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集云台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台山位于韩集镇最西边云台山村境内,村以山名,山以寺名,山上筑有烽火台,烽火台上建有寺院,烽火台周围筑有堡子,烽火台高于堡子五、六米,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建造艺术精美,蔚为状观。

云台山黄土大堡子外观

民国县志记载:云台山寺在县东北五十里宋吉川(注:会宁县在清代分为12里,48适中,韩集地区为第二川里,云台一带为宋吉川适中)。云台山因烽火台和寺院建筑时间久远和规模宏大状观而闻名县内外。如今,云台山上的古迹,保留下来的只有烽火台和堡子,曾经的辉煌早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但动人的传说很能勾起后人无限的暇思和探索之情。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队伍路过这里,这里又有了红色记忆,留给人们更大的考量空间,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展现和勾划新理念、新风尚、致富路成为时代最强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台山崇倡寺大雄宝殿主体建筑

云台山为云台山梁出头之山,或称龙首。而云台山梁为会宁县九道梁之一,为六盘山落脉,自东而来蜿蜒曲折,跌宕起伏,如蛟龙出海,又如巨龙腾飞,在苍山如海中游弋,而行至云台山村境内时勿折向北,止于云台川正中,蓄势待发,山脊肩两侧有小山梁伸出,似龙爪,踏地有力,有一跃而起飞天之象。云台山作为龙首之山,圆润墩实,傲立川中,以其为中心,引领诸山,周围有帽儿山、凤凰山、龟山、虎山形成拱围之势。相传在古代,因云台山有龙兴之象,被周赧王(公元前314—256年)斩穴,破坏其龙脉。至今云台山脖颈处有筑土断壁遗迹,传说是斩穴之地。同时期会宁县遭斩穴之山有清凉山、鸡儿咀等,古人也真的迷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说一道百,还是周期性的朝代更迭,至于兴衰成败,事在人为。

冬阳初升,云雾中的云台山云台山梁部分

云台山上最古老的建筑当数烽火台古迹,烽火台在山顶依地形而筑,柱状,台顶平面近似蛋形,高9米,顶面最长处75米,最宽处45米,呈南北分布,台顶海拔高程1927米。登上烽火台,举目眺望,山野田园,阡陌交通,粮田怀新,四时变幻,风景入眼。周围山峰上的烽火台早己塌落,但遗迹尚在,能看到的烽火台遗迹有6处之多,现如今唯独云台山烽火台保存相对完好。1993年会宁县人民政府以[1993]60号文将云台山烽火台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战火烽烟的烽火台城墙,虽满目苍夷却雄伟屹立

云台山烽火台上建有雷台殿,相传“先有雷台殿,后有会宁县”,而今之会宁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六年,洪武十年建成后由张城堡迁至祖河和历河交汇处。看来烽火台和雷台殿建造时间早于明代。另有一种说法是:北魏始建会宁县,治所在今靖远县境内,而在解放前云台山寺院有靖远县南部一些乡镇的香客,可以佐证此种说法,由此推断,烽火台和雷台殿建造时间又早于北魏。究竟建于何年何月,因碑石己毁,无人知晓,至今山下有几户人家的的磨刀石是碑石碎块。

山上到处可见残缺的文物,可想当年的建筑是多么雄伟

有了雷台殿,相继在烽火台顶建成多座庙宇,形成寺院,名云台山寺或崇昌寺。因其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砖雕精美。民国时被列入会宁八大寺观之一。据《会宁县志续编》《寺观篇》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上同列的八大寺观为:万寿寺、观音寺、香林寺、隐山寺、屈吴山寺、二龙寺、云台山寺、玉皇观等。云台山寺院建筑布局为:北有正殿,南有韦陀殿、无量殿,西有子孙宫、文昌宫,南门有灵官楼等。为典形的“三教合一”寺院。想当年,寺院之地,晨钟暮鼓,香火青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可谓盛一时。上世纪六十年代,云台山寺院被拆除,其木料、砖瓦拉至山下,扩建了云台山中学,贡献于当地教育事业。

