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坏书读过会代入,好书读过会思考。

近期读的书是《遥远的救世主》。晚上临睡时莫名地把书中人物之一刘冰和一首词对接起来。

那首词是南唐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刘冰这个人物形象,贪婪,自私,虚荣,无耻,还有赌徒的投机倒把和亡命徒的不择手段。用李煜的词给他竖墓碑,实在是玷辱了好词好句,但,就是那么切。

(一)一晌贪欢的过客

刘冰本是古城一个生意阑珊的唱片店主,寓居古城的丁元英经济困顿时售卖过自己珍藏的唱片给他。那个时候,刘冰大概率会觉得丁元英不过是他经商之旅中的一个过客。

却不知道宾主倒置,自己才是那个匆匆过客。

格律诗的几个创始人中,他最早接触的丁元英,却是辗转从叶晓明处获悉丁元英的能量。

洞察力不够,行动力却强,立马跟着押宝,搭上了格律诗的船。

这是刘冰悲剧的根源:他的投资不是基于调查分析判断,而是来自他的投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投机,就是商人心态,赌徒行为。格律诗发展起来,可以跟着水涨船高,一旦遭遇危机,那就四个字:风紧,扯呼。

用丁元英的说法,这是弱势文化的属性。

格律诗遭遇行业巨头乐圣的诉讼,刘冰和叶晓明冯世杰几乎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退出资金,把可能的巨额债务留给欧阳雪一个人承担。

然而这偏偏是丁元英设计了的进程,要靠官司打出血路,从乐圣碗里分一杯羹。

刘冰诸人,自己主动放弃了格律诗的千里江山。

(二)从天上到人间

在格律诗混日子的生活是刘冰最满意的生活。

宝马香车,西装革履,和各路商业精英寒暄客气;电话费,汽油费,甚至违章停车费都由公司报销。

对刘冰来说,格律诗就是供他吸血的水牛。即便在公司里没了股份,他还是要钉在格律诗的身上。

在这里,才能满足他过上精英生活的虚幻感。

但这种感觉随着肖亚文的出现就气泡一样破灭了。肖亚文自己有车,自己会开车,重要的是还懂法律懂管理,直接成为控股股东。

不但刘冰奢望的总经理的位子落空,甚至他都不被需要了。

更让刘冰倍受打击的,是格律诗转危为安,价值暴涨。

从占股13%的创始人沦落为仰人鼻息的旁观者,这个落差太大,简直是从天上到人间,太让刘冰不甘心。

所以,在丁元英递给他那个所谓可以改变法庭判决的文件袋时,刘冰下意识就攥紧了。

人的毁灭,都是从欲望释放开始。

以丁元英对人性的洞悉,他知道刘冰留下的目的不单纯,但这个人的破坏力有多强,他还需要测试。

他的这个文件袋,便是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刘冰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潜心做事,凭个人能力获得晋升机会。

一个是,以此文件要挟两家公司,开出他要的条件,一步登天。

刘冰选择了后者。

丁元英说过,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这是规律,是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很多人都会遇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选择。其实一念之后,是无数因素的综合作用:家庭、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宗教、法律、道德……这些因素的合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化属性是偏于强健还是偏于卑弱,决定了一个人的底线有多高,格局有多大,路能走多远。

芮小丹的死,让丁元英对曾和她相关的一切都产生了感情,他是期望刘冰能有份稳定的生活来源的。

他安排给刘冰的未来,刘冰永远不会知道了,在看见文件袋里是一沓白纸后,刘冰选择了纵身一跃,流水落花春去也。

只剩下旁观者的一声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多行不义必自毙

《春秋》里有一个“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郑武公的妻子姜氏偏爱幼子段,想要立段为世子,郑武公没答应,继位的是姜氏的长子寤生。

可是姜氏按捺不住一颗跳动的心,曲线运动,为段要求超出规制的封邑。

寤生,即郑庄公,答应了。

越制罢了,还不满足,又侵吞周边的城池。连大臣都说庄公:你这是打算把国家给你弟弟吗?要是我这就去侍奉他老人家了。

当然不。郑庄公在等时机。等段和姜氏膨胀到公然反叛,“将袭郑”时,庄公出手,名正言顺地收拾了这对母子。

段出逃,姜氏被幽禁。

史家对庄公颇多指责。

《左传》认为郑庄公没有尽到教育之责,纵容了弟弟的贪婪,养成其恶。

《谷梁传》更滑稽,要庄公“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儒家的部分思维是苍白的,这段历史中他们选择性忽略庄公和段在国家机器中的政治关系,把二人单纯以家庭血缘关系定性。兄弟打架,哥哥自然得担不是。

站在国家的层面看,庄公的行为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的行为,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损失。

贪婪的人会无休止地去填充自己的欲望沟壑,有了地位还要金钱,有了土地还要人马,有了财政权还要法制权,直到整个组织被他们掏空或霸占。

段如是,刘冰亦如是。

他们的存在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要不想核心组织被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就得主动的在可控范围内对他们进行引爆。

段在扩张领地时,郑庄公说过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因为它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金句,成为百姓自我警醒的道德律条。

然而,还是有人走在这条灰色的路上,段不是第一个,刘冰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