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迫切需求,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强大作用,为各项事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提供助力。

奏好“引育曲”,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着力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充分发挥人才导向作用、“引力”作用,通过省人才博览会、赴高校引聘、自主招聘等方式,引进大生态、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等各类紧缺型人才1000余人,其中,“985”“211”等高校毕业生100余人。强化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及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省级人才基地——紫云红芯红薯提质增效人才基地建设为依托,吸引20余名省、市农业专家在紫云开展相关项目试验,带动培训农技干部200余人次,培训红芯红薯经营主体和农民1000余人次。抓好文化研究平台建设,建立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在全县成立26个传习基地,发现、储备、培育一批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目前,全县共有九大农林畜牧业、八大工业产业 、十大服务业、教育、医疗卫生、司法、建筑行业等领域人才7300名;通过摸底排查,今年拟引进金融保险、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15个重点领域和3个人才发展平台专业技术、管理等人才1093人,目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奏好“培优曲”,扎实提升人才素质。

聚焦水平提升、本领过硬,每年从教育、卫生、农林牧、交通、水利、建设、工业、旅游、文化等系统选派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送往省内外高校、职业学院、医疗机构或人才基地、继续教育基地进修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充分利用新时代大讲堂、产业培训基地等加强农村产业发展人才、乡村治理人才教育培训,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2.3万余人次,开展农业技术提升、电子商务业务等专项培训9000余人次。依托“西部之光”“甲秀之光”等人才项目积极选派优秀青年人才赴知名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访学研修。组织红芯红薯人才基地技术团队、农技人员和产销专班负责同志赴海南省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选派红芯红薯农技人员到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薯团队跟班学习。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人才资源,采取挂职帮扶、组团援助、培训指导等方式,与青岛市即墨区互派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70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94期,培训7411人次。

奏好“建功曲”,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坚持把发挥科技人才作用作为助推农业产业发展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农技专家精准服务产业发展,推行“3 3 2”人才服务模式。强化3类人员作用,以省市县乡农技人才、村组乡土人才及龙头企业科技人才3类人才为支撑,组建430余人的专家团队,引导服务产业发展,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产业人才保障;推动3个方面覆盖,优化农技专家服务方式,推动农技专家实地培训指导,实现全县各乡镇(街道)、500亩坝区及主导产业全覆盖,通过订单式服务、集中式会诊等方式,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教学,让“科技挂牌、助农增收”取得实效,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突出2个纵深服务,充分发挥农技专家作用,纵深推进农技专家到村组、到户,及时为群众“想点子、出思路、支实招”,形成“村村有产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发展态势,真正实现专家帮得上群众、群众找得到专家。共推广农业新品种7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50余个,培训群众3250余人次。拓展科技专家人才作用,持续协调组织“青岛专家走进安顺紫云”活动,大力引导青岛技术人才到紫云县服务,先后开展现场培训、义诊4期,并在县人民医院及火花镇九岭村建立专家工作站。

奏好“稳定曲”,坚决落实服务保障。

树立“一次都不让人才跑”的“零公里”服务意识,无微不至地服务人才、稳定人才。建立县领导联系专家人才机制,定期走访联系、座谈慰问,切实帮助专家人才解决困难。建成72套人才公寓,实现引进人才“拎包入住”,并完善其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就医等“绿色通道”机制。贵州首个“人才日”之际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制约人才发展问题,开展主题教育、走访慰问、表彰奖励、座谈研讨等系列活动,以专属节日方式营造爱才、敬才、惜才浓厚氛围。制定《在紫挂职干部人才管理办法》,抓实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服务工作。对到紫云县挂职、帮扶的东部地区干部人才,及时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并按规定及时报销因公出差费用及节假日往返交通费。在东部地区帮扶干部人才进入单位后,第一时间明确被帮扶单位一名班子成员作为帮扶干部人才帮带领导,随时在工作上、生活中了解动态,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大力选树先进典型,2018到2020年,东部地区到紫云县挂职、帮扶干部人才共30余人,积极推送优秀帮扶人员24人次获省市县表彰。对挂职的党政人才,明确只分管或协助分管东西部协作工作,确保挂职干部全身心投入东西部协作相关工作。加强与即墨区委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及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对干部人才交流工作进行研讨,形成长效互商机制,规范服务帮扶干部人才。(王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