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是著名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的一首,代表了传统中国人对大自然发自肺腑的热爱。在古代中国,有一种人生理想,不是开疆裂土,博取功名,而是能徜徉山水,归隐江湖。

如果说,这种回归自然的生活在农耕时代都是一种理想的话,在城市不断膨胀的今天,那简直要算是一种奢望了。与此同时,自然越是受到侵蚀,就越是受到人们的追捧。假日里奔赴远方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和人流,正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现代生活版。

为什么从古到今的人们都如此迷恋自然?自然对我们究竟有哪些好处?本期《为何自然有益身心》从生理、心理和进化的角度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思路。

今天,人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陶渊明。我们知道,沉浸自然能带来多重生理功效:皮质醇水平和前额叶活跃度下降,α脑电波增加,促炎性细胞因子减少,调节免疫系统的信号通路增多,副交感神经活跃度提高,动脉血压下降,心率变异性降低,血糖水平下降,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提高……

作为一个既有传统的陶渊明式的山水理想,又热爱科学的人,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双重的诱惑。可是我深陷大都市的水泥丛林,难道只能羡山水而兴叹?天无绝人之路,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通过声音、气味、影像打造的人工自然环境,也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是说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作用。

要是这也行的话,我这个虚拟现实爱好者和鼓吹者,可就看到希望啦!

为避免新的大流行病出现,科学家建议给野生动物接种疫苗,使其从一种动物传播给另一种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恐龙在地球上称霸超过1.5 亿年,直到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生物集群灭绝,才销声匿迹。如今科学家却发现,恐龙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再到制霸全球的每一步都得益于危机的出现;在其他竞争物种因遭遇危机而变得脆弱之时,它们坐收渔翁之利,趁机征服了世界。

“新视野”号探测器在冥王星上发现了雄伟的“雪”山,不过这“雪”的形成机制与地球上的截然不同。

最近,地质学家终于弄清了环礁形成的奥秘。它们并非达尔文所推测的那样,因火山作用成形,而是珊瑚礁漫长无情侵蚀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上还没有氧气时,生命是如何发展延续的?今天,科学家在致命的砷中找到了答案。

在法国,被认为有害的本土物种在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仍然遭到捕杀。与此同时,外来物种却悄无声息地带来巨大危害。

爬了几乎一整天的山,腿已经犹如挂了铅坠一样沉重。可是,此时我们仍然不得不拖着沉重的腿脚,驱策自己跨过泥泞的沼泽地,往树林边上的茅草丛撤退。一位向导走在前面引路,而另一位护林员已经爬到了树上……

中美洲海岸地区的海龟蛋频遭盗猎。为了打击非法交易,一个环境保护协会伪造海龟蛋,骗过了偷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站火灾、示威游行、请求延期……从未有哪项新兴移动技术的到来引起法国民众如此大的反响。然而争论的背后确实存在目前尚难以定论的困惑……

细菌可以发电!虽然目前细菌电池应用场景极其有限,但研究人员希望,这一生物能源能很快走出实验室,全面运用于现实生活。

多巴胺和5- 羟色胺不仅会刺激神经元,还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从内部塑造神经元!这一发现或将革新抑郁治疗和成瘾戒除手段。

这个器官生死攸关,伴随人的一生,依靠人的经历壮大、变强。它在出生前就缔结起独一无二的神经连接网络,在幼年和青少年时代得到强化,直至走到人生尽头时,它都在不断更新并自主创新。请随我们走进小卢的一生,去了解关于大脑的一切。

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是身心健康的源泉之一。如果说自然空间对人体有一定裨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家正从他们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

雷暴云下方舞动的闪电大家都不陌生。但在更高处,大气中充满了“淘气精灵”“巨魔”和其他“闪光妖精”。这些独特的发光现象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