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汐

我喜欢隔段时间就读一读名家大师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书籍,原因无他,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治学态度,可以极好地治愈我内心浮躁不安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跟大师来读书:我的读书方法》编纂了老舍先生1932-1963年间刊载在各大报刊和杂志中的精选文章,并按主题分为「读书方法、动笔写作、语文学习、出口成章」等四大辑和读书写作相关的经验分享,以及最后一辑选摘了老舍先生颇为脍炙人口的随笔文章,其中不乏我们教科书里曾学过的《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的欣赏》等名篇……

可以说,在读这样一本精选小文集时,不仅是隔着近百年的光景,重温大师的阅读态度和写作心得,更是从中收获一份求学时光的回忆,这样的阅读体验,简直不要太美好。

都说老舍先生是人民艺术家,语言俗白幽默,却不曾想在本书的开篇《读书》一文里,扑面而来的却是一个极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老舍先生的「损」。

这篇文章主要写老舍先生选书的态度和读书的方法。其中,关于哪些书不读,老舍先生的一句「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直接道出了他的选书态度。

他说他自幼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爱读《三字经》和《百家姓》,并以此二书指代同一类书,认为这些书,「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以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可这类书还真不少,为什么呢?「也许是犯无期徒刑罪的太多」……

联系上下文,仔细品一品这话,得多损呀,简直是掩藏不住的满腔怨念。不过,你以为这就损完了?不不不,更损的还在后头呢~

老舍先生在文中说,他自己就常想杀些写这类书的人。不过,他可是还没杀过一个,为什么呢?「一来是因为——我才明白过来——写这样书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经死了,比如写《尚书》的那位李二哥。二来是因为现在还有些人专爱念这类书,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

读到此处,我也是忍不住想要再度「拍案惊奇」了。没想到呀,时隔多年,再读老舍先生的文字,一上来就给了我一份这样大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舍先生不爱读的书有三类:一是如前所述的那一类「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他更糊涂的」古籍;二是书上满是公式让他看不懂的书,敬而远之总是对的;三则是名气大,但是读过的人总不肯说坏,没读过的人老怪害羞地说将要读,比如《元曲》、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

不难看出,老舍先生选书自有他的标准,且完全不在乎时下他人的眼光和评判,独这一份自在,就够我钦羡不已的了。

更有甚者,在继续聊到读书方法时,更是跃然纸上的洒脱与不羁: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话虽如此,在我看过老舍先生文中这5点读书方法后,倒是满心满怀地想学上几分呢,不为其他,就冲着那么份直抒胸臆的真性情也是痛快的。

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一不求系统,逮着什么读什么。读不懂的放下,让他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因为不能让书管着他!

二是读得很快,记不住也没关系。在老舍先生的思维里,书应该记住自己,若是书都要叫他记住,那还要书干吗?他最讨厌人家问「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等此类的问题,即便记得,也不想回答。因为他又不是印刷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而读书求快更是没负担,不合意的,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还先看最后几页,省事。

啧啧啧,这个心态,简直也是没谁了,果然,大师就是大师。

第三点是,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省得一批评一反驳,还惹来一顿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

嗯,这俨然就是我们现如今一直在说的「读书本就是件私密的事儿」,我且读我的,且评我的,你爱与不爱,又与我何干?

只不过,真能如老舍先生这般,说得直白率真的,想来也不多见。至少在我读过的那些大师们谈读书论写作中,还是第一次见着如老舍先生这般不求系统只问个人喜好的随心随性阅读呢。

第四点是,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虽说「儿子是自己的好」,但书还是别人的好。即便未必都好,但至少可以收获一点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如是所言。

至于最后一点嘛,你且来猜上一猜?

哼,算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嗯,别怀疑,这便是老舍先生谈读书方法的最后一点。就这么算了吧。书还是要亲自读的,别人的分享终究是二手的。

欢迎你亲自来读一读这本《跟大师来读书:我的读书方法》,感受一下老舍先生的幽默与爽直吧~

·END·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我是@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