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程诺编辑:小市妹

55万+只水饺、219万+直播带货播放量、累计访问达2亿+人次,这是一个成立于2020年的速冻食品新锐品牌前段时间直播时取得的成绩。

如此惹眼的数据不禁让人想问,速冻食品卖得这么好吗?

近几年,“宅经济”与“懒人效应”的兴起,速冻食品消费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今年我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2025年将达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5%。

速冻食品市场无疑是一条好赛道。然而,作为中国销售量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三全食品似乎并不被看好。

2020年,三全创造了近70亿元的营收。可进入2021年,短短5个月,其市值却蒸发掉了23%。三全怎么了?

创立于1989年的三全,起家于速冻米面产品。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速冻米面品类也占据了其营收的主导地位。

虽说现在的三全已基本覆盖了速冻食品全品类,但2015-2020年间,三全速冻米面产品的销售占比总和均超过了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三十年之后,速冻米面这个起步最早的冻品品类,早已进入发展成熟期,发展速度明显放缓,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仅为5.7%。

相比之下,速冻火锅料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却高达13.2%,远高于速冻米面制品。因此,发展增速较快的速冻火锅料企业逐渐吸引了更多资本的关注。

与此同时,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对速冻食品产生了较大影响。表面来看,外卖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人放弃了速冻食品。可实际上,出于标准化运营及降低成本的考虑,外卖餐饮市场对速冻食品类预制半成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2020》报告,当前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已突破4.6万亿,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餐饮市场。

因此,当速冻食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时,以餐饮市场为代表的B端渠道发展(如与巴奴火锅、永和大王、呷哺呷哺等餐饮品牌的合作)就成了取胜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重心放在C端零售市场(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商超)的三全,自然不如擅长B端生意的安井等品牌更有发展前景。

商超的蓬勃发展,成就了三全、思念等依附于零售市场的品牌。餐饮供应链的发展,也为深耕B端渠道的企业优先打开了大门。

企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其内在的主观因素,但市场机遇也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顺应趋势,选对风口,结局如何,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而意识到其他产品品类及餐饮渠道的潜力后,三全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新品类的创新研究,以及与各大餐饮企业的合作。

2020年,继与盒马鲜生、苏宁小店、巴奴等生鲜电商品牌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三全食品还获得了7-ELEVEN便利店业务在河南的独家特许经营权。

所以,三全市值的大幅下滑,或许也只是短暂的,你们觉得呢?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