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对象介绍

张晓宇

现任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于2000年加入友邦保险,自2017年起出任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负责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的运营与管理。张晓宇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获应用数学系硕士学位,持有北美精算师资格认证。

“这可能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也是中国寿险业的里程碑事件”。谈及友邦人寿去年“分改子”时,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如此表示。

作为外资险企的龙头,友邦人寿的发展策略和改革路径,历来是保险业关注的重点。去年,友邦人寿正式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今年,“分改子”落地后的首家分公司亦顺利开业。接下来,友邦人寿将如何完善版图布局战略,以及如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张晓宇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首次回应了有关问题。

保险业“十四五”大有作为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您如何看待“十四五”规划中,中国保险业迎来的机遇?中国寿险业在“十四五”期间的转型方向有哪些?

张晓宇:保险业应围绕“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做好“数字化转型”“健康中国”等相关工作。数字化是全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保险业重点发展的方向,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科技变革力度,以数据驱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二是“健康中国”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政策概念的提出,均与商业保险业务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关怀老龄人群、特殊人群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民生能力。

在投资机会方面,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金功能,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将进一步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十四五”期间大量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亦符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属性。

事实上,随着国家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不断放宽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和业务范围,这将吸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境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家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走出去”等措施,将提升保险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南都:“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当前,保险业在养老领域存在哪些痛点难点?

张晓宇:人口老龄化,引发几个关注点。一是养老保险仍然有较大的缺口。不少的老龄人群属于次标准体,当下老年客群的保险定价仍有不少的挑战,需要保险公司跟医疗行业一起共同努力。

二是老龄化带来了养老的问题,人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长寿风险”以及长时间的“次标准体状态”。现在许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养老保险,但是相关的产品仍不太齐全,还不能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此外,养老保险还涉及长期护理等内容。业内也在经常讨论“9073”的概念,一种解释是90%的人群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另一种解释是前90%的时间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临终末期的3%在机构养老,给予特殊照顾和关怀。目前,保险业尚未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些服务产品适用人群较窄,有的仅限于高净值客户,而且与养老、医疗健康等机构形成的生态系统还有待完善。

“长期主义”是行业发展趋势

南都:你一直都表示,友邦人寿将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路线。那么,在历经2020年后,“长期主义”是否有了新的含义?

张晓宇: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民众对保障和风险管理的需求被进一步释放,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打造“客户驱动型保险公司”的重要性。对友邦而言,我们会进一步把注意力转移到客户身上来,更加精细化地开展以客户驱动的产品及服务革新。我们将力求在产品+服务、渠道和数字化方面实现转型,推动以全面均衡、健康可持续、创新驱动和关注客户价值为核心要义的高质量成长。

南都:“长期主义”确实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中国保险业界也在关注如何提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你对此怎么看?

张晓宇:我一直都在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要素驱动,二是从客户角度出发。

当前,中国内地商业保险的覆盖率已经不低,但“保险深度”相对而言,还不够深。很多统计数据没有呈现的一个现状是,不少保险公司坐拥海量客户群,但每个客户寿险单数仅在一件左右,而且保障的额度相对来说较低。

另一方面,保险作为金融服务业,如何真正针对不同客户层挖掘其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以及其背后的需求,这将是保险业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每一个行业实现稳定增长的发力点。

聚焦健康与养老,差异化打造“生态圈”

南都:“健康生态圈”是很多险企的聚焦点,友邦人寿对此怎么理解和发力呢?

作为最早一批聚焦“健康生态圈”的险企,友邦从2017年开始着手搭建健康生态圈。当前,友邦人寿打造的服务生态圈与其他保险公司相比有哪些差异化的优势?

