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滨大河,北际幽朔,东濒海岱,西压上党。”——《宋史·地理志》

在很多人眼中,北京虽然是如今的首都,但论起历史底蕴,比起西安、南京这些还是有所不足,毕竟只有元、明、清三朝的历史积累,因此他们纷纷提出建议,认为应当设立“五京”,也就是除了北京之外,再设立东京、南京、西京、中京另外四京。

这种说法靠谱吗?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确没啥大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朝:

设立多个京都这事,在封建社会还没开始的奴隶制国家中,就已经存在。周朝向来是被古代封建王朝视为正统,周礼的传承至今都对华夏民族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华夏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根本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而这个礼就是周礼的礼,因此遵循周朝的一些思想以及制度,在古代来看是完全正确的。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定都镐京,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长安区,这是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乃是周朝首都,又称为宗周。但在镐京之前其实还有个丰京,也称“酆”(注意,不是鬼城酆都),是当初周文王伐崇侯虎后迁徙的都城:“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周武王定都镐京后,丰京并没有废除,依旧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周朝还有个成周,也就是洛阳,是周公旦的营地,由于位于中央,诸侯蕃屏四方,因此是作为牵制诸侯国的:“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乃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后来周平王迁都正是迁徙到了成周附近的王城。

唐朝:

除开周朝外,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政治都最为鼎盛的唐宋两朝,更是拥有四京甚至五京。

唐朝一共有五京,当然,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京师,也就是西京长安,还有公元657年设置的东京(东都)洛阳。洛阳在唐朝五京中地位仅次于西京长安,是为陪都,对于当时的长安来说,洛阳是固守长安的最重要防线。除了洛阳以外,公元690年还设置了北京太原府。

安史之乱后李唐王室被到处撵着跑,皇帝到哪哪就成了都城,因此在公元757年唐肃宗将凤翔府(古为岐州,今为陕西宝鸡)设为了西京,又立成都为南京,之后收复长安、洛阳等候,长安成了中京,洛阳还是东京,太原继续为北京,自此五京齐全。

一代

到了公元762年,也就是唐代宗的宝应元年,凤翔府被撤去,恢复成四京都

宋朝:

宋朝在某些方面跟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很像,反正就是皇帝被敌人追着到处跑,只不过宋朝南方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富庶,倒也偏安一隅占据半壁江山占了数百年。

由于晚唐动乱,原本繁华的长安被烧了两回,直接成为了一片废墟,因此赵匡胤后来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时候,京都沿用的是后周设立的汴京,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开封,是为东京,张择端那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东京人民热闹的市井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都城方面,洛阳继续保持陪都地位不动摇,只不过由原本唐朝的东京变为了北宋的西京;北宋的南京也是个历史名城,商丘,曾经夏、商两朝都城,后来称为宋州,在《宋史·地理志》中商丘同安也难怪热闹非凡:“宫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门曰重熙、颁庆,殿曰归德。京城周回一十五里四十步。”

至于宋代的北京,则是引语描绘的那座城市,大名府。大名府位于如今河北邯郸市附近,算是历史名城中后续发展比较糟糕的一座城市,但在当时由于需要抵御西夏、契丹等入侵,大名府修建的很是牢固。

辽金元:

除了上述介绍的这些外,辽金元时期也非常喜欢设立众多复都,光是《辽史》中五京并称就有35次,辽国的五京分别为临潢府(赤峰市林东镇)、辽阳府(辽宁)、析津府(燕京,在如今北京西南方)、大定府(内蒙宁城县)、大同府(山西大同)。

顺便一说旁边的渤海国也设立了五京制度,同时之后元朝还有三个都城,分别为大都(北京)、上都(内蒙)、中都(河北张北县)。

结语:

看了中国古代的复都制度以后,不少人都认为恢复五京是尊重传统,但在这篇文章中其实有介绍,很多时候其他京都的建立,是为了威震周围,捍卫京畿,比如说周朝时震慑殷商遗民的成周,比如说唐宋时护卫长安与汴京的洛阳,还有北宋为了震慑北方的大名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到了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需要这种陪都去拱卫京畿,去镇压四方,可以说设置其他都城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小;再加上如今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不需要再借助“京都”这一身份来聚拢人口发展经济,因此就笔者个人认为,其实没太大必要去再重新树立另外四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