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为中国多养活了上亿人口,曾被国际粮食组织高度称赞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也曾荣获“共和国勋章”等多项国家荣誉,他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唯一活着的传奇,他就是袁隆平老先生,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老先生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多灾多难的时期,中华大地上因战乱疾病饥饿而死去无数的同胞。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袁老心中可能就有一个梦想了吧,一个让所有中国人不再忍饥挨饿的梦想,这个在现在国人看来好像非常容易达成的梦想,但是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显得那么的遥不可及。

袁隆平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战争的原因袁老的童年一直在随着父母迁移,从北京到天津最后再到江西之后又迁往湖北,一直到1939年才暂时的停下迁移的脚步,一家人暂时定居于当时的陪都重庆,袁老也在重庆开始读书学习。

抗战胜利后袁老为了学业一直辗转于南京与重庆之间,直至新中国成立袁老正式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这也是袁老为了完成心中理想而迈出的第一步。

在校学习期间,袁老还曾参加过空军的选拔,其体检,政审全部合格,后来因为是当时新中国少有的高材生国家经济的建设更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空军就没有录取。

如果当时袁老成功进入空军服役,也许他会创造另一种关于空军的传奇,但事实没有如果。

1953年7月袁老从合并后改建在重庆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顺利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一所农校内任教,同年被调往更加偏远的湘西任教。

袁老在田地里实验

而在这里袁老一共待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一直勤勤恳恳的教育当地的农民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培育农作物,同时也是在这段时期,袁老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他一直记得小时候的梦想,他要在这里完成这个梦想!

于是他丝毫没有所谓高级知识分子的架子,反而就像千千万万个中国普通的农民那样,赤着脚挽起裤腿,脸朝黄土背朝天,顶着风吹日晒在实验田里实验观察培育的秧苗。

如果你有幸能见到这个时期的袁老,你一定会非常的震惊!根本不敢想象这是一位大学生(直至90年代中国本科类高校生一直非常稀少)。

袁老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汗水去一点一滴的培育着中国人的未来,这一块小小的实验田将来会是改革中国农业的新天地的开始!

1960年7月的一天袁老像往常一样在实验田里耕耘着,而就在此时袁老忽然发现实验田里有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它长得比其它同类更为“高大”,这引起了袁老的好奇。

袁老与杂交水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袁老便利用这株极为特殊的水稻作为新的实验对象,并在次年的春耕之际,把这株水稻的种子播种在新的田地里,而实验结果让袁老喜出望外,这就是他一直苦苦寻觅的天然的“杂交性水稻”。

而此时的湖南正面对较为严重的饥荒,这让他不经意回想起幼年时的经历,于是袁老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一定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荒的威胁!

于是袁老便投入到更加辛苦的研究培育中,而在当时世界上已经开始对杂交技术有所涉及,各国也大多开始了对杂交技术的研究,但是结果并不是那么的理想。

而袁老的研究一开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再找到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作为研究对象。

可以说“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1964年7月5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袁老再次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而借此袁老得到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在次年袁老又从14000多个稻穗中逐个检验,最终再次得到6株不育株,而通过袁老细心的培育一共有4株成功繁殖。

袁老主持杂交水稻工作

袁老的研究彻底推翻了生物理论中传统经典的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的学说,并推导出水稻也可以杂交,袁老认为可以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以及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来培育杂交水稻,促使水稻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而这正是现代杂交水稻的最根本的理论支撑!

1966年2月袁老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自己对于杂交水稻研究的理论成果《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的重视,国家科委亲自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表示支持袁老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并指出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会让中国的水稻产量大增。

可惜不幸的是,同年六月造成新中国建设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忽然爆发,这极大的冲击了袁老的研究,很快袁老被迫中断了此项研究。

可是即使是这样,袁老也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追求,他秘密地将已经培育成功的700多株二代育苗悄悄地转移到安江的农田里。

袁老与实验田

可是仅在转移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在一天夜里,这700多株饱含袁老心血的育苗被人连根拔起丢弃在荒野,而此案到现在也是一桩悬案

在看见自己的努力被人付之东流后,袁老悲痛万分,在苦苦寻觅四天后在一口废井边找到残存的5株育苗,袁老借助这残存的育苗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之后的几年袁老与自己的学生还有研究团队奔赴中国的大江南北寻找符合“三系法”的育苗,终于在1973年找到雄性不育恢复系,成功攻克了“三系法”配套的难关,10月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研究科研会上,袁老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

这标志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完成,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75年袁老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两年后袁老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验和理论》以及《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

这也代表着中国的杂交水稻可以从实验阶段走向大规模培育阶段,将会极大的提高中国的粮食产量!

为袁老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袁老又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指出选育杂交水稻要分为三系法、两系法以及一系法三个战略阶段,之后又经过不断的研究于1987年成功完成了从三系到两系的战略性进步,并被选为国家“863”计划的专题。

袁老在一步步地向自己心中的梦想前进,2001年取得亩产800公斤的优秀成果,但袁老并不满意,他要继续深入研究,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11年超级杂交水稻计划顺利开展亩产达926.6公斤,2016年在实验田中晚稻平均亩产705.68公斤(干谷),2018年在三亚的实验田更是取得1065.3公斤的丰硕成果。

袁老的杂交水稻成功的缓解了中国的粮食危机,为中国多养活上亿人口!

可不幸再度来临,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因为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宣告逝世,“逝者如斯”袁老的离世无疑是中国农学界的巨大损失,他为了中国的粮食耗尽了一生的心力,最后再次哀悼袁隆平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