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儿童缺锌会影响发育,汽车行业缺芯也会影响“发育”。去年至今,芯片短缺正在困扰越来越多的车企,以至于一些车企只能采取工厂短暂停工,或是在产车辆减少芯片使用的方式,完成“猥琐发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日产数以千计原本配备导航系统的车辆将不再具备这项功能,就是芯片短缺惹的祸。

万万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能扳回一局的汽车行业,在小小的芯片面前输了一局,传统大厂也未能幸免,大众、福特、雷诺、沃尔沃等均爆出不同程度的芯片短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曾表示,由于供应短缺,大众汽车一直无法生产10万辆汽车,并且这一缺口在2021年难以弥补。

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发布警告称,全球半导体短缺局面仍将持续,今年下半年有望出现改善迹象。

一边是许多车企无米下锅,一边是芯片厂商坐地起价,恩智浦、瑞萨电子等也已经宣布涨价。同时,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企业也跟着提高代工价格,芯片原材料和下游封测价格也全面上涨。

供求关系的紧张,让小芯片成了造车这个大生意的“绊倒体”,一些车企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抢芯”,或者对车上本来应该使用芯片的功能进行“减芯”,这对于在智能化、网联网道路上发展的汽车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随着科技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芯片的供给形势更加严峻。除了汽车产业,手机产业也是芯片消耗大户,苹果、华为、小米、OPPO等出货量巨大的科技企业,也纷纷在抢囤芯片,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

对于许多芯片厂商来说,更乐意将产能投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芯片,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和学习,更是让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空前高涨,以至于芯片厂商不愿意为汽车芯片排产。

生产一部汽车,动辄需要几十上百个芯片,用于雷达、气囊、胎压检测的传感器等方面,越是高端化、智能化的车型,搭载的芯片就越多,车辆等级也相对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芯片方面,国内出货商供给有限,大量芯片需要进口。尤其是高端的MCU控制单元,大陆集团、博世集团、高通等坐拥80%的份额,很是强势。

目前,国内芯片研发水平与国外厂商相比仍有差距,但是旺盛的需求正在刺激着芯片厂商加大研发投入,这是一个难得的追赶时机。

毕竟,落后久了,心里总归很不舒服。如果不能突破芯片短缺这道关卡,我们在“新四化”的道路上就会处处受制于人,难以有大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国内车企中对于国际厂商芯片依赖度较小的当属比亚迪、上汽集团。

比亚迪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专门从事芯片研发的半导体公司,目前已经能够做到MCU、IGEB等方面的自给自足。

与比亚迪自主研发不同,上汽集团通过与英飞凌成立合资公司,获得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也已经实现芯片量产。

有机构预测,这一轮芯片短缺将会导致全球车企减产约390万辆,营收损失约1100亿美元,这对于本就艰难的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可以说,除了已经停工减产的车企,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车企宣布停产减产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大众、日产、宝马、现代、起亚等多个车企都爆出削减产量的计划和动作。

传统车企如此,造车新势力也难以幸免,被芯片短缺潮波及。蔚来汽车在一季度末也开启短暂停产,使得交付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至于说汽车芯片供给何时能恢复正常?这既要看主流芯片生产商的意愿,还要看产能配置的跟进情况。

从实际状况来看,全球车规级芯片的产能普遍紧张,而提高产能也需要时间,短期内芯片短缺依然无解。各家车企只能各显神通,尽量降低自身的损失。

按照台积电的估计,预计这轮短缺将持续到2022年。

这一轮芯片短缺,极大地考验着车企们的应对智慧。从国内乘用车市场最近一年的表现来看,一些车企在技术升级、产品升级的道路上跟不上步伐,已经逐渐退出竞争序列。

危机之下,总会蕴含机会。面对芯片这个千亿级产业,中国汽车芯片产业正在趁势崛起,虽然时下仍然无法撼动国际厂商的地位,但是只要起步了,沿着正确的方向走,总归会有出人头地,凡事不求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