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叫啊我这么里呀来~我啊就来了~拔根的芦柴花花~。”5月18日,在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运河公园里,一曲曲邵伯锣鼓小牌子演出吸引了不少附近的乡亲邻里前来“围观”。一大早,邵伯村民“燕妹”就带着充电宝、手机、补光灯等“家当”来到古堤边,背倚“荷塘月色”习惯性地架起脚架,先“唱一首”再开始今天的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9点半,“网眼看运河”启动仪式暨中国·扬州第21届邵伯湖旅游龙虾节开幕式活动正式开始。“镜头没有对准我,对准的是活动,龙虾节开幕,欢迎各位老铁来邵伯吃龙虾,感谢老铁们的支持啊!”“燕妹”这一气呵成、爽朗的语气很快就为她的直播间聚集了人气,也为今天来自省、市级的自媒体大咖们“寻古迹 品文化 赏美景 尝美食”之旅增添不少本土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当地的乡亲们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一年一度的旅游节庆。看到记者来拍照片,他们丝毫没有任何怯生与好奇,而是静静地看着,笑着。

2019年,邵伯古镇景区获批国家AAAA级景区,这是江都区委区政府与邵伯人十多年来不断修复和保护性开发的成果。而这片被“燕妹”天天来此直播打卡“荷塘月色”区域与铁牛湾、桃花坞、净瓶广场、荷塘月色、茶花园四个文化主题片区共同展示了邵伯古镇特色和独特的运河文化。

提到“荷塘月色”便会想到朱自清,先生童年4-6岁就是在邵伯度过。如今,这片荷塘水乡永远地留住了他。

大运河孕育了江都的文化,衍生了1600多年历史的邵伯古镇。这里不仅保留了明清大运河故道等文化遗迹,还保持了原住民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3月,在人文纪录片《大运河》第二集“码头风云”中详细介绍了扬州邵伯船闸的历史变迁。邵伯船闸是大运河跨过长江继续北上后在扬州境内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今,南来北往的货船依然川流不息,而这样的繁忙景象,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

今天的行船人可能并没有留意到,就在他们所经过的这条繁忙水道旁,一条与之相平行的河道,却显得落寞许多。邵伯大码头,这条落寞的河道,就是曾经的明清大运河故道了。

作为老一代邵伯人,李以祥和老伴回忆起了当年在码头花了3毛钱乘船去扬州的经历。而今,虽然故道航运功能已经废弃,但河道整体走向、河岸护堤及码头仍然保留了下来。现在故道是防洪排涝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河道,沿河的居民们可以在河边洗洗刷刷,习惯了当年的生活模样。

虽然故道目前航运功能已经废弃,但河道整体走向、河岸护堤及码头仍然保留了下来,现在故道是防洪排涝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河道,沿河的居民们在河边洗洗刷刷。

走过滚水坝看到一座“四角楼“就好像揭开了邵伯古镇神秘的“面纱”,这里的石板路、白墙青瓦建筑让人有穿越千年之感,惊喜之余,随行的自媒体大咖们早已等不及拍照。偶然抬头望去,正好瞧见一处袅袅炊烟,饭点到了。

弯弯曲曲一条街,从北到南三华里。漫步在清康熙时期修筑的老条石街,当年这里是邵伯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林立、百货云集、人来人往。如今,依据邵伯湖水产特色,“龙虾一条街”开启了另一种商业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江苏,邵伯龙虾与盱眙龙虾这两种小龙虾是江苏人的“心头好”。邵伯龙虾以壳青、肚白、个大、肉紧而闻名,这里光龙虾的做法就高达24种。红烧、蒜泥、麻辣,冰镇龙虾等等,只等夏夜来临,仰头喝啤酒,双手剥虾壳,满口咀嚼着细嫩可口的虾肉,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何等的惬意!

有如此丰美的水产,离不开大运河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一直以来,江都区委区政府把保护运河作为重要工程,围绕打造“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目标,推动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重点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以邵伯大运河主遗产区为核心,辐射运盐河、樊川邗沟东道、大桥白塔河等相关水系,涵盖4河5镇2村的建设格局。

“举办此次活动,是对运河文化的进一步挖掘、继承和发扬。”江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明表示,此次“网眼看运河”活动意在用独特的视角、方式,全方位展示一个古今相映、景致和谐、独具特色的江都邵伯段运河,让广大网民在新媒体作品中寻味运河红色文化、传承运河红色基因、读懂运河红色历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汪滢

通讯员 沈晶明 江萱

编辑: 李鑫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