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功高盖主的事情时常发生,一般情况下,只有臣子出现功高盖主的时候,皇帝就会以各种理由杀掉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出于皇帝的嫉妒,或者是忧虑,因为出现功高盖主的人通常会有些得意忘形,皇帝怕他们在这个时候造反,一跃从臣子变为主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

今天要说的功高盖主是另一种情况,与前面的恰恰相反,他就是战国后期的秦国名将王翦。王翦从小力大无穷、智慧过人,长大后武艺超群,一时间名声大噪。秦王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便想让王翦去军队里给自己带兵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王翦虽然武艺高超,但是对于打仗却一窍不通。因为不好拒绝秦王,王翦便看了很多的兵书,最后学有所成。王翦在习得兵书要领的时候,便开始为秦王攻打其他国家,先破了赵、燕、楚三国,未尝败绩,战功赫赫。

不过李牧是典型的功高震主但缺乏政治智慧的将领,而赵国又恰恰喜欢听信谗言。长平之战,秦国使用反间计,诱使赵国临阵换将,用赵括换下廉颇,结果大败。

王翦的聪明之处在于洞悉人性,他太了解李牧的军事才能了,也更了解赵王的性格,一招反间计,让赵国人自毁长城,李牧含冤而死。

王翦趁势率领大军直逼邯郸,拿下赵国,残部逃往燕国。荆轲刺秦王惹怒了嬴政,王翦奉命进攻燕国,打败燕赵联军,很快攻下燕国都城,还逼得燕王杀太子丹求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楚作战,充分展示了王翦的指挥能力。楚军指挥官是项燕,同样是一员名将,能打得过项燕的秦将也就王翦了。此前李信和王贲20万大军,被项燕打得稀里哗啦,十万秦军精锐命丧楚地,把嬴政疼得差点晕倒。

王翦担任将军后,带领60万秦军浩浩荡荡开进秦楚边境,王翦面对的可是项燕,项燕也是举倾国之兵与秦军对峙,生死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王翦却并未主动进攻,而是高筑营垒,屯定练武,严禁手下主动出击,期间还专门精选士卒训练投石子和跳高。王翦的以逸待劳,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秦军粮草充足,士兵训练有素,而楚军粮草供应不够,又不擅长持久战,因此形势对楚军越来越不利。

王翦瞅准时机,与项燕进行了大决战。相持很久,决战很快,项燕也并非等闲之辈,军容严整,但王翦的“投石军”算是奇兵,漫天的石块铺天盖地,很快打开楚军一个缺口,大军蜂拥而入,击溃楚军。

王翦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一旦得势便不饶人,穷追不舍,打得项燕自尽,王翦终于帮助嬴政完成统一,自己也获得无上的荣耀,完成自己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笔记录。

王翦的政治智慧,是他得以免除杀身之祸还过上富贵生活的关键。什么叫为将者的政治智慧?是才智超越君王但不让君王觉察,是给君王提建议时如同小学生向老师提问问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成功归于君主、错误自己承担。

伐楚之时,王翦深知没有60万秦军消灭不了楚国,故向嬴政提出用60万大军伐楚,李信却只需要20万大军。嬴政采纳了李信的建议,王翦负气回到老家。

等到李信大败之时,嬴政亲自去请王翦,王翦一开始还推辞了一番,但看到嬴政态度诚恳,而且答应给60万秦军,王翦才答应了嬴政的请求。

给君王留足面子,这是为臣之道,也是王翦的智慧。当年战神白起也曾经负气回家,面对秦王的恳请,白起拒绝了,驳了秦王的面子,下场很悲惨。

王翦知道,继续僵持下去对王家没有好处,嬴政允许统一时间往后推,但是不允许一个不听话的将军世家在秦国存在。王翦答应了嬴政,还要谢恩,带上60万秦军准备出发。

这60万秦军算得上秦国的家底子了,一旦王翦拥兵自重,嬴政还真会很头疼。当然嬴政也不傻,也必定在王翦身边安插了大量的眼线,随时向嬴政报告王翦的一举一动。而且,嬴政还把宗亲华阳公主许配给王翦,通过联姻的手段笼络王翦。

王翦知道嬴政的性格,为了消除嬴政的疑虑,王翦实行“自污”的手段,出兵之时,就“要挟”嬴政,“请美田宅园甚众”。刚到楚地,还未开战,又继续“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为子孙后代要田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如此,嬴政还亲自到前线去视察过王翦驻地,可见这60万秦军对嬴政的重要性。幸亏王翦有先见之明,用表面上的“贪婪”,换回嬴政的信任。

王翦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当时廉颇被赵括代替,就是因为赵王听信了谗言。王翦的行为,让嬴政认为他只是个贪图享乐的人,也减少了大战期间君臣猜忌的风险。

等到对楚作战的时候,嬴政果然是全力支持,并未从中掣肘,即便王翦对楚国对阵许久一直没有出击,嬴政也没有催促,保证了对楚作战最后的胜利。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秦始皇,东巡至琅琊时刻石记功,王翦名列榜首,被秦始皇封为武城侯。王翦却选择了急流勇退,远离朝政,靠着之前伸手要的良田豪宅,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