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等恶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措施。在我国,仅白血病一项年发病率就高达十万分之四,其中大多数为35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居该人群恶性肿瘤死亡之首。而通过血液体外循环的方式采集志愿者造血干细胞,输注到患者体内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重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挽救其生命。

1992年3月,“中华骨髓库”筹建,上海成为全国率先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六个城市之一。红十字会主要负责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宣传、组织、动员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工作,以及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提供相关服务。

1996年,一名26岁的上海年轻人与一位11岁的杭州小患者配型成功。同年8月,在中国第一家红十字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施行了我国第一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往昔l上海

全国首例“非血缘关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手术获得成功(1996,上海)

26岁上海人救11岁男生

往昔l上海

1996年,11岁的杭州男孩小高白血病复发,跑遍各大医院,无计可施。因为是复发白血病,小高的情况要比一般患者更凶险,再次治愈的最好方法就是骨髓移植。而在普通人群中,骨髓干细胞只有万分之一的配对成功率,家人几乎绝望了。带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全家人来到上海。

在此之前,华山医院已经进行过两例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手术,具备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但仅限于兄弟姐妹之间的移植。而小高是家中的独子,兄弟姐妹间的移植没有可能,只能寄希望于异体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命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合适的捐献者。

小高十分幸运,不久后就在中华骨髓库捐赠骨髓报名登记的1000多份志愿者的资料中,发现了一名与其白细胞抗原Ⅰ类配型数据相符的人,这个人正是上海青年小孙。原本,众人还在担心配对成功的志愿者会最终拒绝,却没想到这个26岁的年轻人丝毫没有犹豫,一口便应下了这件事。

当时,全世界异体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只有7例。在国内,异体移植还是一个空白。

在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经过一段艰难曲折的过程,当年8月,小高接受了我国首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由时任华山医院副院长、血液科主任的谢毅教授完成。移植手术当天,由于对手术有所顾虑,捐献者小孙的父母始终守在儿子身边。最终,医生从小孙1万毫升的血液中,分离出5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并成功移植入受捐者体内。

“我们一直把小高‘关’在层流室。”谢教授说,如此慎重就是希望手术能成功。这是国内首例异体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旦成功,将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大突破,还将为众多白血病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9个月后,小高出院。华山医院宣布移植手术成功。谢教授说,移植手术后,如果5年内不复发,今后再次复发的几率微乎其微。

而今,小高已安然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还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踏上工作岗位。而捐献者小孙也成家生子,拥有幸福的小家庭。

往昔l上海

上海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建立(1997)

往昔l上海

20多年来,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征途上,申城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1997年7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现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

1999年6月,全国首家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组织——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成立。

2001年,实现向外省市提供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例”。

2001年起,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此后每年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集中活动周”。

上海市红十字骨髓捐献志愿者

俱乐部成立仪式(1999)

2005年2月,18岁的大学生小陈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捐献者。

2010年开始,率先在部分医疗机构、高校和社区开展口腔粘膜拭子采集方式入库工作;制定《上海市红十字会救助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方案》,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5年,创新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微信入库报名工作,通过微信报名获取口腔拭子采集样本,免去了抽血和路途奔波,为全国开展非血液采集入库的工作先行先试。当年,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文明办、团市委、金山区委联合举办“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爱心团队事迹报告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在接见报告团成员时号召全市各级组织广泛开展向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学习的活动。

往昔l上海

往昔l上海

2017年,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团市委、上海边防检查总站、上海海关、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涉外捐献跨国转运绿色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开通中国除北京之外的第二条跨国转运造血干细胞通道。

2019年1月,全国第8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上海实现。

本市第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表彰

2019年,中国首部反映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群像的话剧《髓愿》,在全市连续演出8场,真实地反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大爱故事,展示出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温度、高度和厚度。

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库库容超过16万人,实现捐献突破500例,其中向德国、美国、意大利、韩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捐献21例。捐献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是上海这座有温度的城市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奉献者。

往昔l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