晨曦中云台山,放眼远眺,灵光掩群山,仙气均周川

云台山及周边烽火台用狼烟方式,在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通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烽火台逐步失去了军事功能,有的废弃,有的转为民防工事。云台山烽火台当属转为民防工事的一类,在外围加筑了堡子,有女儿墙、值班哨台、哨眼、箭眼等,在门顶设有水眼等防火设施。山民轮流值岗放哨,终年守卫堡子,其它人员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住在堡子内,以防土匪毒戮。话说清末民国时期,盗匪四起,抢窃财物,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传说不知那年前季,一群土匪打起了云台山堡子的主意,强攻数日,由于山民防守顽强,一时攻不下来,不得已,土匪改为围困的办法,待堡内蓄水用完时再行攻之。看巧那年干旱不雨,土匪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这样熬了两个多月,堡内蓄水用尽,山民干渴难耐,已无力抵抗,土匪开始攻堡。说也奇怪,烽火台顶天空中,起了一朵乌云,越聚越多,越聚越浓,顷刻间大雨滂沱,惊的土匪说不出话来,以为云台山有神护焉,遂悻悻离去,不复再来。而堡内山民因雨水喝的过多,有几人当下胀死了,令人叹息。同时期,周围山峰上的烽火台或堡子均被土匪攻破,山民残遭杀戮。其中,西北面帽儿山烽火台在土匪攻破之前,有一人将长椽穿过碾孔滚下山坡,冲开了一条生路,其人紧跟其后躲过了一劫,而堡内山民被土匪悉数残杀。山下李家湾有一武姓大户人家的堡子也遭到土匪偷袭,一家三十多口人被杀绝,尸体丢入水窖里,致使窖水从水眼中溢出,水被血染红,流淌一地,残不忍睹,山上的人打了两炮,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至今塌陷的堡墙犹在,衰草在风中哀鸣。云台山烽火台见证了一切,永远留下了过去匪患的记忆和惨痛。今天,山下百姓安居乐业,安全有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垣断壁中仍然听见当年的人叫马嘶与角吹连营

从云台山向南沿山脊梁行2里多路,到达小地名叫高高山的位置,这里是方圆诸山最高山梁,海拔高程2080米,举目四望,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里是观赏日出日落、月盈月亏、银河偏转、星汉灿烂、峰峦叠嶂、云海茫茫的最佳位置;也是欣赏杏花榆荚、暴雨行云,秋高气爽、万里雪飘的理想地域。这里有一堆一人多高的土墩,据说是先人们用于防雷雹过境炸山的古迹。过去如果庄稼遭遇冰雹灾害后,也没有如现在一样科学的预防措施,全村人习惯于集合在山顶举办古老的法会议式。无非是阴阳先生念经,众人跪拜,选一高山高地,放些用物,筑土为墩,称为炸山,以此化解冰雹云,祈求上天风调雨顺。至于起不起作用,灵不灵,还是老天说了算。

站在高高山上,云台村全收眼底

西山下是猛犸象牙出土的地方。1972年夏季,一场山洪冲出了一根巨型的动物骨骼,形如象牙,大头小尾,长154厘米,最大直径18厘米,重70公斤。出土之日,轰动一时,当地群众以为龙骨,几十里之外的群众听到消息后相约来看“龙骨”,后经考古专家鉴定,确定为猛犸象牙,其后被县博物馆收藏。猛犸象,古脊椎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像现在的象,全身有长毛,也叫毛象,已绝种。生活年代距今公元前150万年—公元前1万年,在公元前1万年陆续灭绝,被视作一个冰川时代结束的标志。

东山下有地震遗迹,据说在李湾社有一山包叫任家坪,是民国九年(1920年)西海固大地震时山梁滑坡下陷形成的,犹如大土堆,上世纪修成梯田。传说,那次大地震后几天中,地面上能听到被埋地下磨房有驴拉磨的声音,有说下场的碌碡跑到了上场,千奇百怪。实际情况如县志记载,房屋震塌过半,人员伤亡很大,损失惨重。

