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油腻的中年人都享受内卷带来的快乐和优越感,却把内卷带来的问题推给了别人、推给了所在的公司、推给了科技没有持续的进步。在享受内卷利益的同时,还不忘在朋友圈去谴责内卷带来的各种问题。他们习惯了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即便察觉到了未来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依然淡定认为这跟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直到35岁之后的某一天自己下岗了。
子超的文章从来没有这么简单粗暴的开头,但因为看到身边太多这样的人存在,有很多还是子超的朋友,他们离开了自己奋斗多年的公司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新工作。他们并没有薪酬要得太高,也都很积极向上,平常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可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和这个时代脱节了,面试的岗位都似曾相识,但很多技能的描述又都连听都没有听过。
感觉自己一直都在行业里呀,公司里也没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为什么会落伍了呢?划水和摸鱼都是内卷的专用词汇,如果自己并没有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每天在公司里划划水,四年下来的成长复利就会跟别人差距很大。而且没有哪个领导真正在意你的能力是不是落伍了,进来的时候HR都没有卡你,作为流水的高管们并没有义务帮助你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个内卷段子貌似很有道理,但子超认为内卷主要是因为资源稀缺,认知不足。所以内卷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能说能力不足的只能练习辟邪剑谱,但令狐冲最起码就没有练习这个武功。如果你已经有内卷的倾向了可以去谴责所在的平台,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甘于内卷?如果不甘心就需要直面自己的问题,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一出现问题就都怪到内卷上。
刘润认为当竞争力逐渐消失,你终于向外卷不动了,就会开始内卷。其实在子超看来,把内卷看成是内耗就更好理解了,有句古话叫“耗子扛枪窝里横”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外部竞争咱们比不过,那在内部谁怕谁呀。本质上内卷是屈服规则的极致,舒适区里老子就是第一名。内卷最严重的就是一个部门大家一起混,大家一起麻木,大家把向上管理发挥到了极致。
懂得墨菲定律和黑天鹅效应的人,才会避免进入内卷状态。鸡汤就不多说了,推荐大家到京东下一单《谁动了我的奶酪》看一看,道理很简单,内卷其实就是跟自己的内心作斗争,跟外界的关系不大。内心强大的人,自己就是自己的掌舵者。如果你刚30岁,还有5年可以反抗内卷,领导不行换领导,公司不行换公司,行业不行换行业,大不了自己还能去创业。
生于焦虑,死于内卷。中年人难,焦虑久了也会掉头发。看着电梯里的植发广告,会发现任何时候都有新的商业机会。投资人高克南认为内卷的形成是因为目标的同质化导致的,海量的竞争必然内卷。大部分人只为短期的目标,只要做一个更长期的目标,就可以规避内卷化。企业更是如此,在内卷的产业中实现非内卷化,这样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曾鸣认为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具体就是“看十年、想三年、干一年。”看未来十年的大趋势大方向,抓住当下的机遇也很容易,最难的就是中期的这三年,既满足当下又立足于未来。这种结构化思考对个人发展也有非常好的借鉴,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给自己列出一个计划,一年内我是否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发展是否符合未来的大趋势,中间三年想清楚。
当你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的时候,就会做特别具体化的事情,就会去思考如何向上管理,因为这个是最容易获得短期利益的。但当你立足于一个十年的计划时,你会发现向上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内耗的事情,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而三年中期计划,是为了让自己通过实战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计划,让自己更有可能性完成这份十年计划,中间三年考察的是拥抱变化的能力。
前不久的帖子,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因为老板引入了大厂的HR和相关的架构管理体系后,直接导致企业内卷垮掉了。如果你的公司还在追求向上管理的浮夸和PPT的精美度,这家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我们不是为了适应内卷而工作的,更不希望成为内卷大军的一个分母,给自己列一个长期的计划吧,远离毫无意义的内耗,选择一个真正能锻炼自己的地方去工作。
杨子超:超声波创始人、发光小程序创始人、爱部落轻日记社区创始人、中关村创业博物馆创始捐赠人、知名互联网意见领袖、天使投资人、拥有12年的互联网产品经历。曾做过门户、B2C、C2C、导航、社交、FM、周刊等产品。担任清科集团旗下沙丘大学导师,《创业家》黑问社区明星导师,武汉青桐汇、合肥合创汇投资人嘉宾评委,2018年Hackaday360产品创新挑战赛决赛专家评审团评委,2014ELIFE校园黑马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导师。09年自英国回国后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多个创业项目,积累下很多创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