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比亚迪曾经震惊业界的“广告门”事件吗?

5月14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的一纸裁定书,再次把这件曾经轰动一时,如今几乎被遗忘的案件拉回到公众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主要涉案人物,被称为“双面人”的李娟,如今仍在14年的刑期中。

据报道,比亚迪在长达3年内的时间里找了30多家广告公司做品牌推广,后者垫付的宣传费用高达11亿。

当时比亚迪方面发表声明称,李娟冒充比亚迪员工仿造了邮箱、公章等资料,与31多家广告公司和供应商等机构进行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人物李娟一面伪造高管身份和比亚迪合作,一面又去下游找冤大头。最终她以广告项目垫资等理由骗走1.75亿。这些钱全花了,渣都没剩!

3年时间里,李娟对外以比亚迪的名义,委托了31家广告公司,为比亚迪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了多次的宣传活动(包括与足球俱乐部阿森纳的合作)。

活动也办了,媒介也报道了,负责人也合照拍了,但比亚迪竟然对李娟这个人毫不知情!虽然广告公司损失了11亿,但比亚迪也是损失了信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关键人物李娟也已被判刑,但同时声称为受害方的比亚迪和广告供应商们却各执一词。

“比亚迪广告门”引爆之后,一家广告公司上海竞智曾发文质问比亚迪:“3年,这么大的活动量,这么声势浩大的品牌宣传,贵司,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几句

事情的经过比我讲的要更复杂一些,更多细节大家可以搜索“比亚迪广告门”自行脑补一下。

官方显然已经对此事盖棺定论,但受牵连的广告商和供应商们依旧在追讨比亚迪的责任。李娟虽然被判刑,但他们和比亚迪之间的账还没算清。

尽管法院主观上支持广告公司的诉求,但客观上,这些公司依旧拿不到自己的那份钱。外界质疑,喧闹一时的比亚迪“广告门”事件难道就这样宣布剧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