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本轮冲突因多种因素叠加而起,既涉及领土、宗教权利等巴以间最敏感的问题,也受到双方国内政治的影响,还与美国偏袒以色列、影响国际调停进程有关。

以色列强硬的进攻态势与近期政局的哪些变化有关?如何看待美国对巴以问题自相矛盾的态度?本次冲突将会如何收场?观察者网就此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刚。

观察者网:自巴以冲突爆发及升温以来,中方推动安理会两度协商,但因美国阻挠终未达成一致,5月16日,拜登分别与巴以领导人通电话,表示支持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并支持巴勒斯坦人享有“应有的尊严、安全、自由和经济机会”。如何看待美国自相矛盾的态度?以色列和美国当前的关系如何?

孙德刚:美以关系现在仍然处于非常好的时期。拜登政府一方面呼吁双方不要对平民实施暴力,另一方面强调以色列有权力自卫,有权打击哈马斯恐怖组织。在美国看来,哈马斯是一个恐怖组织,以色列对于哈马斯的袭击也是正义的。这一点上,拜登政府和上一届的特朗普政府是一样的 。

对此,以色列方面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于拜登政府最近宣布要恢复对巴勒斯坦的经济援助表示不满,以色列认为这些援助资金最后有些会流到哈马斯手里,成为对以色列的威胁。

5月10日,中国作为安理会5月的轮值主席国,提出联合国安理会要发表一个联合声明,但美国一直阻挠,之后5月14日中国再提出美国又是阻挠。美国阻挠的目的是给以色列争取更多时间来打击哈马斯。

这一周,以色列对于哈马斯的军事打击行动基本上告一段落了,拜登总统才给巴以双方领导人打电话。所以说美国在安理会的行动和政策是配合着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节奏来的。

关于美国在巴以问题上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我们看到拜登政府几乎完全接受了特朗普政府所有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包括驻以色列的使馆仍在耶路撒冷、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等。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有两点跟特朗普政府不同,首先是宣布美国支持“两国方案”来解决巴以问题,第二是宣布对巴勒斯坦恢复援助1.5亿美元。拜登政府的政策看似是矛盾的,实际是想达到一个目的,在维护美国与以色列特殊关系不变的存量基础上,改善与巴勒斯坦的关系。

对美国来说,与巴勒斯坦关系的改善是一个增量,但是其没有触碰以色列和美国的既得利益,拜登想平衡巴以关系,通过经济援助来让巴勒斯坦能够保持沉默,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纳入到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轨道。

观察者网:5月10日,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150枚火箭弹,之后以军轰炸加沙地带,未来巴以局势将如何变化?

孙德刚:巴以局势现在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哈马斯发射火箭弹,以色列报复后,这一轮军事行动基本上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觉得双方的斗争主要在政治领域,现在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公开讨论这个问题,拜登也已经给巴以双方领导人打电话,接下来的斗争恐怕是“一边打一边谈”的局面。

本来巴勒斯坦问题已经被边缘化了,阿拉伯国家、伊斯兰世界、国际社会都不认为巴勒斯坦问题那么重要,大家认为有更加紧迫的其他问题,比如也门、利比亚、叙利亚、伊核问题等。这次冲突让巴以问题重新回到了核心位置,巴以问题不解决,谁也没有安全,谁也别想发展,客观上让国际社会重新看到巴以问题的敏感性和全局性。

观察者网:以色列为何在执行部分轰炸加沙居民区的任务之前,还提前给住户打电话通知?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据最新消息,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他们表示在房屋被炸前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孙德刚:从表面来看,以色列的确想减少平民伤亡,但真正目的是想对哈马斯和法塔赫各个击破,以色列想把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作为敌人,同时避免树敌太多,避免伤及平民而引起法塔赫和整个巴勒斯坦人民的反对、整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对。

我们知道沙特、埃及、阿联酋等都把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欧盟、美国也把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所以以色列在打击哈马斯的时候,国际社会包括一些阿拉伯国家是保持沉默的。

如果以色列在袭击加沙地区的时候,导致了很多的巴勒斯坦平民伤亡,那将会引起公愤,阿拉伯国家、伊斯兰世界,包括整个国际社会,将会对以色列的行动提出质疑。所以,以色列提前打电话并不是为了保护巴勒斯坦的人权,而是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尽量让打击对象最小化,集中力量打击哈马斯及其支持者。

观察者网:以色列军方15日空袭加沙地带一栋多家国际媒体所在的大楼,其中包括半岛电视台和美联社,以色列为何选择炸掉半岛电视台和美联社办公大楼?以及按照以色列的说法,袭击针对的不是媒体,而是哈马斯军事情报机构。这背后有什么样的考量和舆论反应?

