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这首《悯农》许许多多的朋友们儿时都听过,而我当然也不例外。小时候只是单纯地当作诗歌朗读,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长大,跟着父母一起在田中劳作,才真正的知道农民的不易和粮食的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变化,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与以前已经是天差地别了,很多人不会知道在没有杂交水稻之前,我们的父辈们吃不饱的那一段经历,相对于现在飞速发展和繁荣强大的中国,我们的祖国也是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在一代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慢慢的发展强大起来。现在的中国是最稳定和民众安全感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而身为中国人,我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民以食为天,人们生活最基本的条件首先就是吃饱,只有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才能再慢慢的发展强大,而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势和土壤环境等原因,影响到了农业的整体收成,从而也就有了父辈们那一段吃不饱的经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袁隆平院士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中,杂交水稻研究成功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中国乃至世界更多国家的人吃饱,袁老院士付出了无数的智慧和心血,父亲说他还记得第一次种植杂交水稻时的情景,因为较以前传统的种植方式,杂交水稻的收成更多种植更快也更节约种子的成本,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与传统农业不同的地方,当初很多人质疑杂交水稻的产量和稳定性。

虽然父亲也是在半信半疑中种植了杂交水稻,但是他也是勇敢的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他没想到的是,不管从水稻管理再到收成,杂交水稻让父亲深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只要有人问父亲种植的水稻是什么品种,父亲就会高兴地告诉他和身边的人,他种植的是袁老研究发明国家推广的杂交水稻,从那时候起,一天只能吃两餐的父母,变成了正常的一天三餐。而因为袁老院士的研究能够吃饱的又何止是我的父辈们,他更是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众多国家的粮食问题。

袁老,虽然您走了,虽然我没有见过您,但是您为中国和世界作出的贡献我们会铭记于心,更永远不会忘记!没有您的辛劳付出哪有我们这一代幸福的生活,袁老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