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缅甸政变已经过去超过100天了,被军方扣押的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总统温敏(U Win Myint)等人,现在怎样了?

昂山素季,这个曾被缅甸军方软禁长达21年(1989-2010年,期间被多次短暂释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缅甸民主斗士」的人物,等待她余生的将是什么?

她还有希望重任国务资政,领导这个纷乱的国家吗?

也许几率很小了,毕竟昂山素季如今已经76岁,再等不起第二个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日政变当天,缅甸及世界其他地方均爆发了谴责政变的游行,图为泰国曼谷地区的游行示威,民众高举昂山素季画像。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2021年5月6日,昂山素季「涉嫌违反《国家机密法》」案(昂山素季目前面临的六项指控之一)第三次开庭审理(前两次开庭时间为4月8日与4月22日),地点在缅甸故都仰光东区法院,下一次开庭审理将在5月24日缅甸首都内比都进行。

据昂山素季的律师之一散玛腊纽称,如果罪名成立,仅「涉嫌违反《国家机密法》」一项,昂山素季就将面临最高14年的有期徒刑。

照此估算,出狱后的昂山素季如果还健在,也已经90岁了,再也在缅甸政坛上掀不起什么波澜了。

显然,缅甸军方势力依旧强大,昂山素季虽赢得了民心与大选,但在军方决意挥拳之际,仍不得不暂时跌倒。

昂山素季(1945—,照片摄于2011年1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缅甸拜访昂山素季期间),缅甸政党「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2016年起任缅甸国务资政,为缅甸实际最高领导人。2021年2月1日,被军方在政变中扣押,被一起扣押的还有包括总统温敏在内的多位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
图片来源:U.S. Department of State

自1962年缅甸军方首次发动政变(奈温政变)以来,缅甸政权一直处于军方控制之下,即使2015年末之后由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简称「全民盟」)赢得大选、成为执政党,但军方仍有实力控制政权。

这次军方能够轻而易举地发动政变,便是说明。

不过,让人感到唏嘘的是,缅甸国防军本是由昂山素季的父亲、被缅甸尊为「国父」的昂山(Aung hcan,1915-1947年)将军一手创立的。

这不免让人感慨,昂山素季所创立的全民盟(1988年成立)为何会激烈反对父亲留下的军方?缅甸军方又为何数次软禁国父的女儿,乃至今天仍要用政变手段扣押昂山素季?

这背后,是缅甸独立时期复杂的政派分歧,映照着缅甸艰难的国家转型。

01

全国民主联盟与德钦党人

先来说说昂山素季的全民盟。

1988年8月8日,距离奈温将军(Ne Win,1910-2002年)发动政变(1962年3月2日)已经26年零5个月了,缅甸民众忍受了20多年的奈温军政府统治,终于爆发了响彻世界的「8888运动」。

而此时,飘零国外28年之久、已于英国结婚生子的昂山素季刚刚归国5个月——1947年昂山将军被暗杀,1960年昂山素季出国生活,1988年3月因「母亲病重」归国。

她顺势加入了这场可能会改变缅甸命运的浩大民主运动,并与前缅甸陆军副总参谋长昂吉(Aung Gyi,1919-2012年,缅甸华人)、前缅甸国防部长丁吴(Tin Oo,1927—)一起创立了「全国民主联盟」,以反对奈温军政府的独裁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3月起,缅甸便陆续爆发示威游行,最终形成浩大的8888民主运动。运动主要由仰光学生发起,随后,僧侣、医生、市民等各行各业加入,当年9月18日运动结束。运动中,数千人死于军事镇压。成千上万的抗议者逃往泰国。
图片来源:apr.org

昂吉与丁吴本是军方人物,但均在奈温统治时期被迫下野(昂吉于1963年被迫辞职,丁吴于1976年被迫辞职),成为在野的反对派。

民盟成立的基础,便是这些在野反对派。

其中也包括被奈温政变赶下台的吴努政府(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独立后,吴努政府开始执政,直至1962年政变)。

从昂吉与丁吴的身份可以看出,全民盟与军方在最初是同一伙人,就连昂山素季本人,也是前军方领袖昂山将军的女儿,而被赶下台的吴努政府,原本也和他们属于同一阵营。

他们最初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德钦党人」。

德钦党,成立于1930年代初,是一个旨在脱离英国殖民、实现缅甸独立的缅族(缅甸主体民族)民族主义政党。

德钦(Thakin)一词意为「主人」,本是英国殖民者要求缅人称呼英人的称谓,缅甸民族主义者为彰显独立性,便自称德钦,从而形成德钦党人。

德钦党是缅甸最早的独立组织,是促成缅甸独立的主要力量,但其后来分化为多个政党,故而缅甸几乎所有派系、势力、人物,最早都可追溯至德钦党。

缅甸国父昂山将军,1962年发动政变的奈温将军,以及被奈温推翻的吴努总理,均是德钦党人。

缅甸有一个习惯,喜欢在人名前加上特定词汇,以表示尊敬或身份。因此,昂山将军又被称为「德钦昂山」,还有后来的缅共主席德钦丹东(Thakin Than Tun,1936年加入德钦党)、德钦巴登顶(Thakin Ba Thein Tin),最初都是德钦党人。

