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经济学概念了。在研究“中国模式”时、讨论人口政策时、预测经济形势时,这个词被反复提起。

然而,专家学者们忧虑人口红利消失造成的后果时,很少关心创造“人口红利”的主力中国农民工群体的晚景凄凉。

9000万正在老去的农民工,并没有从自己创造的“人口红利”中获得多少红利。

他们没有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最大收益——资产增值红利。

他们建设的城市中没有一片瓦片是属于他们的,他们的农村住宅和土地根本卖不成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重的老龄化让许多农民工老无所养)

李子柒式的“诗意安居”,只不过是城里人的想当然而已。

空心化、老龄化的农村没有诗意,也没有安居,只有农村留守老人的惨淡度日。

造一点公路,搞一点农家乐,是不会让农村恢复活力的,也不足以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

要正视现实: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态已经不可能恢复,现代市场经济的生态在农村又从未建立,这才是“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农村的“空心化”。无数人老无所养,农村成为老弱病残的聚集地)

从表面上来看,造成这一切的是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了人的身份,又造成了空间的隔离。

但归根究底,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数十年来一直进行的控制人口和生育,以及最后“不予家奴”去引进外来移民的妄想。

许多人以人口太多为由,强制农民“只生一个好”,许多农村人口结构就形成了4-2-1,结果即是农村后继无人,逐渐失去了活力。

很简单,是人的需求和欲望推动着社会向前,没有人自然也就没有了工作岗位。

于是,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集中,这使得人口就不多的农村雪上加霜。

城市的生活自然要远比农村便利和舒适,见惯了城市的风景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留在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家家户户都只生一个孩子,最多也就不过两个孩子。

以往生的孩子多了,父母就不会对他们搞精英教育,而是任由其自由发展。

可现在全是独生子女,父母就会将所有的宝押在他们身上,指望着他们“出人头地”,成为人中龙凤。

何谓出人头地?

自然是指好好读书、将来去大城市发展并且能够留在那里。

可是,这样的目标谈何容易?农村孩子成绩再好,能拼得过那些不用考试就能进清华北大的外国人?!

农村孩子等所有中国孩子要花着自己父母的血汗钱去上大学,但那些对中国没有任何贡献的外国留学生却可以每年得到十来万块钱的奖学金!

这公平吗?合理吗?

所以,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后,家人自然不希望他们再回到农村。

农村就这样成了一个空壳,年轻人大量流失,成为老弱病残的聚集地。

(大多数的农村已经很难见到年轻人了,老人们的晚景十分凄凉)

另一方面,城市的房价十分的高昂。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就是掏空几代人的积蓄,也未必能够在城市买房。

完全不靠父母和长辈的帮助,以自己能力购房的年轻人可谓少之又少。

可这样买了房,作为孩子的父母,也依然只能是继续居住在农村。

如果当初不搞口控制和计汉生育,那么现在的农村依然还会十分有活力

农村有大量的人口,各种需求就会十分的强烈,会创造出各种工作岗位,人们自然也就没有必要都涌向大城市。

城市也不会那么拥挤,交通不会有那么繁忙,房价自然也就不会那么高。

在许多人天真的臆想中,认为人多是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人越少,人口就会更加的集中,反而会催生出高房价。

那些人口流失的地区,虽然房价会崩盘,但即便房子再便宜,也无人问津。

比如说鹤岗,几万元就可以购买一套房子,可房屋空置率仍是惊人。

因为这里的年轻人全走光了,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工作机会。连工作都找不着,就算给你房子,也没有任何意义的。

人是抱团取暖的,人口生育率越低,人口也就会越是集中,自然也就会催生出高房价。

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生育率越是低,这里的人口却越集中,即便全国只剩下了三亿人,这里的人口也依然还是多。

(随便一套房子就大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高房价也掏空了农民们所有的积蓄)

日本人口连年减少,但东京人口也在不停地增加;美国只有三亿人,纽约却拥有数千万人口;澳大利亚几千万人,但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一景,哪怕中国只有三亿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也是不会缺人的)

大城市的繁华,和农村的老弱病残没有任何关系。

在他们最需要人照料的时候,他们却是这样的无助和凄凉。

他们年轻时奉献了一切,老了却只能在梦中回忆城市的繁华。

而外来的黑人和穆斯林,却可以不付出一丝一毫鸠占鹊巢!

(评论一下,加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