培养,不仅在学期间,将为学生提供100%出国交流机会,本科阶段学习结束后,学生还将由学院推荐赴国际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或在学院及其他理工类前沿交叉学科方向继续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