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枳沟镇北杏社区俯瞰图。

▲常山永辉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尽美同志故居。

诸城现代化城市景观。

▲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家沟艺术试验场驻村艺术家正在创作。

□通讯员 李芳

在诸城市皇华镇小庄沟矮化苹果产业园内,一排排果树在微风中摇曳,嫩绿的枝叶繁茂而旺盛。这个产业园是皇华镇的一个扶贫项目,总面积1300余亩,如今由山东金盛元建设集团创立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贫困村”的运作模式,实行园区化管理,资源整合、利益共享。一方面,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可以到园区工作,获取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公司一次性支付584户贫困户192万元苗木转让资金,同时,每年给予8个贫困村每村2.4万元分红,连续扶持20年。目前,已种植矮化苹果19.2万棵,吸纳周边就业人员1500人,并带动周边发展矮化苹果1万余亩。这一项目,真正成为了当地农民长期固定收入的“钱袋子”。这一带的农民,已经由“一金”农民变为“三金”农民、“多金”农民,彻底实现了脱贫致富。

这是诸城市以工商资本下乡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侧面,也是创新提升“诸城模式”的有力体现。

近年来,诸城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诸城模式”为动力,以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总目标为引领,按照省委“三生三美”和潍坊市委“四个坚持”要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新路径,以生活社区为单元、以生产园区为支撑、以生态景区为底色,每个生活社区至少建设1个以上生产园区、1个以上生态景区,让农民群众生活在社区、就业在园区、休闲在景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样的高品质生活,不断赋予“诸城模式”新内涵。

近年来,诸城市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入选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诸城市“三区”共建共享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7种典型经验做法之一。 坚持产业为要 建设特色生产园区

在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家乡——诸城市枳沟镇北杏社区,有一片占地600亩的大樱桃种植基地,这是诸城市依托国有企业带动高效农业发展,借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以禾融公司为龙头,以农林科技孵化器组培脱毒育苗技术为支撑,探索以国有企业投资、社区公司组织、农户按揭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按揭农业”模式的产物。据测算,一个占地3亩的智能樱桃大棚,总投入30万元,农户只需交纳首付6万元即可使用,大樱桃盛果期每亩产量3000斤左右,按平均价格每斤35元计算,每亩收入10万元以上,扣除费用和成本,每亩纯收入6万元以上。

诸城市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建设特色生产园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探索“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特色园区+种养农户”的模式,筹划打造肉鸡、生猪、食材、果品、茶叶、榛子、中药材等12个领军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种植业提质增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最严格的措施抓好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整建制开展吨粮田、吨粮镇、吨粮县建设,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76.79万吨。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加快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诸城市果品面积已达10万亩,茶叶面积已达3.8万亩,果茶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2020年8月,全省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十四五”规划编制座谈会在该市召开。2020年新发展大樱桃和矮化密植苹果2万亩。

诸城市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坚持政策引领、典型带动,加快养殖业向标准化、园区化、生态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着力打造年出栏2亿只肉鸡、300万头生猪的种养循环产业体系。2020年新建仙坛、新希望、德友、舜沃等标准化生猪、肉鸡养殖项目31个,改造升级专业养殖场户1847个,截至2020年底,存栏肉鸡1428万只、生猪104万头。创新探索“拎包入驻”“合同代养”等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产业提质增效,“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经验入选山东省地方改革案例。2020年11月,全国现代畜牧业推进会议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该市召开。加快“畜牧业联合体”建设,成立肉鸡、生猪产业联盟,重建利益分配机制,2020年春季肉鸡市场受疫情影响低迷期间,联盟各单位对签订合同的养殖户累计补贴约2560万元。

诸城市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依托惠发、得利斯等企业,建设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大力推行中央厨房团餐定制模式,加快食品产业向高端化、融合化、品牌化转型,推动企业由加工型迈向“生产+服务”型。积极筹办首届健康食材供应链博览会,打造“生态农业+共享工厂+智慧餐饮”全产业链模式。2020年,该市食品加工产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行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9.2%,占诸城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7.1%。培育起省知名企业产品品牌6个,潍坊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潍坊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1个,潍坊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引领企业6家。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达到115个,“诸城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达到11个。

创新提升“诸城模式”的最后落脚点还是在加快农民增收入与集体增积累上。诸城市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大区域多主体”“大园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资产入股,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1元,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远低于潍坊和全省、全国水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4000多名干部参与帮扶工作,1530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2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稳定摘帽,高质量通过省和潍坊市评估验收。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1个,共产生收益957.59万元。推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条路径,选派208名“社区发展顾问”、87名“社区金融顾问”,建设160多个社区干部引领型园区。开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社区公司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在该市208个农村社区全部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荣获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2020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农村社区,95.2%的农村社区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166个社区达到50万元以上。实施“三清一增”集中行动“回头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亿多元。 坚持宜居为本 建设新型生活社区