德钦巴登顶,常驻中国,1990年代在中国去世。
图片来源:Hlamin.com

除「德钦」外,缅甸最常用的前置称谓是「吴」,一般用于男性长辈。如缅甸独立后首任总理吴努(U Nu)、以及缅甸前总统吴登盛(U Thein Sein,2011-2016年任职)、吴廷觉(U Htin Kyaw,2016-2018年任职),都是这种叫法。

称呼女性时,也有特定的前置称谓。年轻女子会用Ma(音「玛」),长辈女性会用Daw(音「杜」),因此昂山素季也被称为「杜昂山素季」。

再说回德钦党人。

缅甸的独立绕不开德钦党人,而德钦党与缅甸独立的最核心人物,就是「国父」昂山将军。

1938年,刚刚23岁、还是学生的昂山将军加入德钦党,并于次年当选为总书记。

昂山将军(右)与家人,最下方为女儿昂山素季。
图片来源:Wikipedia

昂山将军加入德钦党后,便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斗争余生,并在德钦党的分化演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9年,昂山将军在德钦党人的基础上创立「缅甸共产党」,之后不久便退党。

缅甸独立时期,大多数政治人物信奉「社会主义」,但在缅甸,「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分属两个不同阵营,这导致了后来缅共与主流执政者走向了敌对面,并爆发武装冲突,且与边境少数民族武装结合在一起,加剧了国家的不稳定。

1941年,昂山将军又在德钦党人的基础上创立「缅甸独立义勇军」,即后来的缅甸国防军。

缅甸军队的成立受日本军方协助(关于昂山将军对缅甸独立的贡献,以及如何在英国、日本等国际力量中纵横捭阖,将在后文详细展开),崇尚武力统一,这一思想在缅甸军方沿袭,形成了如今仍然强势的「军人政治」。

1944年,昂山将军在德钦党人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自由同盟在二战结束后成立缅甸临时政府,昂山将军任临时总理,是全缅独立前后首个全国性政府。

1948年缅甸正式独立后,自由同盟成为执政党,代表缅甸「文官政府」。

而缅甸乱局的症结,在中央即表现在军人政治对文官政府的压制,在地方表现在执政者与缅共武装、少数民族武装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末,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芒友举行典礼。昂山将军最初寻求日本的帮助以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故与日军联合歼灭了在缅英军及中国远征军;日本战败前夕,昂山将军又寻求与英国合作,驱逐日本势力,并在二战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图片来源:Wikipedia

自由同盟的创始人还有后来的缅甸总理吴努、以及当时的「红旗派」缅共总书记德钦丹东(缅甸共产党于1946年分化为红旗、白旗两派)等人。

由于昂山将军于1947年不幸被暗杀,吴努便成了自由同盟的领导人,并于1948年成为缅甸正式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自由同盟也成了缅甸独立后的首个执政党。

但自由同盟代表的文官政府,与缅甸军方代表的军人政治(关于二者的冲突将在后文展开),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昂山将军死后,核心领袖的凝聚力随之消散,本就存在分歧的缅甸各派矛盾继续恶化。

1958年,旧德钦党人、昂山将军的早期追随者、缅甸国防军总司令奈温将军便已使吴努政府成为傀儡,四年后又发动政变。

奈温将军崇信国有化,宣称要走「社会主义」路线,但又极端反共、反对民族自治。

他驱逐文官政府,镇压地方武装,奈温政变后,所有其他派系都成了合法或非法的在野反对力量。

奈温将军,又称「德钦秀貌」。
图片来源:new mandala

1988年在反对奈温的声势中成立的全民盟,便整合了这些在野反对力量,其中也包括多位前缅共领导人。

因此,无论是掌控政权的军方、还是民意支持的全民盟,抑或是现存的其他派系,他们的最初核心成员均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起源:

