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香港特区政府透露,争取5月底前通过《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以便开展选举筹备工作。这也意味着,香港朝着全力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更进一步。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星语香港”专题报道,听听本港明星如何寄语香港的明天。

近期,香港犯罪动作片《追虎擒龙》在内地影院上线,斩获超两亿票房,执导该片的香港导演王晶再次引发关注。除了导演的身份为人熟知,王晶也是一名坚定的爱国者。近日,王晶接受了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专访,谈及近年来他频繁公开发声怒斥“港独”分子和暴徒。他说,“和剧本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那些反中乱港分子的‘剧本’我一眼就能看穿,正因如此,我不愿做缩头乌龟。”

年逾六旬的王晶被誉为是香港商业片辉煌时期的“票房之王”,他执导过上百部电影,包括《赌神》《赌侠》《九品芝麻官》《鹿鼎记》等一系列知名作品。“修例风波”期间,他多次态度鲜明地表达爱国之情,痛斥“港独”分子。2020年12月,乱港头目黎智英被囚车押抵荔枝角收押所时,王晶拍手称快直言“天有眼”。

王晶认为,中央出手迅速扭转香港乱局十分必要,外国势力已无法继续在香港作祟。他也呼吁,年轻一代电影人要先爱国再造艺,“没有国家富强在前,文艺事业根本无从谈起”。

香港导演王晶。受访者供图

【专访王晶】

谈变化:黑暴阴霾已散,一小波势力靠藏匿海外的小网站苟延残喘

南都: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你看到的香港是怎样的?

王晶:我相信,2019年频频发生的黑暴事件,对每一位普通香港市民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打击,当时整个香港社会都笼罩在恐惧的阴霾中,普通市民的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在外国势力的煽动下,黑暴分子在香港街头肆意妄为,他们袭击无辜路人、抹黑香港警察,以为这样就没有人敢站出来与他们对抗。

让我感到愤慨的是,绝大多数街头暴行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在暴动中“打头阵”的,往往是收钱办事的“黑社会打手”,而后面跟着的则是一群被“洗脑”的年轻人。

我得知此事时,先是感到震惊和愤怒,而后转为痛心,因为这说明外国势力已经用“精神海洛因”毒害了一些香港青年,令他们黑白颠倒,视黑暴为正义,不惜将矛头对准自己的国家。

南都:香港国安法实施近一年来,你觉得香港有了哪些变化?

王晶:这一年来,香港的变化无疑是翻天覆地的。香港国安法就像一面照妖镜,让黑暴分子纷纷无所遁形,从张牙舞爪的土匪变回了“过街老鼠”,有人慌忙逃遁,有人装可怜博同情,还有人靠出卖队友保全自己……如今,无论在香港街头还是社交媒体,黑暴阴霾已散,一小波黑暴残余势力只剩靠一两个藏匿于海外服务器中的小网站苟延残喘。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法外之地也会被彻底取缔。

南都:近期,“爱国者治港”原则受到广泛热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相关措施也在加快落实。你如何看待这些措施?

王晶:我认为这些措施十分必要。1995年前后,我们已隐约感受到,一些不怀好意的外国势力正在悄悄渗入香港多个行业。那时我这一代已人至中年,价值观已形成,是非曲直早在心中,自然不会被那些荒谬言论蛊惑,但新一代的年轻人遭到了荼毒。可以说,过去特区政府在防止外国势力入侵上确实太轻敌了,我们做得不够好。

不过,现在亡羊补牢也为时未晚。幸好中央出手迅速扭转了局势,外国势力已无法继续作祟。接下来,我们需要用时间和耐心去教育新一代的年轻人,将他们从歧途上拉回来。

谈正义:情怀来自对民族的认同感,也亲眼目睹了内地的发展

南都:近年来,你多次在社交平台怒怼反中乱港分子。你为什么愿意挺身而出发声?

王晶:在我看来,这些乱港分子不过是一群胆小狂徒,是仗着有点人数才敢叫嚣的“业余黑社会”,倘若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他们只会退缩得比谁都快。如果连这样一群乌合之众都要怕,我岂不是白活一场?如果这样都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击,香港岂不是要输给在背后操控的外国势力?

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和剧本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人,那些反中乱港分子的“剧本”我一眼就能看穿,我不愿意去做缩头乌龟。

南都:你的爱国情怀和成长经历有关系吗?

王晶: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走进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改革开放也还未开始,但那时候的香港青年已有想了解祖国的强烈愿望,也有很强的爱国之心,我在大学里主修中国文学、辅修历史,我认为这种情怀来自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

自1993年起,我逐步进入内地发展,香港回归之后,我差不多每年都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内地工作,可以说,我亲眼目睹了内地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快速发展起来的。所以,当我看到外国势力对中国的抹黑,我很清楚那与事实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没有理由不站出来,把真相告诉大家。

谈电影:无需再单独强调香港电影,它是中国电影的组成部分

南都:近年来,香港一系列风波对香港电影业是否造成影响?你的工作是否遭受冲击?

王晶:因为我坚持发表爱国爱港言论,当时确实有部分乱港分子宣称要抵制我的电影和作品,但这对我个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在内地十四亿的观众面前,香港电影市场根本微不足道,可能连内地一个三线城市都比不上。

但持续经年的社会撕裂,确实给香港电影业造成很大冲击,其中最显著的是年轻一代新鲜血液的缺失。一些年轻人听信乱港分子的惑众妖言,将政治和艺术混为一谈,使香港电影业在某种意义上陷入停滞。

南都:有人评价,近年来香港电影一直在没落,你怎么看?

王晶:我对电影发展的规律早已看得很透。你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电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意大利电影,以及好莱坞电影也曾经辉煌,但后续也陆续沉下去。

说到底,电影只是戏剧中的一种艺术载体,它因为观众需要诞生,有天不被需要了,消亡也不可惜,但戏剧永远被观众所需要。

我从来不认为香港有多特别,回归以后,香港只是祖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未来在于融入祖国的发展,而不是强调自己有多“特殊”。香港电影也是一样,它始终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

过去十余年,香港与内地影人一直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为观众带来不少佳作。如今,我感受到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之间的边界正在慢慢消融,我希望再过几十年,人们不会再单独强调香港电影,我们就是中国电影,我们与中国电影共荣辱。

南都:对于香港年轻的电影人,你有没有一些建议?

王晶:我希望年轻一代香港电影人能将政治与艺术区分开,否则很容易被以政治为目的的外国势力利用,这绝非危言耸听。

过去二三十年间,西方势力通过文艺作品将他们的所谓“普世价值”,强行向其他国家灌输的例子屡见不鲜,我们绝不能允许他们在香港故伎重施。

我也希望香港年轻的电影人能够明白,国家的安定与繁盛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家三代从影,但我从来不觉得我所从事的电影事业有多了不起,因为这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行业,没有国家富强在先,文艺事业根本无从谈起。

“星语香港”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余毅菁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实习生 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