官井,养育了几代云台人甚至方圆几十里的人畜

在任家坪东面川道正中,有两眼井相距不到十米,然“一苦一甜”,甜的能煮茶做饭,苦的连牲畜都拒饮,当地百姓以之为奇,却不知因果。云台山的井,历来被村民视作村中的宝,有一眼井出水量最大,大家都叫“官井”,其意是官家的井,也就是全体村民的井。不知何年何月开采,自从开井后,解决了当地百姓地饮水困难。特别是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全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云台山村的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但解决了本村的饮水困难,而且解决了邻村的饮水困难。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路过云台山村时饮用了当地的井水,留下了红色的记忆。

小时候常听老人唠叨,二十五年过红军,过红军!有说不完的话题,大了才知道民国二十五年就是一九三六年。据说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大会师后,四方面军一部沿东山梁、王家庙,过沧洼河、枝高村、云台村、四房乡,到河畔墁牛坡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柴鸿儒师长牺牲,其后到靖远过黄河,开始了悲壮惨烈的西行之路。路过云台山时,在当地百姓家中吃饭饮水,补充给养。其中老庄社曹家还记得当年红军在自己家中吃饭的情景,听来泪流,红军娃衣服单薄破烂,面黄肌瘦,但军纪严明,很听指挥,饭没吃完,部队就向北开拔了。一些伤病员被安置在当地老乡家中,现在知道的云台、枝高两村就有9名红军遗留人员。如云台村菜科社李杰的父亲李宗奇,杨去社李伟希的妈妈;枝高村柴守忠的妈妈史朝珍,四川宜宾人,高凌霄收留了6名红军伤病员,其中一人安排在甘沟驿镇五十铺自家的药铺里卖药为生,名叫朱维新,儿子叫朱家寅,年轻时在县农具厂工作过,如今在北京的儿女家养老,其它5名红军名字叫张玉堂、姚治信、阳泉、丁延龙、胡宗贵等,在当地娶妻生子,其它情况不祥。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和平来之不易,后世人应永远牢记,传承红军精神,不忘初心,励志革新,消除贫困,走向共同富裕。

巍巍会师塔与会师门见证了红军长征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云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建设如火如荼,人居环境、交通条件、农田水利,通讯手段、农用机械和家用摆设日新月异,生活越来越好。但发展不平衡,增收路子不稳定,保障不力,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尚有一定距离。如果利用云台山的古迹与传说,传承红色基因,引入“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成为强大引擎,推动全村经济腾飞和跨越式发展。为达此目的

一是做好规划,建议在规划云台山古迹和其它景点上,应遵从古迹原貌,合理布局,利用特定自然环境,突显特色。一要在修膳古迹上,以保护古迹为前提,力求恢复古迹原貌,彰显古老文明人文景观,达到沧桑美;二要在景点布置上,做到点、线、面协调,高、中、低映衬,达到布局美;三要加入红色元素,选一佳地,矗立红色雕塑,让当地百姓永远记住有一支红军从这里路过,更好的传承长征精神,达到红色美。四要从规划到建设,力求山、川、田、林、路、舍融入一体,自然和谐,突出地方景观特色,达到地域美。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和正月十五都会有盛大的庙会

二是建议对云台山及周边山梁进行全覆盖绿化,选择耐旱的柏树、槐树、旱白杨等树种,在阴山土壤较好的地方,可选择油松等优质树种,达到生态美。

三是建议从云台山梁修筑一条路,通往山下,便于旅游人员在不同地点观赏风景,领略自然美;同时便于景点规划建设,便于种树引水浇灌等。

四是建议拉入会宁县“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按照农业田园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思路。发展农家乐,布局新农村建设,实现大片区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和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种植,形成旅游、观光、宜居、休闲、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介美丽乡村一日游活动。达到产业兴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现在由云台村经过陈家弆的水泥马路一直通往山顶

通往韩家集的路上都出现了通往云台山的指示牌

崭然一新的云台山村村委会

四季中的云台山,春夏秋冬景色各异,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