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现在青少年的“早恋”情况也愈发的普遍,但有许许多多的在感情方面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当面临爱情困扰时,常常会难以理解。面对是否有结果的爱情也无法得到一个正确的认知。“快节奏”的时代,爱情也变得“快节奏”起来,这不难让很多人对“爱情”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网上流传“河南一高校设立了失恋博物馆”,消息一经确认,就在网上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当博物馆刚设立时,就有不同学们带着上百件的物品前来参展。该校的老师称:设立这样一个博物馆是为了让学生们梳理正确的恋爱观。并且该校的心理咨询主管老师也有表示到,很多同学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失恋”,刚好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让他们对过去做一个告别,从而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失恋博物馆”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它从外面看起来与传统的“博物馆”并无两样,都有展馆、展品、宣传等等。但是它的存在于其他博物馆所产生的“意义”上的差异却是十分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失恋博物馆”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的克罗地亚兴起的。相恋四年的Olinka Vistica和Drazen Grubisic在结束了恋爱关系后,为了处理两人在恋爱时期的物品,从而产生了创建“失恋博物馆”的想法。在那之后,连同朋友们前来捐赠物品,他们便开启了一系列的国际巡回展。2021年的时候,这个地方就被列为了萨格勒布市“必打卡”的地方,从那之后就引来无数人参观,让人好奇不已。

近些年来,在我国也有了不少“失恋博物馆”,并且常常引来不少人参观,大部分参观后的感受都是“泪目、感动、回忆”。前去参观的不少人表示,看到了那些展品常常会想到自己,能够感同身受。

当然,在此期间也有不少对“失恋博物馆”有不同的争议,觉得这很矫情。实则不然,“失恋博物馆”最初就是以“失恋”这一情感为这要元素,针对的是“失恋者”这一群体,通过物品中的故事从而引发参观者的“同理心”,采用沉浸式的讲故事的方法来说出他人的故事,帮助那些“失恋者”去学着理解他人,从而正确的认识“失恋”这件事情。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