德钦党人。

只不过,纷乱的斗争是不讲道理的,掌握拳头的军方自然就成了最有实力控制政权的力量,从1962年第一次政变到2021年此次政变,都是如此。

但是,正义又不会永远缺席,摆脱军政府控制、走向常规民主政治是全缅甸人民的期盼。因此,全民盟在成立之初便声势浩大,几乎得到了全缅民众的支持。

全民盟在1990年的大选胜出(后被军方镇压,昂山素季被软禁)、2012年议会补选胜出(全民盟在昂山素季被释放后,于2011年底才再次成为合法政党)、2015年底大选胜出(全民盟正式成为执政党,昂山素季任国务资政)、2020年底大选再次胜出(随后即发生了此次政变,选举被军方宣布无效),都是证明。

全民盟,成了最有力量抗衡军方势力的一个政党。

02

全民盟的崛起与军方的布局

在1988年的民主运动中,由于全民盟等反对力量的反抗,奈温军政权岌岌可危。

掌控国家实际领导权的奈温将军承受不住压力,只好下台。1988年8月19日,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奈温政变后由奈温政权组建的执政党,于1988年9月24日被苏貌将军改组为「民族团结党」)主席貌貌(Maung Maung,1925-1994年)出任缅甸总统。

貌貌虽出身于有军方背景的社会主义纲领党,但好歹在名义上是一个文官政府,而非军政府。

但是,貌貌执政仅一个月,便于9月18日被时任国防部长的苏貌将军(Saw Maung,1928-1997年)推翻,组建了新的军政府。

新军人政权代替了旧军人政权,换汤不换药。

苏貌将军上任之初,曾迫于压力允诺进行民主选举,可在1990年5月举行的选举中,全民盟以碾压式的票数压倒了有军方背景的民族团结党,赢得了492个议会席位中的392个。

苏貌将军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开始镇压全民盟。而在此之前,军方由于惧怕昂山素季参与大选,已于1989年7月扣押了她。

这一关就是21年,被军方镇压的全民盟也于国外成立了流亡政府「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以示抗议。

可是,只要民众对常规民主政治的渴望还在,即使偃旗息鼓21年,全民盟依旧可以振臂一呼、卷土重来。

全民盟卷土重来的机会,在2010年末军方领袖丹瑞将军辞职之际。

1992年,缅甸军方内部发生权力斗争,丹瑞将军(Than Shwe,1933—)取代了苏貌将军,一直将军政权延续到2011年初,而且在2002年,丹瑞政权还软禁了奈温,处死了奈温多位家人。

2010年底,即将卸任的丹瑞将军有意将统治权交予有新军方背景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前身成立于1993年)。

11月7日,在军方操持下,缅甸举行了一场选举,巩发党胜出,巩发党主席吴登盛(Thein Sein,1945—)出任缅甸总统,组建有军方背景的文官政府。

丹瑞将军,建立军政府统治缅甸长达19年。
图片来源:法新社

巩发党,正式成立于2010年5月,其前身是1993年由军方成立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巩发党主席、也即选举胜出后的缅甸总统(自1962年来缅甸首位民选总统)吴登盛,本身也是军方人物,曾任缅甸国防军三角军区司令,亦于2007年出任缅甸总理。

吴登盛虽出身军方,但巩发党的执政多多少少还是有军政府向文官政府转型的意味。

2011年初丹瑞将军交接权力时,也曾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给了吴登盛领导的文官政府,一部分交给了发动此次政变的敏昂莱将军(Min Aung Hlaing,1956—,缅甸国防军总司令)领导的军方,形成了文官与军方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缅甸前总统吴登盛,2015年底选举后,全民盟胜出,巩发党及吴登盛结束执政。
图片来源:Japan Times

在2010年末这次被军方操控的选举中,缅甸军方当然不希望昂山素季与全联盟参选。

于是,军方曾多次延长昂山素季的软禁期,在11月7日议会选举结束后的第6天,昂山素季才得以被释放,12月,全民盟才得以再度成为可以参选的合法政党。

可是,军方似乎小看了全民盟的实力。

由于错过了2010年末的议会选举,全民盟要求进行议会补选。2012年4月,包括全联盟在内的多个政党参与议会补选,全民盟获得45个补选席位中的43个,一举成为缅甸议会第二大政党(巩发党几乎占据所有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昂山素季在2012年参加议会的竞选。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昂山素季重新出来活动后,受到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极大支持。

在国内,她是国父的女儿、缅族的象征、缅甸的未来;在国际上,她是不屈不挠的民主斗士、是为缅甸奋斗半生的伟大女性,同时也是一位受到普遍赞誉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在这种声誉与支持下,昂山素季与全民盟迅速在国内及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2012年,奥巴马在访问缅甸期间亲自拜访昂山素季,拥抱并亲吻了昂山素季,以示国际社会对她的尊敬与支持。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2015年末,缅甸终于迎来了又一次的选举,全民盟再次以碾压式的票数获胜,但由于昂山素季的丈夫(已故)及儿子均为英国人,按照缅甸宪法规定,昂山素季无法出任缅甸总统。

