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浩

悠悠古韵停留在青石板铺就的大街小巷,停留在飞角重檐的古建筑,停留在热情好客的居民心中。千年古镇背后的故事,令人遐想、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今年的夏天,注定与往年不一样。趁着大好时光,出门感受一下夏天的气息。车,停在游客接待中心,沿着江边游步道漫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江古镇全景

在游步道上蜗行,脚下那条江,便是横江。我国的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流,但这条江偏偏要从南向北“横”着流。它古称朱提江,又名戈魁江、石门江,也称关河。

清晨,久违的朝阳驱赶走了连日不断的阴雨,拨开了浓重的云层,伴着和煦的微风斜照在川滇边陲的小镇上,温暖大地,滋养万物。放眼望去,横江这座古镇概貌完全收拢在我的视线里,就像一件古朴珍贵的收藏品,正在春风和暖阳下展现出自己独特而美好的身姿。

眼前的横江镇,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于此,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川南古镇。古镇因发源于贵州省威宁草海,横跨川滇黔三省,全长307公里从南向北横着流向的江而得名。她位于川滇结合部、叙州区境南端,距宜宾市区42公里、叙州区政府所在地34公里、云南省水富市区14公里,与云南省水富市向家坝镇隔河相望,自古被誉为“川滇咽喉”。全镇面积182.37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6万余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首批特色小镇(川滇商号)、四川省文化特色小镇、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宜宾市中心镇。境内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横江古镇、省级森林公园石城山、国家级传统村落金钟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城山岩墓群、十万亩石城山现代蚕桑示范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向家坝水电站复龙换流站现代清洁能源基地。

一、古牌坊

走进景区入口,迎面大老远就见到了“古镇横江”的高大牌坊,这是象征横江大门的古牌坊。

横江古镇的古牌坊正面

“古镇横江”四个古朴刚劲的红色大字,出自于横江籍的全国著名书法家李代煊老师之手。再凑近一瞧,牌坊四根柱子各写一联,其一右联:日照横江波光万点迎远棹,其一左联:春临古镇千家院落著新粧;其二右联:朱提江上水陆码头喜看万家灯火,其二左联:秦驿道中川滇门户纵观千古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江古镇的古牌坊背面

牌坊背面,是著名书法家张兴明老师手书“通昭益蜀”四个大字。四根柱子上也各刻一联,其一右联:两省通衢江中帆影常伴船歌去,其一左联:三区界地道上马帮总随驼铃来;其二右联:蜀国边陲秀水灵山开画卷,其二左联:华夏名镇高情雅意写风流。

在古牌坊的正对面,一句“横江古镇欢迎您”的广告词,彰显出古镇人的诚挚姿态和淳朴,我的心不觉瞬间激动起来了。如果说平时来到这里,那仅仅是因为工作、因为责任;而这一次的特别周末行,却是因为我对夏天横江的那份喜欢、那份牵挂、那份深情。

二、古街

横江古街

穿过小广场的巷道,不觉之间就来到石灰楼旁的实惠面馆前,这便是小街的十字路口,也是古街的始点。

古街,其实是一条老街,又名“小街”。它是从石灰楼到朱家民居的一条宽约两米、长约一千米、全是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清代就叫小街,后来在民国时期改为民权街,解放以后,人们又恢复它叫小街。

横江古街

我从实惠面馆向前漫步,一边行走,一边打量着这条街的路面的建材、两边的墙壁、建造的工艺,还一边与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闲聊。自我踏入这条小街时,我感到了每块丝丝相扣的老青石板,都仿佛藏着一个个古老又神秘的故事,在古朴中透着典雅,在典雅中又彰显传奇,在传奇中更蕴含希望。当我走了五十米时,一栋古老建筑突然间映入了我的眸子。它的横匾、木门、青砖、绿瓦,都非常特别,这里便是小街里有名的陈家大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家大院

陈家大院位于旧地名的望嘴,原是横江天主教修女的住房,属于川南典型的小四合院。院内有一个小天井,长有一棵无名树,培植无数的花草。我一走进大厅,熟悉我的服务员主动热情的上前招呼着:大哥,您好,您又帮人订房吗?请随便看,楼上楼下都有房间,底楼大堂的那间是最大的,每一间的价格都很便宜的……

