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3月25日凌晨,毛泽东怀着兴奋的心情乘火车来到了北京。列车到达清华园站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在晨曦朦胧中改乘吉普车驶往颐和园。

毛泽东极为关注颐和园的安危。辽沈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受命分两路挥师入关,会同华北军区的主力,出其不意地对张家口、北平天津形成了包围态势。其中的一支快速部队,在北平西部重镇南口稍加休整后,立即向颐和园逼近。这支快速部队的特殊使命,就是要在解放军对北平发起总攻击之前,把东方文化明珠颐和园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不使其遭到丝毫损伤。

当时,驻守在颐和园的国民党军,有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他们占据着万寿山制高点,架起了大炮,挖好了战壕。知春亭、佛香阁、丁香院,就连昆明湖畔的石舫,都变成了军营,眼看颐和园就要变成战场。就在双方准备激战之时,传来毛泽东的命令:“要留下这一片安全的绿洲。”中央军委的电报具体指示解放军,不能在故宫、颐和园的宫殿前拴战马,也不能让枪弹擦破墙皮。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平津前线司令部紧急命令这支先遣部队停止攻击颐和园,改攻颐和园西北的红山口。攻下红山口后,颐和园的敌人迅速逃跑了,解放军完好地保护了这座皇家园林。颐和园成了人民解放军华北前线指挥部的所在地。如今,又成了中共中央进军北平的第一站,也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北平后的第一个歇脚点。

当毛泽东一行抵达颐和园时,这里已经不见人影。原来,因为北平刚解放,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很多,破坏、暗杀活动猖狂,不能不严加防范,所以,游人全被社会部部长李克农派人清理出去了。

当然,李克农等人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这一措施却犯了毛泽东的“忌”。按往常的习惯,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要找一些群众拉拉家常,很多的社会情况就在这“家长里短”中弄清楚了。这回可好啦,进了北平后,连群众的人影都不见了。人全赶走后,要水没水,要饭没饭,下午还要去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呢。

毛泽东不禁大发脾气:“你们搞什么名堂?先来的人都干什么吃去了?”

李克农连忙解释,把人清理出去是为了安全。

毛泽东大声说:“你蠢么!你把水全排干了,你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你安安全全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

这时,在一旁的朱德以和缓的口气开导社会部的工作人员:“我说同志啊,安全警卫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不相信群众啊,把一切人都看成有问题,那不是成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了吗?”

最后,随行人员灵机一动,跑到颐和园外面的饭馆,买来米饭和三菜一汤,解决了中央领导人到北平后的第一顿饭。

毛泽东打电话要颐和园负责人柳林溪到景福阁谈话,详细询问颐和园的情况。柳林溪没有想到,毛泽东已经这么累了,还找他到景福阁谈话,内心非常激动。他赶忙来到景福阁。

毛泽东握着柳林溪的手,满面笑容地说:“柳林溪同志,我们也是老相识了。”

柳林溪激动地说:“是的,1943年我在延安行政学院学习的时候,多次聆听您的报告。”随后柳林溪又将他在延安那几年的工作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听完后,接着问及颐和园的情况。毛泽东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历史,对颐和园的来龙去脉,以及几经沉浮的历史,非常清楚,所以他问的不是这些,而是颐和园接管后的情况。

毛泽东问:“颐和园接管了多少旧职员?多少工人? 有没有太监?他们的生活怎样?”

柳林溪向毛泽东汇报说:“我们接收旧职员20多人,工人30多人,没有太监。北平被包围时,全园职工生活比较清苦,连工资都领不到。个别职工春节都无法过。我们进城接管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报告给市政府,从市财政局借来钱给职工发了两个月工资。”

毛泽东点了点头说:“对原有职工的生活,我们要包下来,不要辞退,不要解雇,原薪是多少,就发多少。不要叫人家说,国民党时期我们有饭吃,共产党来了反倒没有饭吃了。如果那样就不好了。”

停顿一会儿,毛泽东接着说道:“过去我们在山沟里打游击有经验,进了大城市搞公园就不行了,没有经验。要学会管理公园,不会,要向老工人学习嘛,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先把原有的公园管好。过去的公园是地主资产阶级悠闲人士逛的,劳动人民一没有钱,二没有时间逛公园。我们今后还要建设许多新公园,让劳动人民都能逛公园。在劳动之余,有时间在公园休息娱乐,消除疲劳,再回到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更多的工作。”

毛泽东精力旺盛,这一夜,他们谈到很晚。在颐和园暂住几日后,毛泽东便移居到香山双清别墅。

——摘编自《跟毛泽东行读天下》,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

授衔时陈赓为何不买毛主席的账 非要说“我的大将军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将李聚奎

那是诸多元老、老将们都从军政舞台退下来之后的一次集会,曾就任于总参谋长之职的杨得志将军在会前了解到会人员名单之后,当即通知工作人员提前5分钟到了会场。当时,他已经是年近八旬的高龄,车在那会场大门前刚一停稳,他便催促工作人员马上扶他下车,走到门口他就站住了。他要站在门口等人。

一位老将军站在门口等人,急坏了不少工作人员,都劝他坐下等,但他都仿佛没听见。直至李聚奎上将走来后,他才高兴地迎了上去,并搀扶着李聚奎找到座位,直至他坐好之后,杨得志将军才坐下。

