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女性在家庭里一直扮演着照顾家庭成员的角色,就算现在很多母亲有自己的事业但回到家她们的家务事依然要比男性多。当身心疲惫地处理家庭事务时,孩子在一旁捣乱妈妈的心情一定会变的很糟糕。这个时候有很多妈妈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孩子吼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不要在吼骂孩子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为什么很快就忘记仇恨了呢?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孩子在自我安慰

网络上的一个视频,监控中一位妈妈在忙碌着招呼着店里的客人,小女孩跑的妈妈的身边想和妈妈说句话。妈妈手忙脚乱,孩子却在一旁叽叽喳喳,让母亲很烦躁。妈妈什么也没顾及,当着客人的面朝孩子吼了过去。

这样的处理方式伤了孩子的自尊,并且会让孩子害怕。事后,小姑娘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这样的场面谁看了都会心疼。可我们不能说妈妈做的不对,因为她已经很忙很累了。

很多孩子被父母以吼的方式解决完问题之后都会选择自己偷偷哭泣,或者向朋友倾诉自己不满的情绪。而大部分父母都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去安抚孩子情绪,以为孩子并不会放在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平时和他们无比亲近的爸爸妈妈突然用如此粗暴的方式和自己说话,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很多情况他们会用自己的逻辑去安慰自己,比如妈妈心情不好,她是爱我的我不应该去吵她。有的父母平时比较有威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更加不敢当面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偷偷一个人委屈。

二、孩子心理已经抑郁了

父母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或者孩子犯错误时,对孩子施行了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这样的方式统称为粗暴养育,往往都是有父母自身的消极情绪和强迫情绪导致的。这样粗暴的处理方式传达自己消极的情绪会让孩子产生自责心理。长此以往,消极养育会导致孩子产生抑郁,焦虑和社交恐惧。

一个家庭的父母常常向孩子表达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满,消极情绪会让孩子产生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快乐的认知。而一个5岁的孩子如果遇到家庭暴力,比如身体虐待,言语否定和侮辱。他们在未来就会持续性地自我否定产生,情绪失调和自我认知障碍。

这样看来其实被父母吼算是比较轻的粗暴养育了,但这样的行为依然会给心理敏感脆弱的孩子带来伤害。父母要有意识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经常性地给孩子传递不好的情绪。

三、解决方法

粗暴的养育会让孩子在未来对消极的情绪极其敏感,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不快乐心理不健康的人。所以作为父母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不能常常表达自己对孩子,工作和生活的不满。

首先,父母在回家前就要提前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是没有义务去承担父母的坏情绪的,所以在面对孩子时自己如果没法心情平静就要避免和孩子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当自己很忙乱时却遇到孩子捣乱,父母要停下手中的事情,向孩子说明“妈妈现在很忙,如果你一直在旁边影响妈妈做事的话,妈妈可能会忍不住向你发脾气的,可妈妈很爱你,不希望你收到伤害,所以你可以一个人呆一会吗?”。孩子们都很善良,平等的对话也会让孩子乐意接受。

再次,遇到孩子犯错误时循循善诱地找到犯错误的原因,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并且向他说明后果,适当的惩罚会让他们记住教训。比起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殴打,言语攻击这样平静温和的处理方式是良好的教育。

最后,我们常说“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的确第一次扮演父母的角色谁都会犯错。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父母会无意或有意地在行为和语言上犯错。父母经常和孩子沟通,和孩子构成平等对话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在孩子的口中知道自己的错误,及时道歉并安抚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世界里面是有父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不要大声吼叫,要语气温和,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问题,还不会影响亲子关系。

所以批评孩子可以,就事论事,不能随意打骂,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孩子增加问题。教育孩子最好还是采用正面的方法来管教,推荐一些很脾气容易冲动的家长看一看这一本《正面管教》。书中给出贴近生活案例,紧贴现代理念,运用高效使用技巧,帮助父母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

总结: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权威让很多孩子在父母那里受到委屈却不敢表达出来,积压在心理会导致攻击行为。家庭成员平等的对话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步,情绪控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