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赋予孩子生命之人,反之宝宝是父母血脉传承生命延续,家风和家族从古至今都是生活里重要一环,尤其是古代封建社会讲究血缘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室高官普通百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皇位也要传给儿子,父系社会之下男人地位高,作为一家之主负责整个家庭收入和开销。

在古代三从四德里就有在家从父这一条,也就是说未出阁以前要听从父亲的话语,还有子不教父之过也是点明父亲的重要性。

而且孩子嫁娶也是由父亲决定,总之在封建社会下父亲就是家庭顶梁柱,也是话语权最高的人,现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父亲同样是教育的重要一环。

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父亲的称呼是家君,也有家父、阿翁的叫法,随着时间流逝现代社会也改变了称呼,粤语里叫“老豆”北京话是“老爷子”。

普通话中一般情况下喊“爸爸”或者“爹”,那你知道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拆开看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有人认为爸妈是外国传进来的称呼,实际上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广雅·释亲》中记载:“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所以并不是舶来品。

《广韵》里提到;“爹,羌人呼父也”,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称呼,后来通过联姻等等方式民族融合文化传播,爹的称呼就流传开来。

拆开来看就是“父”和“多”,父当然就是父亲的意思,多就是多子寓意。

封建社会下处于农业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才是主流,除了权贵以外大多数都是农民,劳作收获粮食才能生存下来。

而男女天生在身体结构方面就有差异,基于这种背景条件之下多生孩子能增加劳动力为家庭减轻负担。

那时可能不讲究优生优育,奉行多子多福观念,孩子越多意味着家族兴盛也代表日子过得好。

“爸”这个称呼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拆开来看,上面是父字,下面是“巴”,有粘着和附着之意,也就是依附。

上面提到封建社会里父亲是一家之主,孩子们都要依附生活,父亲往往是孩子偶像,双方黏在一起才能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字既体现出父亲的家庭地位也阐述了父子关系,不得不感叹老祖宗智慧确实深。

现在爸爸是普遍称呼,不过“爹”字更符合中国古代人的向往,多子多福构建庞大家族延绵后世,所以古人其实更习惯称呼“爹”,显得更加庄重。

相比之下爸爸显得亲近。在如今社会不再讲究封建制度下严苛称呼,更加注重亲子关系和教育问题。

若还是用早期那些区分尊贵卑贱的繁文缛节,可能会造成关系紧张的家庭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是负担,甚至对他今后的性格塑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当然,这里指的是封建行为,爹只是个称呼。

今日话题:你喊父亲叫“爹”还是“爸爸”?

国学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