当时,许多人看到工作人员扶着杨将军,杨将军又扶着李将军,都十分感动。据说,杨得志将军在各种场合对李将军“高看一眼”的事不止这一次。杨将军一生尊重领袖、领导人和老帅及老将军,但他经常溢于言表、特别尊重的是李聚奎将军。杨得志生前对李聚奎将军革命早、功劳大、打仗实在、敢打硬拼、居功不言有许多评价,其夫人在回忆文章中也反映了杨将军当年对李将军的怀念。其实,在诸多对李聚奎将军敬重的老将军中,杨得志将军只是其中的一位。其他老将军评价也大多如此。

将军们对一位将军的敬重,似乎是“将军圈”里的事情。但受到将军们敬佩的将军,绝不是偶然的。将军们尊重李聚奎的战争艺术和功绩,但更尊重的是他的人品。当年抓“AB团”时,几乎是刀架在脖子上,他也不愿去做一个伪证;西路军被打散后,他是红军将领中千里乞讨找党中央的一位;抗战时期,敌人四面围困,艰苦到了极点,敌人万般引诱,但他没有动心……

众所周知,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绝大多数人都是在1955年被授衔的。而1955年左右授衔的将军中,并没有李聚奎的名字。李聚奎1958年从石油部回到军队,他遇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军衔问题。关于给李聚奎授予何衔,这对当时的总干部部而言的确是一个难题。

▲1955年国庆时的陈赓(右一)、粟裕(右二)等人

在10位大将中,谭政是李聚奎当红一师师长时的政治部主任、政委。其次是陈赓。陈赓授衔时还有一段插曲与李聚奎有关。当时,授大将的最低是红军时期的师长。陈赓红军时期多数在白区工作,在军队任职时间短,档案中一时没有找到主力师师长命令。但陈赓同李聚奎关系很好。陈赓爱开玩笑,授衔前他遇到李聚奎,便说:“老李啊!别人都说你是老实人,过几天我给徐立清说,我当过你的师长,我就说我是接替你的。你就这么说呀。”李聚奎笑而不答。过了几天,徐立清找到李聚奎,问起此事,李聚奎没二话:“陈赓是接我的师长。”后来,陈赓被授予大将衔。授衔时,毛泽东见到陈赓,这对常爱逗乐的老朋友见面,毛泽东讲:“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陈赓不“买”毛的账,他笑哈哈地说:“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尽管这是个玩笑,但却反映了李聚奎的厚道。李聚奎曾讲:“陈赓是老黄埔了,救过蒋介石的命,是毛主席的爱将,当年陈谢兵团是立了大功的。他不授大将谁授大将?!”

如今,部下和接替他工作的人都授了大将,他能授什么衔呢?总干部部的人比较了一下,李聚奎授上将是低了一点,但大将欠了点,何况大将就授10人呢?当准备做李聚奎工作时,李聚奎就传来话:“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了!”

问题迎难而解了。1958年,毛泽东看了授李聚奎上将的报告点头称好。从此共和国将军中,又增添了一名上将。一位受人尊敬的上将。一位将中之圣的上将。

——摘编自《知情者说:历史关键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他戴着“高级特务”的帽子长征 最终成为开国唯一的外籍将军 也是军界少有的两国将军之一

洪水,原名武元博,1906生于越南河内一个地主家庭。1924年到广州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他在广东东江参加了武装革命斗争。由于敌人称东江的红军是洪水猛兽,在1929年一次红军干部大会上,武元博就说:“敌人骂我们是洪水猛兽,好, 我就改名为洪水!”1932年,洪水担任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洪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党内唯一的外籍委员。由于他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在毛泽东受“左”倾错误路线排挤时,他被诬为“高级特务”,开除了党籍。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瑞金开始长征。在朱德、刘伯承的关心下,洪水被编入中央干部团,负责长征途中的宣传鼓动工作。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错误路线,中央撤销了对洪水的处分, 为他摘掉了“高级特务”帽子。据洪水的长子、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委员会法案室原主任陈寒枫(随其母亲陈剑戈姓)2011年7月5日在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时回忆, 当时的干部团政委宋任穷后来亲口告诉陈寒枫:中央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作出决定后,是他亲自找洪水谈的话,并当面宣布恢复了他的党籍。因而,洪水对遵义会议重大意义的认识比一般人更为深刻,他曾多次表示:遵义会议不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挽救了我洪水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征途中,洪水曾第二次被打为“国际特务”。原来,在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部队是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上,朱德、刘伯承与张国焘发生了争执。洪水不畏权势,坚定地站在正确立场上,当面与张国焘争论起来,指责他的错误路线。洪水的态度和言行激怒了张国焘,出于报复,张国焘将他定性为“国际间谍”,并准备予以处决。后经朱德、刘伯承的保护,才幸免于难,但是被再次开除了党籍。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行径受到批判,洪水勇于同错误势力进行斗争的革命精神受到表扬和肯定,党中央再次撤销了对他的处分,又恢复了他的党籍。尽管两次蒙冤, 但洪水在挫折面前选择了勇敢面对,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投入到革命中去。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的军官中唯一的外籍将军。由于他已于1948年1月被授予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所以洪水成为军界少有的两国将军之一。

——摘自《党史纵横》201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