张晓宇:很多年前,我们也曾设想按照市场上的常规做法,走“重资产”模式,通过整合其他企业,形成自己的健康生态圈。但我们分析发现这会导致保险产品与健康服务的结合度不高、整体服务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这与我们注重服务质量的初衷相违背。过去几年,我们持续提升自建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多元优质资源,和健康、医药等领域的公司建立了许多合作并建立自身的医疗网络体系。同时,我们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合作模式与我们的产品构成了紧密的联系,比如去年向内地市场推出的“愈从容”重疾专案管理服务,能够与重疾险产品或高端医疗产品紧密结合。

在此之外,我们还聚焦养老、财富管理、传承三大生态圈。比如,“第三支柱养老”话题在今年两会期间为各界关注。不论是政策议题,还是民众现实的客观需求,养老保险都将是未来一个阶段内,保险行业需要重点发展的一个领域,在养老方面,相信大家不久后就能看到我们的新进展。

此外,传承同样是友邦的强项。友邦的“高净值”业务还有“致精英”子品牌,未来会继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高净值人士的保障与传承需求。而在友邦的基因中,所有的生态圈建设都与卓越的营销员团队密不可分,他们了解客户实际需求,架起沟通的桥梁。

内地首家外资独资寿险“意义重大”

南都:过去的一年非常特别,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友邦的2020年?

张晓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保险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我看来,疫情期间,友邦人寿团队凸显了信心、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性。这一场大考,友邦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可持续性都经受住了检验和洗礼。我们的企业文化、团队素质、管理体系,以及对人才和科技的投入,都在此间显示出了效果。

2020年,友邦人寿深化科技转型,对卓越营销员渠道持续投入,加大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升级,使内地市场成为友邦保险集团新业务价值的最大贡献者,总加权保费收入(TWPI)及税后营运溢利(OPAT)分别实现了17%和14%的同比增长。而友邦人寿今年1-2月的新业务价值已同比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友邦人寿的科技变革进程大为提速。疫情期间,签单、核保、理赔、培训等流程以及各类数据、资源几乎实现线上化。当然,除了加快数字化进程外,我们也加大了在数据和AI等领域的相关投入,推进“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

南都:2020年,友邦人寿正式获批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此间意义你怎么看?

张晓宇: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既是寿险业的里程碑事件,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是一件创新之事。

早在去年年初,在获悉中国进一步扩大和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后,我们就在积极筹备“分改子”的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对大量的合同、内部系统逐一修改,还要与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银保监会以及人行、中债登等机构协调对接,他们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而在“分改子”完成后,友邦人寿很快获批筹建首家分公司,并在半年间完成筹建相关工作。

南都:“分改子”完成后就可以享受到中国法人待遇。友邦人寿采取了哪些实际动作?

张晓宇:“分改子”的最大影响是,友邦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一个统一且独立的法人实体,从而为友邦在中国内地进一步拓展业务奠定基础并做好了准备。

过去,友邦在中国内地现行的治理与运营组织架构由于存在多重报表要求及在资金使用、投资管理和合同执行上的诸多限制,会造成较高的行政管理与运营成本。

在“分改子”后,寿险子公司的形式,有利于我们统一管理中国内地的所有业务,通过共享运营平台,取得进一步规模效应以提升运营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合规,以及优质保险服务的提供中保持统一。另一方面,我们也将有机会拓展新的投资工具,例如不动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

南都: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承保端和投资端都非常重要。市场很感兴趣的是,随着投资标的拓宽,你们未来在投资端有哪些新的策略?

张晓宇:友邦人寿以长期保障型的保险产品为主,我们稳健的投资策略不会改变。此外,我们会进一步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防止出现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把握潜在市场机会,会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当然,“分改子”后,我们有机会投资一些新的赛道,比如不动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引进人才等方式不断增强公司投资团队,并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蛮不错的成绩。

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发展空间大

南都:“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进展十分迅速,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是高净值人群聚集的区域,友邦未来会有哪些新想法?

张晓宇:一直以来,整个友邦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经营发展是有优势的,我们会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推进程度并作进一步配合。同时,广东一直是我们高度关注的区域,我们也注意到广东地区除了广州、深圳、佛山以外,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城市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友邦人寿今年制定了“非一线市场差异化策略”,立足所有非一线城市保险市场及客户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出更有差异化、更贴合非一线诉求的产品价值主张以及人才发展计划。不过,我们长期坚守的几项原则,包括“高质量发展”“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以及“卓越营销员”策略等不会因为经营区域拓展而改变。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