也许是养在天井里的花香,也许是小街上吹过来的香,我闻到了一丝丝清香,我好似真的有些醉了。

出了陈家大院,沿着被雨水冲刷干净的石板路向前行走,往上走是小街原来的鲜肉市场,再往上走,就是明善堂。明善堂的前面,便是赫赫有名的“炳昌祥”商号。

炳昌祥商号

炳昌祥,是横江的老字商号货栈,是人和马帮的货物交接地,它建于清代中期。八字大门,门口有五步石梯,房屋结构是小四合院,面积约八百平方米,两面的外墙上有绘画,窗子是用石灰勾制的拱形,非常独特。货栈的货物是从云南昆明—昭通—盐津—普洱渡—滩头—四川叙州区捧印—横江,在到达横江后,货物又经过船运至水富—安边—柏溪—宜宾。云南下来的货物主要以滇铜、烟草、花椒和中药材为主,宜宾上去的货物主要以白酒、盐、布匹和日用品为主。

据记载,此房屋主人是陈保斋,是当时横江的一个大绅粮,后因吃大烟而衰败,房子是他父亲于清代晚期修建的。后来由商人侯从阶经营,此人于1950年去世,房子后收归国有。

沿着青石板路一边向前行走,一边还臆想着炳昌祥当年的繁荣与兴盛。是啊,商号老了,商号里的人老了,小街也老了。轻轻踱步,每一步都好象能够感受这古街的脉搏。

三、古院

走出炳昌祥,不知不觉来到享誉省内外的古院落之一的朱家民居大门口了。

“巷往成都,院来横江”。来横江旅游,那一定要去看院落。目前横江古镇上还保存有大大小小32个古朴较完好的四合院,以朱家民居和肖家公馆为代表。

朱家民居

朱家民居,原名“石城别墅”,位于小街头与东寺门前街跪香楼交接地段,是一座花园洋楼公馆,又名“朱公馆”,被称为“川南最大中西合璧建筑”。它建于1935年,占地二千四百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三百余平方米,是横江开明绅士朱光德修建的住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八字型外朝门前,大门上方挂着“朱家民居”四个大字的横匾,左右门枋挂有对联,上联:东西院落读一部川滇百年史;下联:秦汉栈道寄八方宾朋万古情。横匾和对联均为全国著名书法家李代煊老师书写,对联的创作由周基华和任坪两位老师完成。

我拾阶而上,进入外朝门内,右边是一楼一底的门房,据说是当年朱家的马夫、侍卫、随从、厨子等下人居住的房屋。左边是一块空地,四周栽有许多鲜花,中间长有几棵硕大的风景树。一条约四十步的石阶斜斜地直通公馆的内朝门,每二十来步间有个小平台,石阶两旁是齐膝的万年青。

来到内朝门外,内院由一道高高的青砖围墙将公馆分割成为两部分,石大门上题写有“石城别墅”四个楷书大字,左右石门枋挂有对联一副,上联:石城山月觅楼台静雅;下联:朱提涛声诉古道沧桑。横匾和对联,均是邀请李代煊老师所书。其中,对联内容是邀请郭道敏老师所撰。

朱家公馆院落

走进内院,整座民居是依势而建、前低后高,庭园有院墙相隔,四周花木繁多,最耀眼的是两棵百年黄桷兰了,据记载是当年朱光德从法国引进栽种的。

在内院前左方,是民居的主体洋楼,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为一栋仿西式风格的民国建筑,走到前厅门,它是两扇厚重的木门,进入前厅便是一面硕大精美的法兰西落地镜,既可正衣冠,也可作屏风。再往里,有过厅、客房、正厅、居室,在正厅两侧,为朱光德后母和朱光德夫妇的卧室。穿过楼后的天井,是厨房、杂物仓、储藏室等。正房的两侧,分别有转角木梯上二楼,在左侧木楼旁,有一根百年黄葛树的根串扎于青砖围墙上,主干虬曲苍劲,根深叶茂,枝柯交错,浓绿如云,葱茏劲秀,自然成为了一道风景,煞是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家公馆小碉楼

在内院右侧,是一栋小碉楼。碉楼高二十余米,共五层,面积二百余平方米,是洋楼竣工后次年为防御外敌骚扰而修筑的。小碉楼下有一道小门,上为青瓦屋面,下段青石砌墙,上段为实砌砖墙,墙的四方辟有射击孔,第三层特设有突出于楼外的投弹孔。整座建筑,是集中西式风格于一体,相得益彰,尤具民国建筑时期的特点。

横江解放以后,由开明绅士朱光德的儿子朱大文将整座民房捐赠给了人民政府,作为了政府办公用房。其胸襟、胆识与远见足以看出朱家人绝非等闲之辈,也绝不是靠一代两代人就能积淀和酝酿出来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代卓越富豪,豪宅及豪宅里发生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遐想。