于是,缅甸为她特意设立「国务资政」一职。这样一来,昂山素季无论在声誉上还是实权上,都成了缅甸的最高领导人。

2020年末,缅甸再次进行新一届议会选举,毫无疑问,全民盟蝉联胜出。

眼看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昂山素季与全联盟,军方再也按捺不住了。

2021年初,国际社会便警告缅甸可能发生的政变,昂山素季与全联盟当然也不可能没有察觉,但是对于握有军队的军方,他们又能奈何?

2021年2月1日凌晨,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等多位全民盟领导人被捕,发动政变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将军宣布临时接管缅甸国家权力。

4月16日,全民盟原国会议员宣布成立「民族团结政府」,继续由被扣押的昂山素季、温敏担任领导人。

5月8日,缅甸军政府将民族团结政府定性为恐怖组织。

昙花一现的文官政府,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军人政权。

03

缅甸军方何以如此强大?

其实,即使在全民盟执政时期,军人政治也未完全退出国家最高权力。

2008年,缅甸军方一手炮制出了新一部缅甸宪法,其中规定,缅甸议会席位必须有四分之一属于军人。

直至今日,这部宪法仍在施行。

2008年宪法规定,人民议会(上议院)总440个席位,军方占110席,国民议会(下议院)总224个席位,军方占56席。即使文官政党通过选举获得全部议会席位,也仅仅只是四分之三,军方根本不需要通过选举,便拥有了四分之一的席位。

四分之一,便能在关键时刻左右时局。

况且2008年宪法第四十条中还规定,如果国家出现「叛乱、暴力」,或者「意图危害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军方有权接管政权。

而自缅甸独立以来,反政府武装一直存在,这就造成只要宪法不变,军方随时都有理由进行「合法」的政变。

民意的支持,只能让全民盟在相对温和的选举中表面获胜,而真正要改造这个国家的制度,还要靠一代代人顽强抗争,甚至牺牲。

而军方一直不肯退居幕后、不肯让位于文官政府、从而形成目下强大势力的原因之一,便是缅甸持续骚乱的地方武装,以及根植于军方思想中的观念——只有武力才能维持国家稳定与统一。

敏昂莱将军曾在2015年7月20日的一次专访中说:

「即使反对派获胜,军方也必须继续维持强大的政治角色,在全国少数民族武装团体达成和平协议和国家有秩序地完成民主进程之前,军方不会从政治舞台上退出。」

敏昂莱将军,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政变后缅甸军政府最高领导人。
图片来源:Heta news

敏昂莱将军虽语气强硬,但也折射出了缅甸纷乱的现实。

也许正是缅甸各地民族武装的不绝(如与华人有关的缅甸果敢冲突),助长了军方持续不衰的强硬势力,就连昂山素季本人,也因在2017年默许军方镇压罗兴亚人(缅甸境内少数族裔),而广受国际社会与人道主义诟病。

2021年抗议军政府的民众在仰光张贴海报,通缉国防军司令敏昂莱。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而缅甸军方之所以崇尚「武力统一」与「暴力维稳」,与缅甸国防军成立的历史、及奈温将军对昂山政策的背离有关。

德钦党人与缅军的兴起是为了抗争英国殖民统治,这段历史是缅甸民族共同的伤痕记忆,而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独立,而非其他。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缅甸问题研究专家李晨阳教授在《独立前缅甸民族主义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一文中精准总结道:

「昂山为缅甸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绘制了一个粗略的路线图:首先争取民族独立,然后追求所有缅甸民族的团结,其次实现民主,最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四步」政治路线中,昂山及其盟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第一步:「独立」。

独立需要军事力量,但是,刚刚兴起的德钦党如何能敌得过硕大的英国殖民政府?