诸城市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设新型生活社区,推进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提升。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开展“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重点解决组织领导能力弱、集体经济发展慢、精准服务水平低、协同共治意识差等4个方面26个问题,治理整顿10个软弱涣散农村社区、73个网格党组织,新建改建党群服务中心119个,优化功能站室409个。该市共下派驻村工作组262个,派驻工作人员1539人,建立616个联建党组织,规划产业项目186个,化解各类矛盾问题1100余个。推进党建融联一体化发展的做法获评“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推进农村干部精准化考核,实行差异化工资制度,深化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完善奖惩关爱机制,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涌现出一批以枳沟镇北杏社区党委、常山社区王洪亮为代表的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诸城市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实施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工程,以“贴近需求,一室多用”为原则,调整优化站室设置,出台《社区精准服务基本要求》,2020年通过“三支一扶”补录农村社区工作者10名,改造提升农村社区卫生室150处。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品质。推进城市管网向乡村延伸,完成接驳农村天然气用户6730户。改造提升农村幸福院34处,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26处,16个社区被确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社区。将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创新方式、规范运行机制、强化实战实用,平安诸城建设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平安网格创建”典型经验在中央政法委《政法工作动态》转发。规范落实“五四三二”民主管理机制,修订完善《诸城市社区“四务”公开工作规范》,自然村全部成立村民理事会。积极推进以“1+3”社会治理体系、扫黑除恶“诸城战役”、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平安诸城建设,该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0.7%,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诸城市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大力弘扬大舜孝德文化,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进文化惠民和移风易俗,建成镇街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4处,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市。深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建成历史文化展示馆室50多处。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实施“百名非遗传承人”“百名民间艺术大师”培训工程,建设诸城古琴斫琴技艺等6处专项非遗体验馆,争创省文化消费示范县。创新开展“炫艺龙城”全民综艺大赛,打造“社区文化节”品牌,2020年共演出151场,参演群众1万多人次,现场受众20多万人,网络受众180多万人。恐龙文旅特色小镇、黑土夼民俗文化小镇列入省服务业特色小镇培育单位,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入选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西王门庄子村获批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坚持绿色为基 建设优美生态景区

诸城市依托生态、文化资源,建设优美生态景区,加快实现社区园区生态化、生态文化资源景区化。深化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精品片区打造行动和“五化一通”工程,南湖常山片区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成年画村、桃花源等50多个特色村。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道路硬化“户户通”提前实现全覆盖,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庄477个,建设农村公厕171座,30%以上农村居民实现清洁取暖。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8个,B类以上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美丽庭院示范户占比达到13.2%。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打造标准化管理示范村289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深化全域生态化建设,开展“绿满龙城”五大行动,2020年新增成片造林3.3万亩,目前建成环村生态林带示范村664个。结合生活社区功能布局和生产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小游园、微绿地,拓展休闲观光功能,打造花园式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个、省级森林村居4个,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十河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境内水质达标率100%。推广信得科技动物体内除臭和有机肥制备技术,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划建设8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列潍坊各县市第一。 坚持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共建共享

诸城市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打造新型乡村生产生活共同体。推进“三区”融合。出台《推进“三区”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三区”共建共享地方标准,规划建设了乔庄、大源等40个“三区”共建共享示范区,培育起了1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涉及农户80111户,主导产业总产值92.54亿元,主导产业面积18.7万亩。建设地理信息典型应用示范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乡村振兴“一张图”。

推进三产融合。突出农旅融合、种养循环、智慧农业等重点,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业+”等新业态,推进“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电商”“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康养”等多种产业融合模式,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28个、各类示范园区83个。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推荐争创国家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激励县。

推进要素融合。统筹利用政策资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十三五”期间,累计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8.8亿元,集中投向乡村振兴基础性、战略性项目,引导180家工商企业“上山下乡”,新建千亩以上现代农业基地34个。夯实人才科技支撑,加强与青岛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下乡入村”科技服务。建设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每年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300人以上。

推进利益融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社会资本权益,完善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让更多农产品增值收益和二三产业经营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华山榛园流转荒山土地建设2.1万亩榛子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深加工+仓储物流”产业模式,带动周边村庄3000多农户、6个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人均年可增收3.5万元。 (本版图片由诸城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杨凡、杜宗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