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地图上陆地的最南端是哪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片蔚蓝的大海,海面上停靠着一些渔船,海水正在慢慢地退潮,露出了细腻的沙滩。从高空俯瞰,可以看到有个地方凸出了一个角,这是一条分水线。当潮水退去,人可以站在这条线上,这条分水线一侧是北部湾,一侧是琼州海峡。沿着大海渡过琼州海峡,能看到中国的海南岛。

紧挨着这片大海的是一片陆地,看起来像伸进大海的牛角,这片土地面积有37平方公里,

生活着大约3万多渔民。

这里是广东湛江徐闻县角尾乡,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被人称为南极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片最靠近大海的地方,被人称为灯楼角。

灯楼角有3座特殊的建筑,有一新一旧的两座铁架结构航海灯塔,以及一座渡海作战指挥所。这两座灯塔是1884年,法国殖民政府为掠夺我国资源和财富所建。渡海作战指挥所则修建于1949年。

别小看这块灯楼角,这是一片洒满热血的土地,这是一片流传着传奇故事的土地。

在徐闻,流传着“解放海南,功在徐闻”的说法。解放海南岛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壮烈的一次渡海战斗役。

壮烈到什么地步呢?当时国民党在海南岛有10多万人,还有30多架飞机,50艘军舰,防守可谓固若金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到的命令是要在1950年的5月1日前拿下海南,解放海南岛。也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和43军,另加两个炮兵团和工兵一部约10万人,准备兵分两路渡海到海南。一部分到徐闻的灯楼角,一部分在徐闻沿海的港口等地。

当年的徐闻比现在更穷,假如你在前几年来到过灯楼角,一定还记得从徐闻县城到灯楼角的路况很差,从南极村到灯楼角甚至连条路都没有。更何况在60多年前,徐闻的路更是惨不忍睹。这对行军和运送物资来说非常不友好。

但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没路就修路,没桥就修桥。徐闻县的人民纷纷加入进来当民工,仅2个月,就修建了20多条公路,长达380多公里。更是靠人力这样解决了装备运输的问题。

解放军要渡海到海南岛,还缺一样东西:船。但是国民党在占领海南之前,徐闻是必经之地,但凡经过,都要经过一番烧杀抢掠,老百姓早就被抢怕了。他们意识到要过上安稳的日子,就得解放海南岛,只有海南解放了,徐闻才能真正安全。于是纷纷拿出自己的木质渔船,要帮助解放军渡海。大家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没钱的出力。

当年征得的船只大约有486艘,还征得船工舵手1519人。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欠的东风是什么呢?坐过船的人都知道,坐船有一怕:怕晕船。常年在海上作业的人可能已经习惯了,但很多解放军可能从来没有坐过船,有些人不可避免地晕船。于是船工舵手们便接下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帮助解放军克服晕船,帮助他们提升海上作战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两个月的培训,硬是培养了1万多名海上作战的强兵强将。为解放海南岛提高了胜算的可能。

1950年3月上旬,解放军开始分批渡海,与海南纵队的人会师,直到1950年4月16日,总攻终于开始了。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共牺牲4616人,53名船工舵手光荣牺牲。但是却打死、打伤、受降国民党军3万多人。在5月1日终于将海南岛解放了。

当游客来到徐闻,站在中国大陆的南极,看到的不仅仅是蔚蓝的大海和椰海风情的美景,还有对英雄的敬仰。

也许我们在文字描述中根本无法体会到战役的壮烈,但那两座灯塔和一座指挥所却见证了战争的始末。

时间过去了60多年,英烈们的事迹从未中断过传播。

在许多人的心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国家不在琼州海峡建一座桥梁,使海南与内地居民能够更方便地往来?据说,有三个方面可以解答这个疑问。

一方面,是现有的交通方式足以解决两地来往的客流,没有必要再动用太多的资源来增加交通线路。

一方面是假如建造大桥,势必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对于海南和湛江,都是一项巨大的开支和消耗,得不偿失。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据说琼州海峡处于海底火山口位置,也就是说海底是活动的,在这样的条件上建桥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我们站在灯楼角,眼望大海,眺望着海南岛的方向,心底涌现的还有对和平盛世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