转机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0年初,四处寻求国际支持的昂山将军前往中国厦门,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但恰巧碰到日本陆军情报军官铃木敬司(すずき けいじ)。

铃木敬司为昂山将军大谈国际形势,声称日本愿意帮助缅甸驱逐英殖民政府,实现缅甸独立。

日本在东南亚的野心与德钦党人驱逐英国势力的需求,历史性地碰撞在了一起。

1941年初,昂山将军精心挑选29名年轻人,包括自己共30人,在铃木敬司的帮助下前往中国海南岛,接受日本军事训练。

这30人后来被称为「三十志士」,其中就包括奈温。

部分「三十志士」成员合影,前排中间为昂山,昂山旁边白衣者为铃木敬司。
图片来源:Wikipedia

1941年底,昂山将军又在日本的帮助下成立了「缅甸独立义勇军」,即后来的缅甸国防军,「三十志士」是其核心军官成员。

同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英国对日宣战,中英结盟,中国派驻远征军进驻缅甸,联英抗日。

但是,中国远征军与英军败给了昂山率领的缅军与在缅日军,奈温也因在缅军中的贡献,被称为「缅军之父」。

1943年,获得对中英盟军作战胜利的缅甸,取得名义上的独立,但实际上仍受日本控制。

昂山将军深知,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还要继续驱逐日军势力。

审时度势的昂山将军又转身寻求刚刚被自己赶走的英国,并于1944年组建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二战胜利后,英殖民政府重返缅甸,已经羽翼丰满的昂山将军继续与英国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缅甸将于1948年正式脱离英国殖民独立。

昂山将军在国际环境中纵横捭阖,铸就了他的影响力,这一曲折反复的独立历程,使昂山将军成了缅甸的民族英雄、缅甸的国父。

1947年,昂山将军与英国谈判期间,图为昂山(中)与英国首相艾德礼(Clement Attlee)(右一)会面。
图片来源:BBC News

昂山将军在缅甸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也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但是昂山将军一死,缅甸便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

1947年7月,缅甸爱国党创建者、激进派政治家吴苏(U Saw)因政治分歧,在仰光暗杀昂山将军及多名昂山政府成员。1948年,吴苏被缅甸政府处决。

昂山将军死后,吴努接替总理一职,成为缅甸最高领导人。

但吴努与昂山相比,缺少足够的威望。与吴努政府理念不同、本身又具有一定威望的奈温将军,自然就站在了文官政府的对立面。

吴努,于1962年政变中被捕,后流亡国外,1980年回国。
图片来源:Wikipedia

但奈温将军与昂山的政治理念也不同,尤其体现在「四步政治路线」中的第二步「民族团结」。

1947年2月,昂山将军与缅甸少数民族签订了《彬龙协议》(Panglong Agreement),此协议的目的,一是为了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共同为脱离英国殖民努力,二是争取在独立后建立一个多民族和平相处的民主联邦国家。

昂山将军在民族政策与国家建设上的方向大体是对的,他为少数民族允诺自治权利,与他们约定十年为期,若不满联邦统治,可于十年后脱离联邦独立。

但纯粹军人出身的奈温不信这一套,他不相信契约,不相信共建,只迷信于武力。

1962年,不满缅甸现状的奈温依靠他所迷信的暴力,推翻吴努政府。

奈温执政后,一面施行「社会主义」政策,一面对曾同为德钦党人的缅甸共产党大肆镇压,爆发数十年的武装冲突。

在国际方面,奈温选择「联苏排华」,对内大肆挤压缅甸华人(缅甸少数族裔),对外与暗中支持缅共的中国敌对,但又与中国建交、多次访华,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随时转换着自己的角色。

奈温迷信武力,崇尚稳定与秩序。对于搞武装斗争的缅共,他不手软,对于缅甸复杂的民族问题,他倾向于强制同化少数民族,以强硬手段减弱缅族和非缅族区别,以期建造一个单一共同体的国家。

1964年,奈温颁布了《维护民族团结法》,来巩固自己的民族政策,1974年,奈温又通过宪法取消了少数民族自治权,使得缅甸少数民族问题更加尖锐。

奈温的这一理念,深深根植在缅甸军方中,成为缅军的一个「传统」。

正是如此,才造就了缅甸军方的持续强大,他们深信武力统一,不屑政治和解,对于「软弱」的文官政府多有不满,进而发动持续的政变。

也正是如此,敏昂莱将军才会说出「在全国少数民族武装团体达成和平协议和国家有秩序地完成民主进程之前,军方不会从政治舞台上退出」这样的话。

直至今日,这一现象仍未改变,遭军方镇压的「罗兴亚人危机」,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是,以暴力解决民族冲突,真的有终点吗?

也许,这才是缅甸问题的关键。

如果政治总与暴力绑定,而缺少宽容与和解,那稳定将永远不会降临。

「契约精神」是现代政治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素质,而缅甸军方从不相信它,从不选择它。

军队握有拳头,若它选择暴力,国家只能无休止地陷入暴力。

缅甸的乱局,不仅仅是文官政府与军政府的冲突,更是一种政治理念的冲突。

缅甸的政治,一直是流水的政党,铁打的军方。

好在,民众已经懂得什么才是正轨,一旦昂山素季与全民盟复来,民众依然会选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