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昆山,全国首个GDP突破4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县级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连续16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4月2日,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受邀来烟作“‘昆山之路’形成与发展”专题报告。

昆山之路蕴含哪些精神要义,昆山发展有哪些经验启示?

带着一系列问题,5月6日-8日,烟台日报社组成融媒体采访团赴昆山,围绕动能转换、园区建设、开放合作、城市能级、营商环境等主题进行集中采访。5月10日起,《烟台日报》推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昆山记》系列报道,介绍昆山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探索。敬请关注。

提起昆山,

我们会想到昆曲之乡、台资高地、百强县之首……

领跑中国县域经济16年,为何是昆山?

无论是动能转换还是开放合作,无论是产业培育还是园区建设,无论是城市能级还是营商环境,昆山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但与昆山干部群众交流,昆山之所以闯出了一条为世人瞩目的“昆山之路”,关键还是昆山人身上透出的一种精神: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闯、敢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

好的生产关系的建立,

一定是从人的升级开始的。

《人民日报》刊发的《“昆山之路”三评》文章指出,昆山“不等中央定什么‘名分’,不要国家给什么投资,就自费开发,因陋就简,建成一片被誉为‘投资者乐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总结出三点经验:向自己要钱,办大事未必花大钱,政策也会变成钱

昆山在创业之初,底子薄、基础弱、条件差,昆山的干部群众自力更生、白手起家,没有政策条件,就学习南方经济特区、比照国家优惠政策;没有资金条件,就大胆尝试以批租土地获得启动资金;没有项目条件,就主动出击招商引资。40年来,正是靠着“唯实、扬长、奋斗”“不等、不靠、不要”的自立自强精神,昆山实现了从苏州“小六子”到中国“第一县”的华丽逆袭。

从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幅有偿出让土地,到全国首个出口加工区、首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再到全国首张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增值税发票……一个个敢为人先的“首创”,让昆山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从“农转工”到“内转外”,从“低转高”到“大转强”,再到如今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将园区管理的“昆山经验”输送到非洲,一次次锐意进取的改革,为时代发展写下“昆山注脚”。

昆山人判断事物的标准,不是书本上的人云亦云,也不是滞后于现实发展的条条框框,而是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面对认准的机遇时,昆山人千方百计率先尝试、率先突破,让昆山的县域经济完美逆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在思想上“破冰”才能在行动上“突围”。

改革开放之初,昆山抓住上海国有企业向外拓展、“大三线”企业军转民的机遇,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迈出了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抓住国家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机遇,在全省县市中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1992年,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昆山开发区国批等机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奠定了外向型经济基本格局。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危中寻机,通过“台资扩张”掀起了又一轮开放发展高潮。进入新世纪,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全面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近年来,昆山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全面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了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的转变。40年来,正因为昆山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次巨大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多垂青于有勇气、有魄力的人,一片区域如此,一座城市亦然。改革开放40多年来,得益于县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烟台创造了与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齐名的“胶东模式”;得益于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烟台2004年曾有5个县级市进入全国百强县,龙口被誉为“江北第一县”。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省内外先进城市长期以来铆足劲、加速跑相比,我们县域整体发展势头弱了、速度慢了,放眼全国,标兵渐行渐远。

怎么办?要想在激烈的县域竞争中“弄潮”,务必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武器,破除思维定势。我们想事情、干工作,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把自身工作置于全国全省大格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大力弘扬烟台干部敢闯新路优良传统,坚决摒弃守旧守成、政策依赖,勇于突破惯例,敢于打破常规,以敢闯“无人区”、“深水区”的胆识魄力,放开手脚探索,放下包袱创新。烟台作为全省“三核”之一,必须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以过硬的作风和执行力体现“三核”应有的标准和格局,用心尽心、务实求实、全心全速抓落实,变不可能为可能。

县域发展,产业振兴是核心。

任何一座标杆城市的诞生,

都离不开战略性、引领性支柱产业的拔地而起。

昆山布局“十四五”,培育形成四大地标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赫然在列:万亿级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链,千亿级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产业链,千亿级生物医药+文旅康养产业链,千亿级现代服务业集群。

