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成渝

图:来自网络

我很喜欢一句话:“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别人也会用什么量器量给你!”

如今,我已年过半百,虽然我依然普普通通的活着,但这并不妨碍我力所能及地报答我生命中的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位恩人,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

那年,我作为班长,一次午后我一时贪嘴,带着两个同学,去附近一户人家的菜园里,偷摘了十几个番茄,结果被人家抓住了。班主任吴老师知道后,狠狠训斥了我们。为了平息庄稼汉的怒气,他让我们每人掏出一元钱,然后交给庄稼汉了事,同时,还让我们在班级里检讨。

那时的一元钱是我一周的午饭钱,交了就意味着我没有饭吃,本想对家人说明罚款的事,可我知道父亲的脾气,如果他知道了肯定会叫我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天中午,其他的同学都去食堂打饭了,我走出教室,却不知何去何从。我望了望那条去食堂的路,忍着朝另外的方向走去。这时吴老师看到我的状态,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于是,他叫住我问道:“你吃饭了吗?我我冷冷的说:“吃了。”说来也巧,话音未落,肚子就“咕噜”了一声。

班主任吴老师笑了,他对我说:”男子汉大丈夫,做错事就要付出代价!“随后,他塞给我一团东西,转身就走了,我打开一看,是一张张饭票,我数了数,整整五元。看着班主任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

许多年后,我懂得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在以后做生意或开公司的过程中,我都秉承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的那个做法,让我受益终生。

如今,吴老师已经75岁了。这几年里,我每次回家都会探望他,在2020年5月,他的儿子在县城买房,因为手头的钱不够,我就借给了他们12万元,事后,我告诉吴老师的儿子,这笔钱,是我送给你家的。

第二位恩人,是我一个远房的姑奶奶。

那是我读初三的时候,父亲托关系把我送到一个教学相对较好的农村联中就读。

那时,是可以住校的,但父亲为了让我能够有个好的读书环境,就把我安排到姑奶奶家里。

那时的姑奶奶有五十出头,人很利落,开学之前,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了一趟她家,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她和姑老爷竟然一口答应下来,姑奶奶的娘家是我们村的,先前和我们家并没有任何来往。

那时,大家的条件都不富裕,我吃住在这个姑奶奶家,父亲每月给姑奶奶家送一袋面粉。姑奶奶家的几个孩子都在外面工作,自从我到了她家之后,她和姑老爷,都完全按照我上学的时间做饭吃饭,由于那时年幼,自己也不太懂事,但姑奶奶对我的态度始终是友善的。

一年的时间转眼过去了,但姑奶奶的付出,我却永远记在了心里。

这些年,我每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给姑奶奶三千元红包,如果我有特殊情况不能回去,我也会安排其他人带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笔钱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乡村老人来说,也够她零花的了。

第三个恩人,是我来浙江工作时遇到的一个老乡。

此人姓庄,是山东济宁鱼台县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半个老乡。2003年,我和妻子到了浙江嘉兴,买了一辆拉货的货车,由于先前在家做生意时欠了一些债,其中一位债主因为母亲生了重病,于是我们就把家里的所有的钱,给他打了过去。

当时面临着出车,而我们身上已经身无分文,正在无可奈何的时候,住在我们出租房对门的庄大哥,对我们伸出了援手,他当即拿出了5000元给了我。那一刻我感动的流下泪来。

后来,我开了公司后,庄大哥的儿子一直在我那里做事,在2018年8月,我的物流公司转让时,就盘给了庄大哥他们家,因为有先前很多客户的依托,他们如今做的也不错,每年盈利数一两百万是至少的。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报恩,因为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手拉了我一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对你好的人、给过你温暖的人,他们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们,也照亮了世界。

我和他们的交集,虽然只是我生命中的某个片段,但却是我一生的祝福。这里,我想用一句话作为结尾: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爱人不可虚假,不要只停留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