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库

大外交青年原创学术交流与实践服务

Glory Diplomacy

Ny.2021 / No.1097

媒体合作 | 学术原创投稿 | 广告联系

邮箱:fydwjzhuanyong@126.com

编辑 / 小二 审核 / 际界

再审 / 王盖盖

大外交智库独家出品

2020年9月18日,美国法院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因病逝世,享年87岁。她是美国史上第16位大法官,第2位女性大法官,第1位犹太裔美国大法官,首位追悼会在美国国会大厦举行的女性,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懂法的女权主义者之一。这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离世在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都引起了极大震动,美国降半旗为其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杂志封面(图源:TIME)

金斯伯格为何有如此的影响力?当我们回顾其叱咤的一生时,或许能够找出答案。

一、儿时经历:身为犹太族裔饱受歧视

1933年,金斯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一个平凡的犹太裔家庭中。她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是一名会计,家庭里还有一位早夭的姐姐,姐姐去世之后金斯伯格成为家中独女。

1933年,金斯伯格出生时希特勒被正式任命为德国总理,其后成为国家元首并开始了大规模的犹太人清洗运动。虽然与德国远隔重洋,金斯伯格的家庭也极力回避欧洲大陆正在发生的杀戮给她带来的影响,但欧洲大陆的杀戮热浪也难免造成大西洋彼端的人心惶惶,德裔犹太人的身份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给她带来了困扰,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某个小旅馆,她曾亲眼看到“犹太人和狗不得进入”的标牌,这样的成长经历让金斯伯格从小就对不平等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知。

金斯伯格小时生活的街区是一个混居着不同族裔的街区,犹太人、意大利和爱尔兰移民混杂,在多族裔的多元环境之下,金斯伯格从小就不断接触到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环境下地位的不公问题,意识到种族歧视对少数族裔的伤害,这样的成长环境在小时候就给她留下了很多的触动与思考,成为其后投身于人权抗争之路的小小火种。

学生时代的金斯伯格 (图源:澎湃新闻)

二、性格养成:自我成长与母亲角色

虽有动荡,但整体而言,金斯伯格的成长是相对平稳的,尤其是其母亲对她的重视和教导对其人格的形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回忆母亲,金斯伯格曾这样提到:“母亲对我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做淑女’,举止文明,不要让愤怒或者嫉妒等情绪妨碍着你。另一个是独立,这对那个时代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信息。”稳定的情绪以及独立的个性,这样的两点认知对于当时的女性而言是非常前卫的,在之后的发展中,金斯伯格也确实一直在践行母亲的这两点希冀。

独立、进取、情绪稳定,带着这样的自我要求,金斯伯格在学习上不断约束自己,由于这样的督促,她在学习上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

德裔犹太人的身份以及母亲的教导,这两个因素在金斯伯格的早期成长中勾勒了重要的一笔。一方面,因为身份问题受到的歧视让她从小时就对平权问题有了切实的体会与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母亲教导下形成的个性也奠定了其后生涯发展的性格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槽值

三、女性困境:求学求职中的坎坷波折

高中毕业后,金斯伯格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康纳尔大学,在这里她结识到了之后的人生挚爱——马丁。1954年,她与马丁举行了婚礼并且不久后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简。结婚后马丁应征入伍,两年后从军队退役后,两人约定并且最终于1956年一起考进了哈佛大学法学院。

在当时,女性学习法律本就是罕有的事情,在哈佛大学法学院,男女比例仅为500:9,尽管如此,金斯伯格还是展现出了自己的勤学与聪慧,拿到了极好的成绩,并且还获得了法律评论编辑的职位。一切仿佛都在顺利行进,但是对于金斯伯格而言,命运的轨道仿佛永远不能顺利直行。

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马丁被诊断出睾丸癌,金斯伯格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学业,面对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她毫无畏惧,毅然扛起生活的担子。毕业后,马丁前往纽约工作,金斯伯格为了照顾马丁也陪同前往,哈佛大学拒绝了为她保留学位的请求,金斯伯格不得已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并且以全班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

金斯伯格以优异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但是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却并没有在求职路上为她提供任何帮助。因为性别原因,金斯伯格的求职之路如同求学之路一样充满着阻碍,没有律所愿意雇用女性律师或者律师助理。后来在大学教授的引荐下,金斯伯格才获得了一个法官助理的职务,在工作中,她在岗位上勤勤恳恳,最终获得了法官的肯定。

金斯伯格与马丁(图源:澎湃新闻)

