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滕州生活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州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展

“十四五”期间,滕州将加快推进既有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近日,滕州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流出,涉及机场、高铁、高速…

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滕州将加快推进既有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完善通道功能,全面形成能力负荷充分、资源配置优化、内外互联互通的综合通道布局,不断提高运输效能。继续扩大铁路公路网规模,构建新的综合交通通道,实现与省市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有效衔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内河港口建设,规划完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促进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

铁路公路网

加快推进济南至枣庄高速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建成启用,发挥旅游专线对滕州旅游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续推进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重点规划建设滕州至临沂高速公路,打造高速互联互通枢纽城市,提高我市交通现代化建设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逐步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努力提高一级公路占比,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畅通水平。重点推进实施省道321枣梁线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段改建,规划推进国道104、省道104济微线、省道313日滕线等干线公路改建,增强骨干交通现代化水平,畅通我市与周边县市的交通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优化农村路网布局,完善路网结构,稳步推进县乡公路提档升级,提高三级路及以上比例。加大县乡公路养护力度,不断提高中等路率。

完善交安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推动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干支衔接顺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农村公路网络,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

内河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枣庄港总体规划》为依托,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和纽带作用,加快港口码头扩能升级,提升航道综合通过能力。重点建设滕州港区滨湖作业区、西岗作业区两大作业区,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加快发展以京杭运河为依托的沿运经济和以内河港口为依托的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客运/货运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运站:据滕州新鲜事编辑了解,在南部,将继续加快建设滕州市交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完善枣滕B6线站场服务功能,实现城市公交、城际公交、BRT“零距离换乘”目标。依托北部的滕州市客运换乘中心以及长途汽车总站、东部的滕州市高铁换乘中心,完善交通枢纽联运功能,全域内基本建立多方式可选、多层次融合、全过程连贯的一体化综合客运系统。

货运站:支持国运物流配货市场改造成鲁南货物集散中心;以京杭运河滕州港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集港航仓储、船舶修造、货物集散、商贸流通为一体的临港物流产业体系;以各交通站场为依托,重点发展农村物流,完善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打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农村物流品牌。

通用机场

加快推进滕州市滨湖通用机场项目建设,完善我市综合交通体系“空白”,带动区域经济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交通

建立完善交通运输信息一体化平台,大力推广滕州智慧交通“两大中心、两大支撑、八大应用以及外场数据采集系统”应用,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大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形成“一物一档、一档多层、多档互联”的大数据形态,建设集监测预警、应急调度、工程管理、行业监管、信息服务、智能运维、业务流程、视频监控等多功能一体化应用平台,将物联网、5G等先进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大数据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到2025年,交通运输信息一体化覆盖全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对路网、车辆、人员、设施、工程、事件等对象运行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分析预警、应急处置、协同调度,信息化监管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交通设备更加智能化,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交通运输体系更加现代化。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济南至枣庄高速铁路滕州段工程、

京台高速改扩建滕州段工程、

京台高速新北出口连接线项目(龙山路、滕龙路改建、大同北路北延)、

临滕高速滕州段工程(含临滕高速东郭连接线)、

省道321枣梁线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段改建工程、

省道104济微线改建工程、

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大中修工程、

东岗线大修等EPC项目、

滕州港区滨湖作业区(滕州新港)、

滕州港区西岗作业区、

滨湖通用机场项目、

滕州市BRT快速公交项目、

滕州市交通运输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

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发展格局

枣庄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渠向东表示枣庄是典型的组团型城市,每个城区都各具特色,但也面临着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的问题。在当前国内区域竞争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以科技、人才、资本等为代表的高端要素,逐渐加速向优势地区集聚。在这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立足我市组团城市发展现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构建“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大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一主”,即由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枣庄高新区共同组成中心城区,按照“西城扩容、东城提质、一体化发展”思路,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其中,薛城区、枣庄高新区组成西城区,突出扩容量、聚人气,推动人口、产业、公共设施集聚,打造区域性行政、科创、商务、金融、文体中心;市中区、峄城区组成东城区,突出提品质、促融合,推进城市更新,拓展城市空间,增强发展动能,打造产业升级引领区、城市转型示范区。中心城区将依托世纪大道和光明大道,突出张范、永安片区的节点支撑作用,促进东西城区相向融合发展。

2“一强”,即滕州市。滕州市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市,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与主城区的互促互补,支持滕州市持续走在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3“两极”,山亭区和台儿庄区作为市域发展两极。推动山亭区向南融入主城区、向西对接滕州市,围绕食品加工、医养健康、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推动台儿庄区与主城区接轨,围绕新材料、港航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4“多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各类产业园区和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等。推进各类园区产业培育、链条延伸、集群膨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科学统筹城镇区划,培育壮大若干省级以上示范镇、重点镇、特色小镇及优势产业集聚区,推动新型城镇多点耦合发展,着力构建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均等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来 源:网络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律支持:刘彤15863205648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