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考点】历代本草著作:《神农本草正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考点】 中药性能理论。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叫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 四气: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所示效用: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根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燥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考点】 五味

(1)确定依据。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2)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①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药物有荆芥、薄荷和川芎。气虚阴亏者慎用。②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药物有黄芪、熟地、核桃仁、甘草等。凡温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③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药物有木瓜、乌梅等。凡邪未尽之证均慎用。④苦:能泄、能燥、能坚。药物有黄连、黄柏、知母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⑤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药物有昆布、海藻等。脾虚便溏者慎用。⑥涩: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药物有猪苓、茯苓等。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3)气味配合的原则: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有二;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4)气味配合的规律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苦甘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考点】 升降浮沉:确定依据:药物的能敌轻重、药物的气味厚薄、药物的性味、药物的效用。所示效用: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临床应用:顺其病位选择用药:治疗病位在表的风寒表证,常选药性升浮的荆芥、紫苏、防风等。病位在下在里类病证,宜用沉降之性的药;逆其病势选择用药;

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治疗病势上逆之肝阳上亢,常选用药性沉降的夏枯草、磁石、熟地黄等;据气机运行特点选择用药。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炮制和配伍。

【考点】 归经:理论基础有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确定依据有药物特性和药物疗效。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阳属性表述,有时也将上述二法合并表述。指导医生可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和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

【考点】 有毒与无毒: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考点】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功效一般按中医辩证学和中医治疗学进行分类。主治病证是确定中药功效的依据,功效又提示了中药的主治病证。

【考点】 中药的配伍: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七情配伍的内容: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君臣佐使: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

原则,也就是组方的原则。常用的中成药配伍主要有功似成药配伍(简称功似配伍)与功异成药配伍(简称功异配伍)。

【考点】 方剂与治法

(1)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及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八法”的内容如下: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3)组方原则

①君药:即对处方的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之药。

②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和主病之药;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之药。其药力小于君药。

③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④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4)方剂的组成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药味加减变化(佐使药的加减和臣药的加减两点)、药量加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考点】 解表药:本类药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温等。适用于外感表证,部分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药物可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临床应用时,表证兼正虚,据其阳虚、气虚、阴虚等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使用应注意: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发汗以微汗为度,中病即止,不可过汗;对于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用;对于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慎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考点 】辛温解表药

【西河柳】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心经。

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主治病证:①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②风寒湿痹。

用法与使用注意:用量过大能令人心烦,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考点 辛凉解表药

【葛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既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能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又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能生津

止渴、升阳止泻及透发疹毒,为治麻疹、烦渴、泻痢所常用。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主治病证:①感冒头痛项强,项背强痛;②麻疹初起透发不畅;③热病烦渴,消渴证;④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用法与使用注意:止泻煨用,生津生用。

配伍: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药理作用:解热、扩张皮肤血管、镇静、抗过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循环、抗缺氧及降血压。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考点】 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整体观念的内容包括: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考点】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考点】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中医学运用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

【考点】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考点】 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考点】 五行的特性:(1)木的特性: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2)火的特性: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3)土的特性: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4)金的特性: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5)水的特性: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考点】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乘,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也称为“过克”。五行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考点】 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考点】 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明。(2)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3)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4)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藏血。(5)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考点】 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心与脾的关系(表现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心与肝的关系(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心与肾的关系(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肺与肝的关系(表现在气机的调节)、肺与肾的关系(表现在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肝与脾的关系(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肝与肾的关系(表现在肝肾、精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平衡等方面)、脾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方面)。

【考点】 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2)肺在志为忧(悲);肺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3)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4)肝在志为怒;肝在液为泪;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5)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考点】 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于食物的消化;胆主决断,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通降为和。(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柏,并吸收部分水液。(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6)三焦总的生理功能: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为元气运行得通路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考点】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活动、肾藏精而生髓充脑,故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与心、肝、肾三脏的联系更为密切。

【考点】 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影响女子细胞功能的生理因素: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肝气肝血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①心与小肠的关系: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联系,心经属心络小肠,小肠经属小肠络心。②肺与大肠的关系: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二构成表里相合关系。③脾与胃的关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燥湿相济。④胆与肝的关系:胆附于肝,经脉互为络属,因而构成表里关系。⑤肾与膀胱的关系: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考点】 气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后天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以及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气的分类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的功能包括: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考点】 水谷精微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物质。血液的主要功能是对全身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又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考点】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是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降和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而输布于全身的。津液的功能包括滋润和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运输代谢废料。