孙德刚:以色列袭击美联社和半岛电视台的办公大楼有两个原因。首先,哈马斯是穆斯林兄弟会在巴勒斯坦的分支机构,它的背后支持者是土耳其和卡塔尔。袭击加沙地区,主要是为了威慑哈马斯背后的卡塔尔和土耳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媒体所在的大楼被以色列空袭。图片来源: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第二个原因是半岛电视台,半岛电视台是卡塔尔一个很重要的喉舌,在以色列看来是个眼中钉。半岛电视台一直强调公正的报道,实际在涉及巴以冲突的报道时,主要站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一边,因此被以色列看作是哈马斯对外传播、宣传的喉舌和窗口。

以色列宣称不是针对媒体,而是为了打击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情报机构。这是因为哈马斯的很多设施,包括情报系统、火箭弹的发射系统都是在群众中间的,在袭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伤及平民。对媒体大楼的打击实际是一种敲山震虎,目的是震慑穆斯林兄弟会在巴勒斯坦的分支机构,也是对卡塔尔发出警告。

观察者网:以色列地面部队何时会进入加沙地区?会带来哪些结果?

孙德刚:目前,以色列的坦克已经部署在加沙的附近地区,但是以色列还没有决心发动地面战争,因为一旦发动地面战争,以色列的国防军重新占领加沙,后果有可能会失控,加沙地区局势会更复杂。

以色列一旦进入加沙地区反而是中了哈马斯的圈套,会激起更多的反抗,导致更多的平民伤亡,这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以色列通过打击哈马斯指挥情报系统,包括导弹、火箭弹发射装置和设施等,基本上就达到了有限战争的目的。

如果以色列派地面部队,那么将面对加沙几百万的巴勒斯坦人,局面恐怕会失控。这对以色列来说风险很高,不到万不得已,以色列不会派地面部队进入加沙,所以到现在为止,以色列还没有这样做。

观察者网:以色列陆军、空军和巴勒斯坦的军事力量有多大差距?此次进攻可能带来哪些后果和国际影响?

孙德刚:跟以色列直接对抗的是哈马斯,巴勒斯坦的法塔赫的政府军和警察都没有出动。这次进攻让以色列感到很震惊。第一是哈马斯的火箭弹射程达到了中程,可以打到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以前是短程,只能到阿什克隆周边地区,这次射程更远了。

第二个数量很多。以前认为哈马斯的火箭弹是改装的,数量很少,但这次已经发射了2000多枚,出乎以色列的预料,这也是以色列后期反击力度非常大的原因。以色列想赶紧把伊斯哈马斯的这样一个军事力量打压下去,否则后面哈马斯的火箭弹就可以覆盖整个以色列全境,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巴以冲突中以色列“铁穹”拦截弹与哈马斯火箭弹。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即便如此,哈马斯和以色列国防军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迷你“超级大国”,军事实力、高科技实力等远远超出了哈马斯的力量。我们从以色列这次的袭击就可以看出,它的精准打击、情报能力、无人机技术等都是非常高的,尽管双方的军事技术都有进步,但以色列的优势非常明显。

观察者网:以色列摆出如此强烈的进攻态势,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和近期巴以双方的政局变化有关?

孙德刚:这是个很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在斋月期间,内塔尼亚胡政府不愿意让穆斯林进入到阿克萨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塔尼亚胡希望能够继续连任。

现在以色列总统瑞夫林让中左翼党来组阁和执政。因为3月份的大选是120席,利库德集团获得了30席,但利库德集团内塔尼亚胡的联盟没有拿到61席。所以这次总统让中左翼来组阁,但时间节点是6月2日,内塔尼亚胡有意地制造一场危机,让中左翼的组阁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现在,因为这次冲突,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让民众感觉到,真正能够保卫以色列公民安全的还是内塔尼亚胡的右翼势力,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和有限的冲突,内塔尼亚胡重新获得了右翼力量和民众的支持,可以预期到6月2日中左翼恐怕很难组阁成功。

按照以色列的法律,“看守总理”又回到了内塔尼亚胡手上,他此前受到贪腐和欺诈指控,只要他担任总理,他就可以赦免自己。这也是内塔尼亚胡从自己的选举政治的角度,想把中左翼组阁搅黄的原因。

实际上哈马斯反应很强烈,也是考虑到选举。巴勒斯坦已经15年没有选举了,今年本来马上要进行选举,阿巴斯总统又宣布推迟。哈马斯也要吸引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通过强硬的措施,实际上想体现出真正保卫巴勒斯坦权益的是哈马斯,不是软弱、向美以妥协的法塔赫。巴以问题已经被边缘化了,法塔赫束手无策、观望是非常软弱的。

哈马斯对于以色列的反击,不光是做给以色列看的,也是做给法塔赫看的,让人看到巴勒斯坦的真正希望是在哈马斯,也是为未来的选举做铺垫。

观察者网:周边国家是否会参与巴以冲突?对巴以冲突的立场是什么?

