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生只做一件事

袁隆平的理想简单而朴实:“让更多人吃饱饭。”

1953年,湖南省最偏僻的湘西安江农校,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大学生,他就是袁隆平。

谁知,来到这里没几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大饥荒使得这里的人每天只有半斤口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瘦如柴,饥肠辘辘。饥荒的惨痛回忆让袁隆平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自己的一生事业去奋斗不朽。

众所周知,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可是你不知道,这一路,有多艰苦——

思想上,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有优势,但这种想法却与当时盛行的遗传学理论相悖;

政治上文革爆发,袁隆平因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工作过,自身难保,更莫提搞科研研究杂交水稻。

尤其是那些强盗,认为袁隆平是反动资产阶级,坚决要把他孤心经营的秧苗给毁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晚上,风雨欲来,整个屋子乱七八糟,妻子邓哲看到丈夫的样子,就知道一定发生了不幸的事——三年的辛苦栽培,碎了一地,毁于一旦。

就在袁隆平沉浸在秧苗被毁的悲痛之时,他的两个学生带来了转机:原来,他俩早就在试验场被毁之前,把一个盆栽的样品藏在了水沟中。

在当时人人避之不及的情况下,这两位学生让袁隆平心怀希望。而这两位学生,李必湖与尹华奇,也在后来成为了袁隆平最重要的助手。

02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梦。“

犹记央视采访时,袁老遗憾地说:”因为身体原因,再也不能下田了。“

可据袁老的秘书透露,他的住宅旁边还有一块试验田,他每天都要去田垄,看看稻子的长势。

九十多岁的高龄,荣誉加身,究竟是什么让他孜孜不倦?

还记得吗?

1994年,美国观察研究所所长向中国和世界发问:谁来养活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不断地增长人口,有限的土地资源,不仅中国人喂不饱,并且还会是世界挨饿。

这个西方权威,根本就没有考虑农业科技的进步因素,就把所有矛头指向中国——一时间,落后而又腐朽的中国,成了众矢之的。

好在,当时的袁隆平就已经跳了出来,开始进行水稻的杂交实验——后来,随即就有了普及全球70%地区的东方魔稻。

所以说,广义上只要你吃米,就能吃到袁隆平培育出的米。

最后,听说最后一部献礼剧《功勋》已经通过备案,其中,就有一个单元专门讲述袁老,希望袁老的故事能够被更多中国人听到!

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饱食者当常忆袁公!(不浪费每一粒米,就是对袁公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