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袁老曾经讲述自己做过的一个梦;

他梦到杂交水稻的茎杆像高粱一样,稻谷如葡萄般饱满,甚至能在禾下乘凉……

这样的梦,袁老做了两次。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心念念的事情,倾尽一生的努力,他用一生书写了传奇。

今日被称之为“杂交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可回想起他付出过的一切,又何尝不是为我们编织了一场梦,并用自己的双手,把梦变成了现实。

因为他,孩子们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意义,开始珍惜每粒粮食;

因为他,让我们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古人所言的“稻花香里说丰年”。

成就斐然的历史过往,各种优秀奖章,于他而言,更像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他从来不将自己放在功名薄上。

即使91岁高龄的年纪,依然弯着腰,耕耘不停,步履无歇,扎根在稻田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有先人如斯,吾辈必将当自强。”

袁老走了,但是他生前留下的这三句话,还在影响着后辈的一代又一代人,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袁老的一生,切实的让我们看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个人如果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他曾经说,无论是男生女生,不愿意下田的学生,他不会带。

人就是想要将热爱的事业做到极致,少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行的。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袁老为所有人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年轻人是讲究,可他也曾经年轻过,那时候没有套鞋,赤着脚走进水稻田里。

长期的被冷水浸泡,让他的身体也受到了些损伤,但这些比起心中的信仰不值一提。

他依然坚持着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稻田是他的战场,杂交水稻是他的武器。

打赢了饥荒,打退了没有粮食的过往,迎来了大地绽放的新生。

靠纸上谈兵做不出水稻,不弯腰去体验也得不出如此多的收获。

也正是因为他的身体力行,才被大家称之为,真正值得去追求的人生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如果方向对了,就不要放弃”。

没有坚持,谈何成果?

若是在正确的方向前行,定要有勇往直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

做任何研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田地里,在实验室中,一次次的往返试验,才终于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亩产千斤,田下乘凉,甚至海水之稻……

袁老让我们看到了,方向对了,一往直前的回报。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稻田里,就算在烈阳高照,倾盆暴雨的日子里;

只要袁老站在了他的的超级田里,就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也许,有人还在四处寻觅,不知道究竟该走向何处,偶尔会被沿途的各种风景吸引。

当你左右摇摆,不知道是否该坚持下去的时候,请记得袁老的这句:“如果方向对了,就不要放弃”。

当你对一样事物有着炙热的爱与追求时,请坚持下去。

或许你也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人生的奇迹,留下一段故事和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袁老的人生主题,都是围绕着一颗种子展开的。

一颗不起眼的种子,悄悄长大,解决了几十亿人的温饱问题,也被推广到了几十个地区。

人就像一颗种子,做一粒好种子,才能种出来好的庄稼。

而年轻一代又何尝不是种子呢?

我们有着无限的希望,能够带着前辈的精神,去创造未来的明天。

前段时间袁老接受采访时提到:“年轻人要有高雅的理想,不要只向钱看。”

确实,除了物质,还有更值得我们追求的精神世界。

81年他获得了10万元的奖金,自己只留了五千,便全部分了出去。

就连送给袁老的宅子,也被他当成了办公室,用来做项目研究……

物质生活固然重要,可年轻人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加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到何时,都要像袁老一样不忘记初心,把理想当作标杆,衡量自己的所为,就不会走上错路。

去种下一颗好种子,可能就会有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古人常说,种花得花,种豆得豆。

人生的事情也是如此,埋种,浇灌,收获……皆是人生的体验和所得。

国士无双,恩泽后世,袁老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流传千古。

一生只做一件事,把自己的路勤勤恳恳地走下去。

把握方向,誓不放弃,将那颗或许不那么起眼的梦想种子,浇灌成供人乘凉的苍天大树。#送别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