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 《凪的新生活》

作者 | 拙棘

本号原创

老派启蒙知识分子在社交媒体上往往喜欢用这种照片:穿着西服或风衣,头微微上扬看向前方,满眼沧桑忧虑……这些意象传达的是他的西化立场,远超常人的思想眼界,以及悲天悯人的心怀……然后常配的个性签名是:只向真理低头。

这种“造型”、这种“人设”当然过于80年代了,如今看来显得滑稽。但知识分子确实只应向真理低头,这意味着,知识不能被工具化,知识就是目的本身,不能为了其他目的曲解知识。

这种话我们都不陌生,但听到这种话,我们想到的往往是知识和政治、知识和名利的关系。本文想谈一种负面色彩没那么明显,甚至许多人会觉得挺好的做法:老好人性格与知识之间的冲突。

老好人最怕起争执、闹冲突,在争吵发生时喜欢站出来息事宁人,而学术争论就是一种冲突。学术争论源于对真理的不同看法,而老好人站出来息事宁人并非源于他对真理的特定看法,而只是因为他想息事宁人。老好人是忠厚的,但没有学术原则,因此也可以算是一种乡愿性格。

但学术争论毕竟是“学术”争论,为了息事宁人,老好人也不得不讲出一番道理,而不能只是说“别吵了别吵了我们喝酒去”。常见的“道理”可归结为这样两类:相对主义;怀疑主义。

相对主义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你们表面上针锋相对的说法其实各有道理”:相对于某种视角、某种情境,某种说法是合理的;相对于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情境,另一种说法是合理的;两种说法都是合理的,关键是要认识到它们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视角、不同情境的,也因此其实没什么可争论的。

相对主义的任务是要解释这样一种现象: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主张其实并不矛盾。前面这些说法解释了“并不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看上去有个矛盾存在?难道争论者都比老好人愚蠢,看不到彼此的争吵是无谓的,看不到其实并无矛盾存在?但老好人不会费心去思考这个问题,他关心的只是尽快调和矛盾,而不是矛盾是否真的不存在,相对主义只是一个看着挺像样的、可以拿来一用的说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这种相对主义思路,比如“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A在特定使用场景中是垃圾,在另一种使用场景中是资源。鉴于人类社会有几乎无数种使用场景,因此几乎不会有什么东西是严格意义上的垃圾。也许我们还可以超越人类社会的实际使用场景,想象各种可能的使用场景,那就更加不会有什么东西是多余的垃圾了。——这说法似乎挺有道理。

但问题是,当我们说一样东西是垃圾时,我们几乎从来不是在说这样东西在任何可能的使用场景中都是垃圾,我们说某物是垃圾,隐含的前提是,“它相对于我(们)现实的使用需要来说是垃圾”。更不必说,即便考虑各种可能的使用场景,我们也还得思考把垃圾变成资源需要花费的搬运成本等。很可能,就算这东西在别的使用场景中确实是资源,等那个使用场景出现或者把它搬到那个使用场景中去所付出的成本,就已经超过它所带来的收益了。总之,在绝大部分时候,垃圾就是垃圾。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在有现实且成本低廉的“垃圾—资源转换途径”的情况下,“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才是一句富有启发意义的话。

接下来说怀疑主义。怀疑主义釜底抽薪地勾销了学术争论的基础:我们其实无法知道真理,因此为真理而争吵是无谓的;不如把握我们能把握的事情,比如把酒言欢。但和相对主义一样,学术乡愿同样不是真诚的怀疑主义者,他们只是把怀疑主义作为手段,以消解争吵。

认真对待学术的人必然会有思想棱角,有时难免会割伤人际关系。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性格并不适合用在学术场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