其中,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体现了昆山人的远见和胆识。十几年前,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创投层面,对小核酸生物制药都不是很了解,甚至在很多生物医药产业比较成熟的地区,对小核酸这种全新领域,也只能单纯作为一个项目来支持,而不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但敢为天下先的昆山,明确将包括小核酸产业在内的生物医药、机器人、光电显示等列入产业发展布局。难为可贵的是,其间昆山经历了六任市委书记、四任市长、八任分管副市长,昆山高新区也经历了三任管委会主任,但昆山发展小核酸产业的初心从未改变。如今,这个“无中生有”的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已建立起覆盖小核酸新药开发、药物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全产业链,正向着汇聚千亿级产值的目标进发。

昆山将“链字诀”发挥得淋漓尽致。“护链”,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补软补缺”,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链”,在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拓展柔性链上下硬功夫,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攀升;“强链”,下好先手棋,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及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爆发式增长。

咬定青山不放松,培育产业需要这么一股劲头。我们要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聚焦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既要有战略谋划也要有战术动作,抓实产业链条,依托头部企业、链主企业规划打造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压旧上新,以更大气力抓企业、抓项目、抓招引、抓创新、抓环境,找准方向、力戒浮躁、求真务实、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小环境如何成就大气候?

每个地方都在提营商环境,但真正将营商环境的小环境上升为品牌体系的大气候,昆山是率先这样想也是这样干的。

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从一开始就明白自身的短板和优势。相比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昆山在行政序列上不占优势,更要靠营商环境制胜。在昆山,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0个、50个和24个工作日,推出重点项目“拿地即发证、出证即开工、完工即验收”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实现“用能报装”接入平均时限再提速30%。“一件事”专窗推出线上线下全链式集成办理,实现新设企业“1天开办、2天营业”……

今天,昆山正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2020年3月,昆山重磅推出“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吹响了“昆山服务”再出发的集结号。昆山一直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在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先进政务服务理念和经验的同时,推出了多项国内领先甚至全国首创的措施。

“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真正表达了昆山对人的尊重,对未来的期许。我们要聚焦政务、商务、法治、人文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全程“一次办好”。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公正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全部兑现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承诺事项、赋予政策等,杜绝“新官不理旧账”。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昆山人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昆山各级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中勇挑重担、担当作为的精神,正是昆山能够缔造传奇的基础所在、关键一环。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苏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落户昆山。为审批这个项目,昆山人往南京、往北京跑了123次,盖了732个公章,拟写文件和材料用去了3000张纸……不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都离不开勇挑重担、担当作为的干部冲锋在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只有干部队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事业才能兴旺。“慢拖瞒、庸懒散”会迷失方向、丧失斗志,思维定势、路径依赖会耽误事业、贻误发展,抓工作不上心、不走心、不用心会留下欠账、埋下隐患。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着困难上、奔着问题去,出狠招、下苦功、用真情,再啃下一批“硬骨头”、拿下一批“硬任务”、攻下一批“硬堡垒”。我们干工作、抓发展,必须要高点定位争一流、高效推进创一流,唯旗是夺、有先必争,全力冲刺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时刻保持危机感。

当我们询问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何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合作转移中心副主任许晋一语道破:“不管取得什么成绩、走得多远,我们始终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敢为人先、勇争第一”是“昆山之路”的鲜明标识和关键动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昆山发展的一贯追求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从第一个创办自费开发区,到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市国家级高新区,从开通全国第一条跨省轨道交通线,到建成全国第一条县级环城快速路……昆山创造了多项重量级的“第一”。40年来,正是靠着“不甘人后、争先进位”的态度、“攀高比强、勇立潮头”的劲头,昆山才能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始终走在发展前列。

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我们要学习昆山人的危机意识,坚决克服“自满自足自负、畏首畏尾畏难”和“好山好水好家底、混吃混喝混日子”等思想,时刻保持危机感,坚决摒弃优越感,居安思危、反骄破满,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冲刺。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昆山华丽转身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县域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勇气、魄力和智慧,勇气和魄力能够“杀出一条路”,智慧则会让这条路更加平坦,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归根结底一句话: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闯、敢试

让我们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

重振县域辉煌、

造福全市人民。

我们的“视频号”更新啦

YMG全媒体记者 滕岳 李仁 高少帅 苗春雷 李伟嘉 摄影报道;

责编:周芳;校对:常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删除

烟台多家单位被查封!

烟台新房、二手房较上月均有所上涨

加紧寻找零号患者!你乘坐过这些航班、火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