四、认知觉醒:女性应为自己发声

60年代之后,金斯伯格辞去法官助理的职务,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课程。当时正值民权主义运动和反越战思潮高涨的时候,金斯伯格也意识到,要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现况女性就要学会为自己发声,虽然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十分必要的。童年的经历、求学和求职时因为性别问题而受到的不公待遇,这些具体的实践和生活体悟都不断加深着金斯伯格的认知:女性必须为自己发声。

1970年,金斯伯格加入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并且在联盟中建立了有助于发展女性权益的有关项目来解决性别歧视问题。金斯伯格作为律师,在推动男女平等的道路上发挥着无限的光热。

金斯伯格职业生涯的里程碑事件是著名的“里德诉里德案(Reed v. Reed)”。当时,已婚的分居夫妇针对他们已故儿子的遗产问题产生了分歧,根据当时的州法男性比女性优先享有遗产继承权,金斯伯格据理力争,最终为案中的母亲争取到了遗产。

图源:腾讯网

通过这场案件,第一次判定《第十四次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禁止基于性别上的不平等待遇。在后面的多场著名案件中,金斯伯格也不断在性别、性向、种族平权等议题上发声,努力在法律层面上去改善上述问题。在70年代末期,金斯伯格已经在最高法院辩护了6起案件,其中5起获得胜诉,是在此领域罕有的取得如此成就的女性法官。

其后,吉米•卡特比尔•克林顿先后就任美国总统,因为两人都比较看重女性议题,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也迎来了转折的机遇时期。1980年,金斯伯格成为华盛顿巡回法院法官。1993年,克林顿正式提名金斯伯格为最高法院大法官。

五、成为偶像:用勇气和实力捍卫女人地位

回顾金斯伯格几十年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波折与艰辛,但是始终坚持不变的是其为了公正、为了维护女性权益的坚守。

早年时期因为性别问题在求职时几经碰壁,再到入职大学,到开始在检察院工作,再到一步步走向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坐席,金斯伯格虽受阻碍但却像是女战士一般一往无前,在法律道路上不断坚守,从未有过懈怠和放弃。她几经与癌症的鏖战,坚持锻炼,意志坚定,永不妥协,这样的形象使其成为了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与文化符号。

比起早年的勤勤恳恳、中规中矩、含蓄谨慎,金斯伯格在晚年时期却变得异常果决坚毅。每次在最高法院掷地有声地一次次否决,都迎来人们心中的一阵阵喝彩。

金斯伯格在女权议题上、在公正平等议题上的坚定态度和无尽追求使得她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精神偶像和信仰指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虹膜

六、佳人长辞:精气神影响着全球女人

依据美国宪法第二条规定,总统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再经参议院咨议并同意。大法官一经任命,除非去世、辞职、自愿退休或遭到众议院弹劾以及参议院定罪,才会被撤销职务,因此为“终身职位”。以上的规定划定了大法官的权责,也使得三权一一分开,各自独立。

近几十年来,美国最高法院一直是处在“自由派”与“保守派”相互拉锯的状态中,两派实力相对均衡。而随着金斯伯格的离开和特朗普新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的就职,最高法院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人数占比变成了6:3,这是历史罕见的,金斯伯格的离开也使得美国的司法系统将不可避免地向更为保守的方向行进。

图源:腾讯网

正如金斯伯格所言:“我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回顾其一生的路径,在辗转中不变的是对于男女平权运动的一腔热忱。这位身材矮小、眼神坚定、不苟言笑的大法官平静地离开了,然而其给后人留下的思索却会像火种一样,以燎原之势,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图源:虹膜

(作者系大外交智库研究员助理实习生 羊小慧;大外交智库研究员助理实习生 张宏艺、韩东洋 审校;王盖盖 终审)

参考文献

[1]孙兴杰. 金斯伯格去世,给美国政治带来的挑战[N]. 中国经营报,2020-09-28(A07).

[2]连清川.金斯伯格:“声名狼藉”的硬核大法官[J].东西南北,2020(02):36-39.

[3]王笑红.《我的声音》:金斯伯格大法官的自由之路[J].书城,2017(01):55-56.

[4]龚灿.金斯伯格:美国最高法院里的女权斗士[J].东西南北,2015(16):16-17.

[5]伊琳·卡蒙,莎娜·卡尼兹尼克.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M]. 骆伟倩译. 湖南:湖南文苑出版社. 2018.

大外交应试就业研究院主要发布与大外交领域相关的各专业、各院校、各地区的考研读研、考博申博、海外留学与国内国际实习以及就业创业相关的经验、信息与渠道,包括考研考博真题答案、考研考博择校问题、考研考博初复试经验与调剂经验、考博申请与留学申请联系、海外留学成功申请经验、政治外交实习就业甚至创业等海量宝贵第一手资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