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创作观

文/江毛安

书法创作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不是属于随便写一张作品就能入选、获奖的那种类型。但我却是一个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人,为了学习古人书法我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临摹,并随时随地揣摩古人用笔之动态——心想其划、心想其态、心想其法……概括起来就是学习与思考,我自取斋号“学思斋”既是写照亦是自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如何创作,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你想创新就必须继承传统。自古往今、各朝各代,所有大师、名家哪一个不是学习经典、继承古法,哪一个不是传统功力扎实、深厚。过去我们常听见和常看见一句话叫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我认为是极有道理的。试想,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般的无情洗刷,流传下来的哪个大家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绝不是枉自菲薄,而是观照历史和审视自身后得出的客观的和现实的结论。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必须锤炼融会贯通的能力。融会贯通是打通继承与创新之间的一条通道,你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你才能一方面与古人对话,另一方面表现自己的个性并确立自己的风格。如何提高这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根据本人的经验就是既要认真临帖又要认真读帖,临帖就是做深做细手头功夫,刻意去模仿;读帖就是力求揣摩古人,去解读古人。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做深做细,从而具备既有依样画葫芦的模仿能力又有百般变化的画出本领。只有下意识去追求,花大气力去锻造,这种融会贯通能力才会不断地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第三个观点是必须有自己的创作思路、表达书法家本人的创作思想。王羲之在《题夫人(笔阵图)后》写道:“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会是盲目机械地书写更非误打误撞地笔地行走,而是要有一定的思想表达与情感宣泄。与此同时,艺术追求尤为重要。苏轼《答谢民师书》曰:“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行云流水形容作品艺术效果酣畅淋漓、摇曳多姿。近年来,我已将行云流水作为我书法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追求“心无挂碍”之快而决无犹豫彷徨之忧之佳境。何谓佳境?真力弥满、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是也。

原文刊载2020年8月24日《青少年书法报》,此处有删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简介

江毛安,号学思斋主,1975年始学书,先后师从张鹤岭先生、曹宝麟先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金融书协理事,安徽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安庆市书协副主席。作品曾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楹联作品展,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七、八届中青展,第二届行草展,第八届全国展,首届青年展,首届大字展,冼夫人奖作品展,首届草书展,首届册页展,乌海杯作品展,王羲之奖作品展,中华龙文化作品展和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兰亭奖作品展,第三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展。曾获全国金融系统书画摄影作品展书法作品一等奖,安徽省青年书法作品展一等奖,中国金融书协首届“中国金融书法名家”称号。曾任“盛世经典翰墨华珍”全国《金刚经》书法作品大赛评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