孙德刚:关于周边国家的态度,在战争爆发了几天之后,黎巴嫩和叙利亚方向曾经有火箭弹落入以色列,有人担心会不会开辟第三战场。第一战场是加沙跟哈马斯的战场,第二战场是以色列内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的战场。第三个战场就是北方叙利亚和黎巴嫩与以色列的边境。最后看来,这种对以色列的打击不成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伊朗这次给哈马斯的领导人打了电话,但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伊朗这次还是很克制的,核心原因是伊核问题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伊朗不愿意因为巴以冲突来干扰伊核问题的谈判,包括美国重返伊核协议,完全取消对于伊朗的制裁。我觉得伊朗领导人更多关心的是伊核问题以及接下来6月18日的伊朗大选,因此只在外交上谴责了以色列。所以,现在的冲突主要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还没有波及到黎巴嫩和叙利亚,就是因为伊朗没有采取行动。

目前,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都召开了紧急会议,但均是外交层面对以色列发出谴责,谴责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的权益,对平民的滥杀无辜等,没有召回大使,更没有军事行动。

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埃及、阿联酋这些国家,把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因为哈马斯的背后是穆斯林兄弟会。因此,以色列打击哈马斯时,其他阿拉伯国家是保持沉默的,在这些阿拉伯国家看来,哈马斯、穆兄会对他们都是威胁。

对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这些国家从人道主义角度是反对以色列的,但在实际行动中没有阻止以色列的做法,甚至没有像样的斡旋。埃及之前提出来要在巴以之间进行斡旋,后来被以色列拒绝后就结束了。其他国家也没有站出来斡旋,实际上也是一种观望。总体上,这次的冲突没有扩大化的迹象,各个国家在考虑自己的利益,没有把巴勒斯坦利益作为首要的利益。

观察者网:这反映了什么样的中东局势和国际局势?

孙德刚:我觉得中东局势和国际局势的碎片化。在中东地区,本来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板块,大家把巴勒斯坦的权益、巴勒斯坦的正义事业放在首位,但现在我们看到,经过10年的“阿拉伯之春”,各国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本国的利益而不是整体利益,这是一个大的变化,通俗一点说就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这也体现了阿拉伯世界的碎片化。

观察者网:本次巴以冲突会不会走向全面战争?最终会如何收场?会有哪些政治、军事力量介入并发挥作用?

孙德刚:我觉得从现在来看,基本上很难爆发全面战争,因为周边国家伊朗、土耳其、卡塔尔这些反对以色列的国家都按兵不动,阿拉伯国家已经分散碎片化了,各自有各自的考量,特别是对于哈马斯被打击,每个国家的反应也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已经派了副助理国务卿哈迪·阿姆尔(Hady Amr)去以色列进行斡旋,拜登也刚刚给巴以双方都通了电话,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公开地讨论了巴以问题,都说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即将告一段落,国际社会可能会围绕未来巴以问题的解决进行政治博弈,军事行动恐怕很难再进一步升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哈迪·阿姆尔抵达以色列。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观察者网:在美国退出中东地区步伐加快,巴勒斯坦议题原本被边缘化的情况下,巴以问题未来的走向会如何?

孙德刚: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在一个平面上,以色列强,巴勒斯坦弱,以色列成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巴勒斯坦是成为一个被治理的对象,美国认为以色列该得到的利益都得到了,对现状很满足。

因为现状对美国和以色列是有利的,这才会有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但是从这次冲突可以看出,巴勒斯坦问题还是核心问题,不解决的话,以色列也别想安宁,美国在中东的主导权也会面临挑战。

美国现在的重心是伊核问题,想淡化巴勒斯坦问题。但现状不变是临时性的,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全面地解决巴以问题。特别是“两国方案”,我觉得是一个最大的公分母,通过“两国方案”来满足巴勒斯坦作为弱势方的诉求,这样以色列的安全也具有了可持续性。

来源:观察者网/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