考点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他连属部分所组成。经脉主要有正经、奇经和经别。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

十二经脉:(1)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2)交接规律为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奇经八脉是指在十二经脉之外“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而言,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及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在内。奇经八脉的作用有: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参与人体生殖及脑髓功能的调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沟通联络、运输气血、感应传导、调节功能。

【考点】 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所构成。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三种类型。

【考点】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为: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考点】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内脏气机。

【考点】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考点】 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邪正盛衰导致的疾病转归,最常见的是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和虚实夹杂。

【考点】 阴阳失调,即是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形成了阴阳偏盛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

【考点】 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康复的原则为形神共养、调养气血阴阳。

《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

第一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考点】 考点 我们一般所说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并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材、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放射性药品、生化药品、疫苗、血清、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物可分为:

(1)化学合成药物;

(2)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

【考点】 化学药物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在其结构中存在基本骨架和化学官能团。其基本骨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一类是指含有碳氢原子的脂肪烃环、芳烃环。

(2)另一类是除含有碳氢原子外,还含有氮、氧、硫等杂原子的杂环。

【考点】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1)药品的商品名:通常是针对药物的最终产品,即剂量和剂型已确定的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活性成分的药物。

(2)药品的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名称。

(3)药物的化学名:每个化学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结构,为了准确地表述药物的化学结构,通常使用其化学命名。

【考点】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考点】 药物制剂系指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根据制剂命名原则,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

【考点】 药物制成制剂应用于人体,在人体部位中有20余种给药途径。

【考点】 良好的剂型可以发挥出良好的药效,剂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3)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4)可产生靶向作用。

(5)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6)可影响疗效。

【考点】 药用辅料是指在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而加入处方中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药用辅料的作用有:

(1)赋型;

(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3)提高药物稳定性;

(4)提高药物疗效;

(5)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6)调节药物作用;

(7)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考点】 药物稳定性是指原料药及制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方面。

【考点】 药物由于化学结构的不同,外界环境不同,可发生不同类型的降解反应。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

【考点】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

【考点】 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

(1)控制温度;

(2)调节pH;

(3)改变溶剂;

(4)控制水分及湿度;

(5)遮光;

(6)驱逐氧气;

(7)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考点】 制剂稳定的衍生物: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制剂稳定性的内因,不同的化学结构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考点】 药品有效期是指该药品被批准使用的期限,表示该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

【考点】 在药品生产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称为配伍。药物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物理、化学和药理学的配伍变化;若按配伍意愿,可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若按配伍所致后果,可分为绝对不能配伍的(配伍禁忌)和非绝对不能配伍的。

【考点】 药品的包装材料(药包材)可分别按使用方式、材料组成及形状进行分类:

(1)按使用方式,药包材可分为Ⅰ、Ⅱ、Ⅲ三类。

(2)按形状,药包材可分为容器、片材、袋、塞、盖等。

(3)按材料组成,药包材可分为:

①金属;

②玻璃;

③塑料;

④橡胶;

⑤上述成分的组合等。

【考点】 执业药师是指经过国家执业资格认证的具有确定专业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的优秀药学技术人员。

【考点】 药学专业知识,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毒理学、临床医学等,主要涉及与药物相关的药学、治疗学、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剂型和稳定性等专业知识。

《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

第一章 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考点】 中枢镇静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类和其他类三类。

(1)巴比妥类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神经系统抑制效应增强,因此两种药物的剂量均应降低。与吩噻嗪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可降低抽搐阈值,增加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与布洛芬合用,可减少或缩短半衰期而减少作用强度。

(2)普萘洛尔与苯二氮?类抗惊厥药合用,可致癫痫发作类型或频率改变,应及时调整剂量。

(3)佐匹克隆与肌松药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增强镇静作用;与苯二氮?类抗焦虑药或催眠药合用,可增加戒断症状的出现。

【考点】 镇静与催眠药中依据睡眠状态选择用药:对不易入睡者应选用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的催眠药;对入睡不难但睡眠不深或夜间易醒者,则选用起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的催眠药。

(1)原发性失眠首选非苯二氮?类药物,为改善起始睡眠(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质量(夜间觉醒或早间觉醒过早),可选服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其不良反应少,尤其无宿醉现象,临床优势已超越前几类药。

