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资源是自然界中较为珍贵的矿产,被誉为“工业钻石”,从稀土中提炼出的金属元素可以用在工业的多个领域。一直以来,中国被誉为“稀土大国”,每年的稀土资源产量位居全球首位,出口的国家主要为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地区。

不过,近年来,随着稀土资源愈发珍贵,中国政府对稀土出口采用了“量减价升”,顾名思义为减少出口,提升必要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绝不仅有稀土这一个独特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实力也开始逐渐显露。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背景下,热门行业莫过于新能源,而新能源中的汽车行业更是“重中之重”。据有关数据统计,在中国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超过500家,其中不乏传统车企。

不过新能源汽车行业虽蒸蒸日上,但相比于传统车企,有一个较为致命的缺陷,续航里程。而弥补这一缺陷的关键在于汽车电池。目前,新能源汽车多用锂电池,锂电池的循环充电次数可达2000次,但满足不了续航需要。而要升级电池,就要升级锂电池的核心材料。

据悉,锂电池的核心之一为正极材料,生产此材料主要用钴酸锂,然而出于成本控制,钴酸锂此前多被便宜的镍代替,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要求越来越高,钴酸锂再次登上世界舞台。

据有关数据统计,随着需求增加,钴酸锂的价格在过去6个月期间提升50%,且增长之势不停。简单来说,钴酸锂将很快变为和半导体一样供不应求的“硬件”。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是钴酸锂大国,被西方矿企再次恶意中伤,5月12日,全球最大钴生产企业嘉能可的CEO伊凡·格拉森伯格表示,随着各国对钴材料依赖性提高,作为掌握钴材料绝对主导权的中国将很可能对西方矿企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施行“卡脖子”政策,为防止“断供”,西方企业要做好万全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格拉森伯格虽有造谣中国之嫌,但所表明的钴材料事实是毋庸置疑的。目前,钴材材料主要产地在非洲的刚果金,据统计,刚果金钴材料储存约为450万吨,全球60%以上的产量来自这里。而中国的先见之明促使中企掌握刚果金钴材料产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