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社会里,义务教育普及。所以全民之中,文盲越来越少,学历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这一切,都是国家所提供的优秀教育环境所赋予的。

在古代的时候,想要读书学习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在汉朝时期,儒家学说已经开始占据主导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文化的传播,也随之兴起。而汉代的学子,同样也为了学习而奔波。其中官学私学,开始兴起帮助学子学习。

“公”“私”学堂

1,公私之分,为现代教育提供构建基础

在现代很多的学校,都分为公立和私立。其实这样的制度,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现代的私立院校一般都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获取教育资质以后,出资建设的。

但是因为投入比较高,而且需要一定资金维持运营。所以一般私立院校的学费,都比公立院校的学费要高不少。同时现代特别是在大学这个层次,依旧是公立院校的成绩会更高一些。

而在汉朝时期,学堂的建设也分为公私两种。而这些公立的学堂,也就是常常所说的官学。一般官学不仅仅是用于教授知识,甚至还会有考核学子的作用。而且主要的老师,也都是有朝廷官身的。从这方面来看,其实与现代很相似。

2,公私学堂不同的教学质量

而在汉朝的时候,因为大多数学习就是为了可以考取功名。因此公里学堂,就成了他们初入仕途不二场所。

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人不愿意去私立的学堂。这也就导致,汉代比较出名的学堂都是官学。并且主要的师资,也都向官学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汉代官学

1、汉代的太学

而官学本身,也有中央与地方之分。一般中央都是以,太学为最高学府。再往下还有宫邸学堂,鸿都学府等。

而在地方上,一般的官学都是由郡县所管理。最开始太学是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主要为了可帮助武帝招纳人才。

当时汉武帝正在想办法削弱宰相的权利,于是就需要朝内进入一些新的官员。而这些被他亲自提拔的官员,才是他改革的基础。因此太学的位置至关重要。

2、高水平教育和备官汇聚地

在太学刚刚建立的时候,能够进入其中学习的要求还比较高。首先在出身上,就把所有的寒门子弟拒之门外了。

同时在进入太学以前,还要求已经有一定的学问水平。当时的太学人数只有五十人,这样的设置倒是不像一个学堂,更像是一个官员特训班。

这主要还好是因为,汉武帝急需能够马上走马上任的官员。没有时间慢慢的培养,所以人数就上不去了。

而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太学的人才数量,远远不够朝廷需求的。这个时期,就开始考虑长久发展的问题了。

于是到了汉昭帝的时候,太学人数扩展到一百人。在这以后,基本历代的皇帝都曾经托充过太学的招收人数。

等到了汉元帝的时候,已经有千名学子同时学习。按照历史的记录,太学学子最高时期,可以达到三千人之多。已经可以真正媲美现代的大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太常管制太学

既然太学是官学,那么肯定还是受到朝廷直接管理的。而在朝廷架构之中,负责直接管理太学,就是九卿之中的太常史管理。

本身太常史是负责祭祀礼仪的工作,之所以会被派来管制太学。就是因为这些在太学学习的学子,未来都是有机会去当官的。

而当官,就必须要对礼仪方面有所了解。所以就直接把,礼学两个方面都交给太常史负责。

三、太学的内涵

1、太学的老师与学生

在太学内,一般负责教授课业的老师,都被称呼为“博士”。而那些弟子,也就是“博士弟子”。

在这点上,倒是与现代的研究生很相似。毕竟他们本身也算是高等人才,经过再一次学习去当官的。所以现代的博士学位的说法,很可能就是参考汉代时期的说法。

2、博士的选拔条件

而如果希望可以成为博士,其筛选条件是及其严格的。首先必须有足够身后的学识底蕴,礼法社论方面也需要精通。

在计算不能是腐儒,还要对朝堂政务如何处理了解。这也是为什么,博士一般都是当朝的官员退休后担任。

同时还对年纪有所要求,必须达到五十岁以上,才能够当博士。品行必须端正、高尚、为人孝顺。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格。

3、入学太学的要求

而既然有这么好的教学条件,那么希望可以进入太学学习也是很难得。除了汉武帝时期,可以通过关系进入以外。

后期太学也开始,对天下学子进行开放。但是规则,也就变得多起来。首先年龄必须达到十八岁,但是特殊的人才可以破例。

同时学识水平,可以达到百里挑一的水准。因此一般在进入太学以前,都需要进行测试。当然儒学推崇的孝道,也必须遵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是人类社会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大国的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教育。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开学讲堂的盛况。

再到两汉时期,国家统治者建立了兴办教育的国策,大大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教育风气的扩展。再到隋唐之后,通过科举制招揽人才,更是加强了人们自主学习的风气。

参考文献:《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