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雄龙江公园内的郭沫若题楚雄诗石刻

董华文/图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身份,到过全国很多地方考察调研。他所到之处,探究当地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常常文思泉涌,出口成诗,在不少地方留下了诗词和书法墨宝。1961年9月,郭沫若到楚雄,就留下了诗作和墨宝,至今传为佳话。

1961年9月,郭沫若结束了对印度尼西亚、缅甸的友好访问之后回国,顺道前往滇西考察,途经楚雄,下榻在当时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招待所,即现在的楚雄宾馆。住下以后,他向负责接待的人说,要到街上逛一逛,有关人员陪着郭沫若浏览了楚雄城区的中大街、北门街。当时楚雄城区范围不大,只有中大街、北门街等四条街道,现在的楚雄人民商场以外都还是农田。郭沫若很有兴致地浏览了中大街、北门街,回到宾馆,又让人找来《楚雄县志》连夜阅看。第二天,郭沫若同楚雄州党政军领导以及文艺界人士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郭沫若向大家说楚雄历史悠久,接受内地文化比较早,大家要好好珍惜和研究。然后他话锋一转,问"楚雄"之名的由来,大家一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郭沫若说:我是考古的,这也难怪同志们不知道,楚雄原名叫威楚。据史料上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庄蹻远征滇国,来到这个地方,所以就叫威楚。汉末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也来过这里,还在卧龙岗扎过营盘。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贺龙元帅率领红军来到这里。从县志上看,你们这里有12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彝族比较多,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期间,郭沫若应与会者的请求,即席赋诗并挥毫书写:

庄蹻通滇肇锡名,楚威远震古边城。

濮髳北会无遗址,诸葛南巡有旧营。

民族埙篪真协睦,农田禾黍好收成。

海椒到处红成串,百货欣看彩色骈。

郭沫若信手拈来的诗句,前四句概括了楚雄的历史文化,后四句写出了边疆民族地区楚雄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及所见所闻。大家都为郭老敏捷的才思而钦佩鼓掌,尤其是郭沫若当场把这首诗用毛笔挥写在宣纸上,使大家亲眼目睹了沫若功力深厚而具有个性的书法艺术,使与会者大开眼界。郭沫若的书法主要取法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的米芾,其功力深厚,苍劲老辣,古朴典雅,是当代全国杰出的书法家,引起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

晚上,郭沫若一行又到怀象剧场观看了楚雄州滇剧团根据郭沫若创作的话剧《棠棣之花》改编的滇剧,这是该剧团参加国庆10周年汇演的节目。在演出过程中,郭沫若全神贯注地观看,不断为精彩的表演带头鼓掌。演出结束后,郭沫若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一一握手。

在第二天的座谈会上,郭沫若又挥毫为剧团题诗:

百花齐放在边疆,十二兄弟聚一堂。

造天造地同努力,歌舞梅葛溢芬芳。

这首诗中提到的《梅葛》是楚雄彝族的创世史诗,是民间文学精品,全诗反映了彝族人民在远古时代的世界观和对事物的丰富想象,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彝族人民的贫困生活,以及恋爱、婚姻等习俗,同时也反映了同汉族的亲密关系。《梅葛》开篇就写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天,我们来造地……"郭沫若信手拈来的诗句,就将《梅葛》内容引入其中,充分体现出他的广博知识和敏捷才思。

离开楚雄时,郭沫若再一次题诗:

大理回车我再来,龙江红浪仍潆洄。

沿途急剧繁车马,满望葱茏富梓材。

烟谷堑山通藏缅,经天纬地造蓬莱。

奎宁乔木参天列,披挹雄风实快哉。

郭沫若先生在楚雄题诗和留下书法墨宝,成为当地文坛的一段佳话。如今,郭沫若的"庄蹻通滇肇扬名"和"大理回车我再来"这两首诗,已由楚雄书法家任逸浩摹写刻制在楚雄龙江公园的碑亭,供人们观赏。

(作者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