走完小街,站立在横江中学校门口,校园里飘来了一阵阵的花香。此刻,我的思维好象凝滞了……穿过文明示范街——民主街,走过繁华的十字街口。我来到了另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席珍公馆。

肖席珍公馆

站在顺河街口,认真打量着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私人公馆。它位于关河东畔,坐西向东,前临正义街,后滨横江河,由老院子、新院子和洋楼(也称关河别墅)组成,占地约四千平方米,据说是修建于1920年前。

眼前的古建筑,就是当年雄踞金关二河,威震川滇两省的肖席珍司令的洋楼,它是公馆的一部分,石砌台基,高九米左右,原本有青砖青瓦楼四层,后被人拆除了一层。

据史料记载,肖席珍是横江人,曾任清军叙州府团防局第一任室长,北伐时期为滇军蔡锷部排长、宜宾县南路总办。同时,他也是刘文辉、刘文彩拜把兄弟,曾任团务总办兼保商大队长、筠连县县长、屏山县县长、金关二河清乡司令。

从顺河街拾阶而上,走三十步石梯,便到了河边的大门口。我推开黑色厚重的大木门,打算从内坝到天井,从底楼上二楼,从二楼往三楼,慢慢地、仔细地欣赏这座百年建筑。

洋楼,总体呈方形,在底楼从前厅向里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也叫太平缸(消防池),在天井四周共有九间房屋,解放前一直出让给国民政府盐税站办公。从底楼上去,二三楼都是转折木楼梯,楼梯是黑褐色,地板和走廊是枣红色,窗框是深蓝色的。二楼为当年肖席珍夫妇及子女的寝室。三楼为客房,布局与二楼大同小异,据说,民国时期盐津保商江赢州和戏曲名家曼秋都曾在三楼客居过一段时间。由于古镇临江而建,地势较低,自从洋楼建成之后,因台基高大坚实,可抵挡洪水漫入街市,使得灾情减轻。

肖席珍公馆内观看关河

倚靠在三楼的走廊栏杆上,打量着肖公馆,虽然早已人去楼空,但无论是从它的修建位置、它的建筑风格、它的功能布局,还是从它的内部结构、它的房间设计、它装饰工艺,依然能感受到它当年雄风的余韵、想象到它当年喧嚣的情景,无处不让我感到惊叹。

四、古巷

与古院对话完,信步走向了古镇里最具代表的古巷——流场巷、流河巷。

从中心街转向镇老年协会吊牌处,是流场巷起始点。流场巷,又名牛场巷,以前为商人交易牛的地方,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位于中心街和后街之间,长三百余米,宽一至三米不等。

流场巷

伫立在幽静又狭长的小巷口,巷子里迎面吹来了微风,这春风不急不缓,且还夹杂着从周武山上飘来的菜花香,可闭上双眼深深地呼吸和享受。缓步向前而行,在那高高的围墙上,艺术家们将作品呈现于此,是那么的生动和贴切。仰看那挂着“开心果屋”“干面水面”的老房子,屋檐古朴,青砖砌造,围墙上长有绿萝、藤蔓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流河巷

流河巷,是古镇里保存最好、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古巷了。也是位于中心街和后街之间,长三百五十米左右,最宽处二米,最窄处不足一米。小巷中有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其中最具代表要数桂圆林、南通商号、雷家大院。

游客留影

五、古码头

过了揽江亭,顺着河边游步道,来到高石梯。站在高氏盖碗茶园旁,俯瞰石梯。石梯,依山就势,顺坡而建,有些倾圮、毁坏了,但不穷窘,依旧可以行走,高低不平中透露出沧桑与宁静。

横江古码头

这码头,在顺河街外约一百五十米处。它,是由数百块褐红色的条石和无数个鹅卵石依次向下堆砌而成,每块条石长约二米,宽三十至五十公分不等,鹅卵石大小也不等,依就着河滩缓缓地平直延伸至江面。

江边的唯一渡船,静静地停靠江面,耐心地等着过往的行人。不远处正在建设的横楼大桥,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那么雄伟壮观。在不久之后,这横渡船就将退出历史舞台,是啊,就是这座古码头,承载了多少人好多好多的回忆,有欢乐和痛苦,有团聚和分别,有舒坦和疲乏,也有宁静和惊恐,有希望和迷茫,甚至是死亡。

斜阳从横楼大桥的塔吊上射了过来,照映在停靠江边沙滩上的那条驳船上,似乎看见有一群纤夫从驳船上走下……

“四川省非遗”关河号子

来源:酒都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