(2)对入睡困难者首选艾司唑仑或扎来普隆,其起效快,保持近似生理睡眠,醒后无不适感。

(3)对焦虑型、夜间醒来次数较多或早醒者可选用氟西泮,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近似生理睡眠,醒后无不适感;或选用三唑仑。

(4)对由精神紧张、情绪恐惧或肌肉疼痛所致的失眠,可选氯美扎酮。

(5)对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平衡障碍及精神神经失调所致的失眠,可选用谷维素,但需连续服用数日至数月。

(6)对忧郁型的早醒失眠者,在常用催眠药无效时,可配合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多塞平。

【考点】 抗癫痫药:

(1)巴比妥类:代表药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钠、扑米酮。

(2)苯二氮?类:代表药为地西泮、氯硝西泮、硝西泮。

(3)乙内酰脲类:代表药苯妥英钠。

(4)二苯并氮?类:代表药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5)γ-氨基丁酸类似物:代表药有加巴喷丁、氨已烯酸。

(6)脂肪酸类:代表药丙戊酸钠。

【考点】 抗抑郁药:

(1)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咪嗪、氯米帕明和多塞平。

(2)四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

(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

(5)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6)其他。

【考点】 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按来源可分为三类:

(1)阿片生物碱: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

(2)半合成吗啡样镇痛药:如双氢可待因、丁丙诺啡、氢吗啡酮和羟吗啡酮等。

(3)合成阿片类镇痛药:

①苯哌啶类:芬太尼、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等。

②二苯甲烷类:美沙酮、右丙氧芬。

③吗啡烷类:左啡诺、布托啡诺。

④苯并吗啡烷类:喷他佐辛、非那佐辛。

阿片类镇痛药与抗胆碱药尤其是阿托品合用,不仅加重便秘,还可增加麻痹性肠梗阻和尿潴留危险。

硫酸镁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可增强中枢抑制,增加呼吸抑制和低血压风险。

镇痛药规避不利的应用方法:

(1)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时,需按患者年龄、性别、精神状态、体重、身高、健康情况以及所存在的病理生理情况调整用药量。皮下或肌内注射时,患者应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晕眩甚至体位性低血压。休克患者血压偏低,外周毛细血管流通不畅,不宜作皮下注射。

(2)硬膜外与蛛网膜下隙给药不得使用含防腐剂的抑制,给药后需加强随访,如出现呼吸抑制或低血压等,应立即予以纠正。

(3)门诊患者的镇痛,按需以选用本类药与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为宜,既可止痛,又减少本类药的用量。

(4)哌替啶在体内可转变为毒性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产生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震颤、抽搐、癫痫大发作。因此,不适于广泛用于晚期癌性疼痛。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频考点

第一章 执业药师与药学服务

【考点】 药学服务: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用药相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药学服务最基本的要素是“与药物有关”的“服务”。简言之:药学服务是向所有人提供的与药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

【考点】 药学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公众(所有的人),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卫生工作者、药品消费者和健康人群。其中尤为重要的人群包括:

(1)用药周期长的慢性病患者,或需长期或终生用药者;(长期用药)

(2)病情和用药复杂,患有多种疾病,需同时合并应用多种药品者;。(长期用药)

(3)特殊人群,如特殊体质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小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透析者听障、视障人士等;

(4)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剂量、方法者;(效果不佳)

(5)用药后易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者;(效果不佳)

(6)应用特殊剂型、期未给药途径者,药物治疗窗窄需做监测者。

【考点】 药历是药师进行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具体体现,是药师以药物治疗为中心,发现、分析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技术档案,也是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

药事管理与法规

第一章 执业药师与药品安全

【考点】 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是1994年开始实施的,根据《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规定,执业药师(Licensed Pharmacist)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

【考点】 我国于1994年、1995年分别开始实施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这时执业药师和执业中药师分别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明确中药、西药领域的执业药师资格认证、注册和监管工作统一由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

【考点】 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推动执业药师立法,完善执业药师制度,药品经营100%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新开办零售药店均配备执业药师,2015年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标志着我国执业药师制度将步入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考点】 凡符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应规定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报名条件,可报名参加考试。需要提交身份证明、国家教育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以及相应专业机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台湾居民还应当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考点】 我国执业药师实行注册制度,取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药学人员,经执业单位同意,并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到执业单位所在省级执业药师注册机构办理注册手续。取得《执业药师注册证》后,方可以执业药师身份执业。凡持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而未经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执业药师执业活动。

