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7月,刚从高中学校毕业的母亲和几位同学申请去了西部一个小乡村劳动。能够当上知青是那个时代学生的荣誉,为此几个年轻人心情澎湃,一连坐了5天6夜的火车才到达目的地,因为那个时候,去西部的一些地方,是很不方便的,没有现在这么多交通出行方式。

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体弱多病,身体素质不好,这次出来还是先斩后奏的,因为最开始报名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压根不知道这回事,结果是母亲去了之后,家里才知道她去当知青。她本以为到了地方就可以挥洒汗水,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提供一份力量,然而在第4天的时候,就因为体力透支在农田里晕倒了,当时很多人都被吓到了,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村里的生产队长徐大华可怜这个城里来的女孩子,看母亲也不是干农活的料,便给她换了一个新任务,改让她在村里会计旁边干一些杂活,毕竟像她这样的知识分子,做会计类的活再也合适不过了。

故事开始: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母亲与一个不相识的哑巴男孩,结下了一个不解之缘。虽说后来她因为这个无家可归的哑巴男孩失去了很多东西,但直到今天母亲再次讲述当年事情的时候,她依旧满面笑容,没有半点后悔之意,这期间经历了很多,对于母亲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所以她不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3年前的一天中午,还没来得及去吃饭的母亲正坐在村里办公的地方给老会计整理资料,那个时候简陋的小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

就在母亲低头收拾东西的时候,木头门突然“吱”了一声被人推开了,她转过身望了望,却没有看到人影,以为是风吹开的,便没有在意。正当她回过身准备继续收拾资料的时候,突然身后有一个人扯了扯她的衣角。

母亲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大跳,转过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估摸着才差不多有4、5岁。小男孩用干净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母亲有些心软,但无论她怎么问话,小男孩都不会说话,只是“咿咿呀呀”。

正当母亲疑惑的时候,村里吴大娘看她没去吃饭特意送来了几个窝头。一进门吴大娘看到这个不会说话的小男孩就说:“你这个小崽子还没饿死啊,命真大!”后来母亲才听说,这个小男孩是被人丢在这里的,是个小哑巴又有些智障,已经在这里有2、3天了。

看着可怜,母亲便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他,下午空闲的时候还去给小男孩洗了澡,给他找来了几件干净的旧衣服。母亲说也不怪村里人对他不待见,毕竟在那个贫穷的小地方,家家户户都很少能吃饱饭,更别提帮助人了。

母亲说第一眼看见小男孩那双干净、明亮的眼睛的时候,她就有一种感觉,这个小男孩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

母亲要收留男孩的时候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一是那个时候她未婚,还是一个大姑娘,二就是她的知青身份了。后来在她一再坚持下,村里协调让小男孩住在一户人家里,而实际上都是母亲在照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一年,知青政策就变了,当年和母亲一起过来的同学都陆续回城,为了继续给这个小男孩找家,她放弃了回城里工作的机会,而是主动申请留下做乡村小学教师,那个时候这的确是一个特例。

通过七年不间断的寻找,母亲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有一天一对夫妻找到了他,说她收留的那个小男孩有可能是他们的儿子。在几番确认之后,这对夫妻哭着对母亲说,这个哑巴男孩就是他们找了七年多的儿子!

而小男孩的家庭也不一般,他的父亲是临县的县长,母亲是一名高中老师。确认之后,小男孩的父亲喜极而泣,他当场跪在了母亲的面前,感谢她的一切。

原来七年前小男孩是被人贩子拐走的,被打了之后害怕说话,脑子也变得有些不正常,人贩子才把他丢在了这里。前段时间小男孩的父亲从临县里来这里开会,休息时间无意听到别人说“一个外地知青收留一个小男孩”的事情,这才一路找来。

小男孩找到父母后,母亲就回城里了。如果早几年回去还能去个好单位工作,后来只是去了一家普通学校当了一名初中老师。

对于母亲当年的善举,直到今天,我们全家人都为她感到自豪!

原创文学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