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超100米高层住宅

最多的城市为重庆

其30层以上住宅小区2219个

其次为湖北武汉1500个

这些城市高层建筑诞生的一部分原因

来自于地形限制和土地资源紧缺

但即便是在小小的县城住宅市场

也盲目加入“追高”的行列

县城的高层建筑

往往超过其自身需求规模

从而导致其使用率不高、 人气不足

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

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给县城“限高”?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县城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层建筑、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慢慢成为县城新建项目的“标配”。

从表面上看,县城的“外在”与城市差别越来越小,住宅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但是其“内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却依旧存在显著的短板。

高层住宅在县城越建越多,折射出的是一些县城贪大求全、盲目追随大城市的发展理念。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之前就起草了《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点击阅读),其中一条有关“限高”的内容引发关注—— 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认真研究吸收公众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文件内容,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持续提升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水平。

随后,国家发改委又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点击阅读),要求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如此密集一致的限高政策,又究竟剑指何处?

1

给县城住宅“限高”很有必要。首先是消防安全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消防云梯能抬升到112米,而我国的消防云梯最高可达到101米,即约35层的高度,但这样的消防云梯造价在2000万元以上,多数县城还无法配备。很多县城消防云梯高度仅在50米左右,高层救火难度极大,“限高”是保证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无论何时何处都须高度重视。

2

除了安全问题,还与居住舒适度相关,高层建筑住起来并不是最舒适的。 大城市因为土地稀缺,不得已建成高层住宅,以容纳更多人口。人们普遍认为,低层住宅住着“更接地气”,而且高层住宅电梯、二次供水等后续维护费用远高于低层住宅。“限高”有助于提升居住舒适度和降低住宅维护成本。

3

“限高”还有利于保持县城独有风貌。 我国很多县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文化传承。近些年,有的县城盲目建设高层住宅,严重影响了县城原有的风貌特色,破坏了县城的自然环境,失去了尺度宜人、舒适宜居的特点。通过“限高”,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历史风貌,促进新建建筑与原有风貌有机融合,更好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是时候反思不科学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了。须知,县城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并不一定需要那么多高层住宅。如果不做好科学研判和长远规划,任由县城的楼越盖越高,盲目追随大城市的风潮,未来极有可能出现没人居住的“鬼楼”,上演了“空城计”,留下无人问津的建筑垃圾,造成极大资源浪费。而且,县城的多以小开发商为主,资金管理能力一般,风控意识不高。它们能不能建好高楼,并提供后续几十年的物业服务,也要打一个问号。

限高之后,会不会推高房价?

不少网友关心现成住宅限定“身高”后,会不会导致高房价上涨?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认为:

房价变化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从当前供求关系来看,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存在房价上涨压力;而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较大,县城“限高”不会推高房价,而且有利于稳定房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认为:

相关措施有利于转变过去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模式,避免追求短期效益,推动县城建设绿色转型,注重长远发展。

然而,有网友提出,东部的县城和西部一些偏远县城的经济体量不同,政策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合理确定适用范围。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建议:

重点推动位于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县城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绿色低碳建设,同时指导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的县城长什么样?

县城应该有县城的样子,应该区别于大城市的大而全,实现小而美。征求意见稿勾勒出轮廓: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

与此同时,县城还应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保存传统街区整体格局和原有街巷网络,打造县城宜人的空间尺度。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琳认为:

如果一个小县城,山都不到20层楼高,但是建设了高达30层的楼房,从景观视觉上来说,是一种畸形的美,缺少了自然和建筑和谐统一的美。高质量的城市化,应该注重楼房建设和周围环境形成和谐,让城市住房发展和当地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真正促进住房建设科学、生态、宜居。

未来,县城将逐渐成为我国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和返乡农民工安家定居的首选地。在那些愿意回到县城发展的青年群体眼中,县城最有吸引力的或许是众生百态、人情冷暖,或许是家乡味道和历史记忆,或许是宽广的空间和安逸的生活,但一定不会是和大城市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

县城是重要的人居形态

是县域农民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身居县城

进,可看到都市的繁华热闹

退,可看到农村的慢节奏

县城的低建筑、

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

承载的是人情味、烟火气和平常心

又何必在楼房上和大城市一比高低?

来源丨经济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中国小康网

编辑|史紫炜 责编 | 康轩山

主编丨蒋 琳 监审丨钟 倩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