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酒神》

1496—1497,大理石雕塑,高207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华丽绚烂的大理石雕塑是米开朗琪罗在不到20岁时创作的作品,但《酒神》中传递出的简洁与逼真仍令人心生震撼。酒神是狂喜与无所拘束的象征,他以毫不在乎的神态举起一个大酒杯。他身体的重心在左肢,两条腿构成一种不稳定的平衡,酒神似乎已经微醺,微微靠在活灵活现的小萨提尔(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身上。

圆润、柔和、和谐的雕刻造型,直接与古典雕塑相呼应。米开朗琪罗深受古典作品的熏陶,在此雕塑中也明显借鉴古典范式。此外,这也是委托者枢机主教拉斐尔·利亚利奥的品位所致,利亚利奥本人是古典作品的专业收藏家。数月前,枢机主教偶然发现米开朗琪罗的另一件作品(现已佚失):一尊丘比特爱神雕塑。一名罗马古董商谎称此作品为古董,将其以天价贩卖给枢机主教。主教随后发现受骗,但也意识到创作此作品的艺术家卓然超群,即使尚不能超越古典艺术家,但至少已可与之比肩。由此主教结识了米开朗琪罗,并要求他创作了此雕塑。《酒神》是米开朗琪罗的卓越之作,大主教却不甚满意,在完成交付后立刻将其卖出。

米开朗琪罗,《圣母、圣婴与施洗者圣约翰》(亦称《皮蒂圣母》)

1504—1505,大理石雕塑,91×80cm

米开朗琪罗创作享誉世界的《大卫》的同时期,佛罗伦萨富翁巴尔托洛梅奥·皮蒂委托他创作了一件私人作品,即后人所称的皮蒂圣母。这件大理石雕塑是米开朗琪罗最私密的作品之一,不仅反映出艺术家对古典艺术的热爱,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雕塑家所采用的全新技法。圣母被雕刻得恢宏大气,几乎占据了整个圆盘的空间——事实上,看上去圣母仿佛是被硬生生地挤进了圆盘的空间之中,实际上圣母美丽优雅的头部是从大理石中突出来的,在面部旁边制造出大面积的阴影区域。她将圣婴紧紧抱在怀中,目光离开膝上打开的书本,极有可能是因天使宣布了耶稣未来的悲惨命运。艺术家借鉴了古典作品中婴儿的处理方式,圣婴的身体和肌肉分明。圣母左侧身后出现了圣约翰的身影,米开朗琪罗采用“浅浮雕”技法,呈现了完美的透视关系:这种极浅的浮雕技法由多纳泰罗在15世纪发明,可为雕塑打造出更强烈的三维立体感。

雕塑表面未经打磨,凹凸不平,有一种未完成之感,但米开朗琪罗确实完成了这件作品。实际上,此类雕刻大理石的方式,即刻意将某些部分粗糙处理,甚至使其开裂出现凹槽的方法,其实可制造出更佳的明暗效果,增强了动态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米开朗琪罗,《布鲁托》

1540,大理石雕塑,高9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的眼神傲慢犀利,头发浓密粗糙,脖颈结实有力,呈紧绷态,上半身穿着以搭扣固定的斗篷,与经典的古罗马皇帝雕像一致。米开朗琪罗受共和国官员多纳托·詹诺蒂的委托,为枢机主教尼可罗·里多尔菲创作了此尊雕塑(多纳托的侧面轮廓也出现在右肩搭扣上)。此雕塑被命名为《布鲁托》,即那个背叛并最终杀死恺撒的人。米开朗琪罗的这件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内涵,因它创作于独裁大公亚历桑德罗·德·美第奇被杀害的次日。1537年,他被堂兄弟洛伦扎乔刺杀。亚历桑德罗统治佛罗伦萨期间,佛罗伦萨人(包括米开朗琪罗本人在内)均将其视为独裁暴君。他的遇刺被佛罗伦萨人视为值得纪念之事。

雕塑作品被美第奇家族收藏,但大公弗朗切斯科一世担心此雕塑或许会被视为对独裁统治的颂扬,故命人在底座镶嵌了一块铜牌,并在上面用拉丁文镌刻了我们今天仍能看到的文字:“当雕塑家创作‘布鲁托’这座大理石雕像时,他忆起了布鲁托的罪行,便终止了创作。”这似乎是说明作品尚未完成,但其实这种“未完成”是普遍存在于米开朗琪罗大部分作品中的特色。

【本文节选自《佛罗伦萨巴尔杰洛博物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