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姑苏小三房

这两周楼市成交还不错,从典型开盘来说,近几个公开开盘项目,去化率都超过90%。在4月底开盘的科技城的浅悦静庭,推出的247套高层,认购了220套,单价28500元/㎡。没有折扣,备案价及底价,也没有启动分销,去化率接近90%。同期,吴江太湖新城绿地江南映月,推出227套高层,认购了216套,开盘去化率95%,价格也是备案价23800元/㎡。
到了上周,相城区仁恒代建溪云雅园,5月6日加推,推出192套,户型140,160和190㎡,整体价格3.04万,累计认购了170套,也有90%的去化率。这项目也是无折扣,无分销。
从客户端,不少人又开始迷茫了,不相信新盘销售开始逆转。但是,置业顾问追访微信实打实的不急迫了,本来三天追一次的电话,也没有了。故而,很多群友在问姑苏,是不是该出手了啊?
其中蛮多人,咨询的问题满集中的,比如吴中太湖新城值不值得投。客观说,吴中太湖新城,规划起点还是可以的。规划立项的高度,确实突破了原来杂乱无章,缺乏长远的老思想。在落地项目方面,也学习了新区模式。集中资源,集中财力,先投入把基础建设打出版来。在住宅用地快要进入准现房的时候,又积极引入教育资源。再结合招商,把产业故事闭环了。所以,吴中太湖新城,可以说是过去和未来,吴中唯一可以说的出故事,城市界面有机会PK园区的板块了。这是吴中的门面。
好,背景介绍完了,对于政府的基建雄心的背书,招商引资的力度,还有开发商引入区域总部的决心,包括产业勾地,引入医院的规划。上述这些肯定已经征服了不少客户,加上正南湖景资源,确实是稀缺不可再生。
可是,问题是,上述所有的一切,真的还能让客户相信嘛。在过去吴中区大部分区域房价与园区湖东几乎没有差异,可随后的10年,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拉大。客户今天的投入,真的不会被辜负吗?
新区科技城,众所周知,新区集全区之力砸出来。姑苏一个猪队友,当年实在买不起新区核心区域的房子,没办法只能被迫外溢,选择了金茂府。注意哦,是刚需被迫选择,现在的回报也是肉眼可见,整个家庭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可当时,他有几个备选的,吴江太湖新城,吴中区木渎,结果证明,选择大于努力。
新区选择卖狮山的土地,把全区的财政的大头,全区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源都砸到了科技城。科技城从一个背山背水的飞地,硬生生砸了出来。原本姑苏以为差不多到头了,老机场路以西要进入“内卷”了,没想到新区政府硬生生,又把南大砸落了地。给硬生生把通安的地直接以编外的形式,扩充给科技城。
吴中太湖新城房价与新区科技城基本一致。看下两个板块大体的项目售价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投资者,肯定会冒出来这个疑问,会不会又出现选择大于努力的结局?姑苏把给几个群友的建议,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集地铁站、商业体、地下车位、城市休闲空间一体的超级地下空间,成功概率很低
对于商业而言,在苏州这种二线城市,郊区新城做高容积率商业是非常危险的,成功概率很低。有人会反驳,吴中永旺不是非常火嘛?而且永旺在选址的时候,周边城市氛围,居住小区还很低。
永旺对国内商业而言,不能说永远无法超越,至少目前,多数国内做商业的只能仰望。
举个例子,新区永旺几乎和狮山龙湖天街同期开工,可永旺都开始运营赚钱了,龙湖距离开业还有2年。龙湖做mall在国内也算领先了,在内部做完全面对标永旺的研究后,只能叹服。
另外,永旺就是不做高计容积率的典型。大量的地面停车,简单的动线构造,基本舍弃地库,核心的目的是快速营造,早完工,早开业早收益。不像国内开发商,不捆绑住宅,通过卖房来赚回土地款。永旺在日本是经历过地产泡沫的,认为如果住宅卖不掉,那么沉淀在手里的住宅土地就是负债。(的确不适合在过去10年城市依旧在快速扩张的中国)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正式因为不追求竖线的高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因此配置的大量地面停车位,让永旺的辐射客户群可以车行来。所以,永旺的客户实际覆盖半径非常之大,它根本就没有想过依靠地铁导过来客流。有点匪夷所思吧,作为日本的商业,在日本都是对地铁,城铁非常依赖的,但是到了中国走的是老美的模式。
说下地铁,对于地铁商业的推崇,来自香港。屁大的地方,都是高容积率,竖向商业。我记得早年去 the one,看了11F的商业中心,让我目瞪口呆。
对于国内,一个垂直的地下商业,规划合理,招商,运营都做成功的,客观说,凤毛麟角。做商业太需要沉淀了,简单说如果这个场子,没有背书,大量品牌商家是不愿意进的。尤其对地方国字头企业做的一些“天马行空”的商业,多数有规模和单坪回报要求的商家,其实被伤的多了,现在都持有保守态度了。
这里可以分享下苏州的地下商业。
成功:园区湖西星海广场,体量真的很小,小型餐饮为主,地铁口,做点亲民餐饮还有活路,已经算非常成功的,亲子早教+餐饮为主。
失败:新区索山广场地下商业-新悦汇。早在2015年,就宣布其地下1F有2万方商业,可估计连新区人都不知道这个存在。这个商业够便利了吧,1条轻轨,2条地铁,自带475个停车位。结果6年后,只有一些租金承受力极低的教育机构。
第二,人口的密度太低了,入住率尚待观察
人口密度高,会带来很多利好。通常,在苏州,三层的社区商业很难活,内街式商业基本死。但是如果这些商业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那完全是两个逻辑。
园区沈浒路,雅戈尔未来城,中海湖滨一号,和风雅致这块。沿街社区商业开的满满当当,三楼的铺子都开出来了,且租金不便宜。虽然这个组团距离湖东甚至湖西的购物中心非常近,但是这里两个社区型的mall,都开的很不错,一个是商业完全不懂的中锐的社区mall,一个是N年的邻里中心。
最关键的是,雅戈尔的国际中心,就是一个完全没有章法的内街型商业,都开出来了。原因很简单,超高的入住率,超高的楼宇密度,人均商业面积非常低。所以在这个小板块,很多商业逻辑就通了。