【考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机构,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本辖区执业药师注册机构。

【考点】 考点7 执业药师只能在一个执业药师注册机构注册,在一个执业单位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

【考点】 申请注册的执业药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2)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

(3)身体健康,能坚持在执业药师岗位工作。

(4)经执业单位同意。

此外,在注册时,还应有继续教育学分证明。

【考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注册人员,不予注册:

(1)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2)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到申请注册之日不满2年的。

(3)受过取消执业药师执业资格处分不满2年的。

(4)国家规定不宜从事执业药师业务的其他情形的(主要包括:甲、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病发病期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执业药师业务工作的)。

【考点】 执业药师注册有效期为三年。

(1)持证者须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到原执业药师注册机构申请办理再次注册手续。

(2)超过期限,不办理再次注册手续的人员,其《执业药师注册证》自动失效,并不能再以执业药师身份执业。

(3)办理再次注册时,同时变更执业单位的,须提交新执业单位合法开业证明。

考点11 执业药师注册后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注销注册:

(1)死亡或被宣告失踪的。

(2)受刑事处罚的。

(3)被吊销《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

(4)受开除行政处分的。

(5)因健康或其他原因不能从事执业药师业务的。

(6)无正当理由不在岗执业超过半年以上者。

(7)注册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注销手续由执业药师本人或其所在单位向注册机构申请办理。

【考点】 执业药师的主要职责是保障药品质量与指导合理用药。执业药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到2020年,所有零售药店主要管理者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执业药师将成为国家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技术力量。

【考点】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执业药师每年应当参加中国药师协会或省级(执业)药师协会组织的不少于15学分的继续教育学习。执业药师参加中国药师协会或省级(执业)药师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获取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考点】 执业药师的业务活动包括处方调剂、用药指导、药物治疗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健康宣传等。

【考点】 执业药师应当依法执业,做好药学服务,并佩戴徽章上岗执业以示身份;执业药师应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以诚信的职业素养服务公众;执业药师应规划自己的执业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执业能力,满足开展用药指导、健康服务等执业工作的需要。

【考点】 《中国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准则》包含五条职业道德准则,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执业药师,包括依法履行执业药师职责的其他药学技术人员。

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内容:①救死扶伤,不辱使命;②尊重患者,平等相待;③依法执业,质量第一;④进德修业,珍视声誉;⑤尊重同仁,密切协作。

【考点】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考点】 《药品管理法》将药品大致分为三类:

(1)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2)化学药,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

(3)生物药,包括血清、疫苗、血液制品。

【考点】 药品安全管理:

(1)主要任务:《“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提出了:

①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②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③健全法规标准体系;④加强全过程监管;⑤全面加强能力建设等 5 项主要任务。

(2)保障措施:①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②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③健全法规标准体系;④加强全过程监管;⑤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考点】 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

(1)生产环节的重大改革政策:生产环节关键是提高药品质量疗效,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

①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优化审评审批程序,推进信息公开;

②加快推进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给予政策支持;

③有序推进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鼓励新药研发;

④加强药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⑤加大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落后企业退出;

⑥健全短缺药品、低价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保障药品有效供应。

(2)流通环节的重大改革政策:流通环节重点是整顿流通秩序,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①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健全城乡药品流通网络;

②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实行“两票制”,争取到 2018 年在全国推开;

③落实药品分类采购政策,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④加强药品购销合同管理,违反合同约定要承担相应的处罚;

⑤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突出问题,严厉打击租借证照、虚假交易、伪造记录、非法渠道;购销药品、商业贿赂、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以及伪造、虚开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

⑥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促进价格信息透明;

⑦积极发挥“互联网 + 药品流通”的优势和作用,方便群众用药。

(3)使用环节的重大改革政策:使用环节改革强调调整利益驱动机制,规范医疗和用药行为。

①促进合理用药;

②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③强化医保规范行为和控制费用的作用;

④积极发挥药师作用。

【考点】 诊断药品包括体内使用的诊断药品和按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其他的更多体外诊断试剂在我国是按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的。

【考点】 药品质量特性主要表现以下4个方面:①有效性;②安全性;③稳定性;④均一性。

【考点】 药品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

【考点】 药品的安全性是指按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毒副反应的程度。

【考点】 药品的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考点】 药品的均一性是指药物制剂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有效性、安全性的规定要求。均一性是在制剂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特性。

【考点】 药品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专属性;②两重性;③质量的重要性;④时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助药考服务平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