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喻正元画

#畅游宜宾#笔者不懂美术,更不会评价画家的作品。但喻正元老师的这副国画《宴戎州杨使君东楼》,却让我从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宜宾东楼和宜宾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美术作品的无穷魅力。

这副画真是内容丰富、美不胜收,感觉它是了解宜宾历史文化内涵的一个窗口。我作为一名绘画门外汉,只能从游客或读者的角度,谈谈读画后的几点收获。

读画“宴东楼”,了解大诗人杜甫。

喻老师的这副国画,展示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五言律诗《宴戎州杨使君东楼》描写的宴席场面。画家用隶书将全诗的内容写在了画面右上角: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

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诗的大意是宴席场面太壮观,太美妙了,诗人忘掉了自己年老而又多病,十分投入地参与其中。

席间有许多美女唱歌、跳舞和演奏乐器,任意点哪个曲子都能熟练地伴奏起来、唱起来、舞起来。

喝的是深绿色的春酒,品的是淡红色的新鲜荔枝。但,一听到悠扬的横笛声,诗人又回到家国之忧和羁旅之愁的心绪上来。

看这副画,读这首诗,令人想到杜甫戎州之行和大诗人的一生。

杜甫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都在朝廷里做过官。杜甫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写出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但由于社会不稳定,杜甫的才干无以施展,终身未被重用,一直颠沛流离。

50岁的时候,他流落到蜀地成都,依靠任蜀地节度使的朋友严武,任过节度参谋等闲职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来源。

几年之后的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由于靠山严武去世,杜甫决定离开成都,携家带口回到老家河南。其实,早在两年前,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就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梦想。

这条回家的路,两年后终于得以成行。于是,杜甫一家人乘船沿岷江东下,六月到达戎州。戎州杨姓刺史在东楼设宴招待大诗人。

杜甫后来还写有首,回忆在戎州采摘荔枝的情形。可见,杜甫一家人在戎州至少待了几天。

杜甫此次回家之行,处处留诗,这些诗成为他一生中的“晚熟”精品。在走走停停中,留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等金句。

后来杜甫还没有回到老家,就在途中湘江去世了。

读画“宴东楼”,感受美术作品无穷魅力。

喻老师所描写的场面内容太丰富了,很有味道。可见,此画是喻老师在理解了杜甫诗意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动笔的,在构图和人物设置上颇费心思。

主要描绘对象杜甫和杨使君,他们的位置、高矮、动作,以及官服的样式、服务员的位置等,都是有讲究的。谁是领导,谁是下级,谁是诗人,谁是地方官员,看看画中的人物服饰和动作表情,就能一眼看得出来。

主要人物和周围的陪衬舞女、佣人以及设施、用品,都有一种响应和平衡关系。比如,既要表现歌舞热闹场面,又不能喧宾夺主,四舞女的动态洽到好处。

乐器笛、笙、琵琶、七弦瑶琴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乐器融为一体。左盆景右香炉,既是构图对称稳定之需,又可烘托东楼陈设气氛。

杨使君一侧两侍女,手托春酒、荔枝,杜甫一侧一男侍从,既使画面平衡,又有对比作用。

窗边帷缦实用和装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语言。窗户右边画出帷缦外形,呼应左边,留出大片白用以书写诗文。

画风小写意和工笔结合,注重线条的组合和表现力。至于作品在笔法、用墨、用色等方面的特点,我就说不出一个道道来,感觉是洽到好处,看着舒服。

读画“宴东楼”,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宜宾。

画面表现的场面盛大,两人喝酒,就有十多人为其服务,充分说明,宜宾这个城市在唐代,就已经很发达、很繁华、很文明了。

据史载,唐代的戎州,所辖140多个县,包括今天四川、云南、贵州的很多地方。戎州,是管理西南边关的一个重镇。

杜甫受到杨使君的如此热情的接待,可见杜甫作为一位诗人,影响力和名气是很大的。

杨使君要接待他,并非因为杜甫是工部员外郎之类的落魄宫员,而是因为杜甫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所以宜宾,历来是一个爱文化、爱诗歌的城市。其实在东楼喝过酒、作过诗的何止是杜甫。

很多大名人、大文人都在宜宾饮过酒、作过诗,只不过没有把“东楼”二字写进标题而也。

大诗人岑参、陆游,政治家诸葛亮、韦皋、范成大,大文豪苏东坡、黄庭坚,明代大名人周洪谟、杨升庵等等,都到过宜宾,写过宜宾。

宴席上少不了酒,“荔枝绿”的品牌古已有之。宜宾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堪称“诗酒第一城”。

喻老师的这幅画,值得看的内容还很多。可谓载满宜宾文化的“盛宴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迁建于宜宾大溪口的宜宾东楼(刘晓川摄)

来源:美游宜宾 作者:李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