对标吴中太湖新城,现阶段什么样的客户在买呢?大多数是资产配置型客户,简单说,就是先买资产,买入有前景的板块,投资比重大于自住的比重,至少交房后短期内入住概率不高。尤其是,友新高架以西的板块,这里的人口密度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不会高的。
第三,总部经济和产业链落地,效果有待检验
在吴中太湖新城的规划编制,和实际的招商引资中,设计了很多准入门槛。医疗条件,学校,区域总部等,当局希望在产业链条上进行配置,完成人才,尤其是产业链拉升。
姑苏作为苏州人,当然希望吴中能够成行,符合招商预期。但是客观说,这个区域根本不适合做第三产业的总部基地。
首先,政治地位,几乎没有。姑苏分享一个政治地位带来的好处的例子吧。近期猪队友和我讲,苏州疫苗还蛮紧张的,有点保二次疫苗优先接种的味道。很多朋友现在去打第一针,都打不到。可隔壁的上海,姑苏这周刚打,从停好车,排队登记,到打完,一共才花了20多分钟。同时6个接种窗口,根本不需要预约,随到随约,随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地位更重要的大上海。
再比如说,金融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它在国内金融地位杠杆的啊。去北京看看,全国各种金融大佬击破头去抢一个金融街盖的办公室,不光买不到,连租都根本很难租到了。亚投行成立了,要办公地点,没办法,金融街只能自己腾了点办公室给人家。金融街在重庆,当年重庆给一个片区让金融街自己做规划,前提是把各种银行总部弄过来,金融街一声令下,全国各种金融全部认购一栋楼,顷刻间CBD成型。吴中太湖新城,姑苏怎么觉得身板有点虚呢。
以上就是针对咨询是否可以投资吴中太湖新城,扩编加吐槽版本回复。又到了选择的时候,一个新区科技城,一个吴中太湖新城,一个吴江太湖新城,未来是历史重演,还是压对了宝?姑苏衷心希望,苏州的各个新城都能成功,都蒸蒸日上,但是普通百姓或许一辈子就那么一两次机会,你们赌得起吗?

声明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嫌侵权请及时联系告之,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