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英国际音乐节进行得热火朝天,各种不同乐器的专场表演都精彩纷呈,不知道大家都感觉怎样呢?

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家走进我们的视野。5月11日,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中国古典吉他第一人杨雪霏接受了欧洲时报的专访,让我们领略丰富多彩的音乐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杨雪霏本人提供

"开路者": 艰辛孤独与幸运感恩并存

提到杨雪霏,就不得不提她的“第一光环”:

  • 第一位以古典吉他专业进入音乐院校学习吉他并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

  • 第一位取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ABRSM) 全额奖学金的古典吉他专业以及中国留学生;

  •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荣誉院士,每年仅一位的“院长奖”获得者

  • 被英国权威电台Classic FM列入“世界100位最佳音乐家”;

  • 被《BBC音乐杂志》誉为“世界顶尖古典吉他演奏家”

  • 被《留声机》杂志赞誉是“新一代创新吉他曲目的先锋”;

杨雪霏坦言,作为“第一”并不是为了当“第一”。万事开头难,没有前路指引的她,从坚持着自己的音乐爱好,到进入音乐学院接受教育,再到走向世界舞台开创事业,一步一步闯出来,“一不小心”变成中国古典吉他界的开拓者

七岁时的杨雪霏还是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一名性格活泼、淘气爱玩的普通小学生;身为老师的妈妈为了让女儿文静点,将她送进了吉他培训班。

在那个流行手风琴的年代,杨雪霏甚至不知道面前这个可以边弹边唱的乐器叫“古典吉他”。

图:维基百科

(古典吉他又名西班牙吉他、西班牙古典吉他;是尼龙弦吉他之一,属于弹拨乐器。)

虽然只是业余爱好,但是全班最小的杨雪霏学得最快,很快被老师带去了“中国第一届国际吉他艺术节”进行参观表演,在这里收获了国外音乐专家的极高评价,十岁的杨雪霏第一次有了做音乐家的梦想。

不同于许多出身世家的音乐家,杨雪霏家没有从事音乐和艺术行业的人,父母都是老师,哥哥是北大的学霸,没人知道“当音乐家”是什么概念。

于是她放弃了重点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的保送,想办法进了当时并没有古典吉他专业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成为了一名境遇“尴尬”的自费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英伦圈直播视频)

父母并不赞同女儿的这个决定,在那个“包分配”的时代,选择一个没人知道、连老师都是外聘来的专业,毕业了也没法分配去乐团工作,甚至不知道能否拿到毕业证,前途未卜。

可小小的杨雪霏受到专家的鼓舞,加上些许的青春逆反心理,竟一路咬牙坚持下来。不同于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资源爆炸的今天,那时国内的音乐资源非常少,无论是登台演出,还是曲谱、CD,都要靠自己一步步摸索。

“从未有人走过的路,靠自己去开辟”。附中毕业后,杨雪霏顺利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18岁的她渐渐懂事,儿时的光环慢慢消失,踏入成年人的世界,未来做什么?前途在哪里?现实问题一个个向她袭来。

图:杨雪霏本人提供

今年是杨雪霏来到伦敦的第二十年。

大学毕业后,她拿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ABRSM)的全额奖学金来到伦敦,在欧洲音乐的悠久历史和传承中不断学习进步,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在每段经历中不断成长。

当被问到艺术生涯中对自己启发最大的事情,杨雪霏笑着说,只有武侠电影中的主角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开窍变得武功高强。

但是自己这么多年上的每一节课,听的每一次音乐会,和其他音乐家的每一次合作,都沉淀积累成了最珍贵的宝藏,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在最迷茫困惑的时候也得到了许多前辈真诚的帮助,自己都记在心里。

做好中国音乐,与世界撞出火花

此次音乐节上,杨雪霏不仅带来了极具英国风格的Beatles(披头士)作品改编和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专门为吉他所创作的中国曲目。

还与荣获15座格莱美奖提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伊恩博斯特里奇(Ian Bostridge)合作演出《Songs from the Chinese》(来自中国的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被BBC赞誉的世界顶尖演奏家,竟被父母担心就业

视频:英伦圈直播

在演奏中西方不同曲目时,杨雪霏说,英国的作品大多情绪内敛,和英国天气、人的性格都有关系。英国的文化历史都影响其音乐的发展,因此英国音乐中很多东西不是直接的,有很多细节可以挖掘。

中国音乐的特色就是诗情画意,讲究韵味,相较于西方音乐,感性的部分比较多,对于演奏者音乐表达上的要求更加细腻。

被BBC赞誉的世界顶尖演奏家,竟被父母担心就业

视频:英伦圈直播

现如今,音乐中跨界、中西融合屡见不鲜,杨雪霏认为这是个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好方法,也是必经之路。

她说,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融合是必然的,和整个时代也相契合,好的融合也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杨雪霏本人提供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外国人是为了讨好中国市场而研究中国文化,杨雪霏希望不久的将来,西方大部分民众可以对中国音乐打心底里产生兴趣

她坦言,推广工作不好做,而且从历史发展来说,中国音乐确实没有欧洲音乐在全球发展得好,其部分原因是曲目有限。

“还是得先做好自己”,她强调道,只有把中国音乐做好做精,才能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真心去了解和喜爱。

“小众”与否 因兴趣学乐器终生受益

吉他人尽皆知,但提到古典吉他,知道的人却少之又少。杨雪霏笑谈,古典吉他不仅在中国小众,在全世界都小众,但吉他本身却又很大众。

“古典音乐本身注定就是小众的,但当然,这都是相对的,对比流行文化,古典必然小众”,对比动辄上万人的流行音乐会现场,古典音乐厅一般对多只能容纳几千人。

古典音乐是过去时代的精华、沉淀和验证,有时和现代世界略有脱节,难以产生共鸣或也是它小众的原因之一。

杨雪霏补充道,小众不等于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有观众喜欢就好。即便如此,作为古典音乐家,她认为仍有责任推广古典音乐,坐以待毙、自恃清高的心态不能有,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音乐质量,在机遇来的时候才能稳稳抓住。

图:百度百科

谦虚的杨雪霏其实一直有着很多“迷妹迷弟”,话不多说,上图~!

(以下图片均来自知乎、bilibili)

很多学琴的朋友也把杨雪霏作为自己的老师和榜样:

(以上图片均 来自知乎、bilibili )

在音乐教育方面,杨雪霏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天赋和努力同样重要,对音乐的理解表达与重复辛苦的练习缺一不可。

杨雪霏感叹,在现如今竞争激烈的音乐行业,只有天赋好,肯努力,又运气不错的人才能有一席之地,这是残酷的事实。

杨雪霏认为,好的老师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能过度依赖,除此之外其他很多时候还是靠自己。

自己一路走到现在也是因为对古典音乐的挚爱与执着,自身的天赋加努力,还有一定的运气,一个也少不了。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很多家长都带着目的让孩子学习乐器

风趣幽默的杨雪霏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变得亲切耐心又语重心长;她说无论是乐器画画舞蹈等艺术课程,还是学校里的语文数学辅导班,首要条件是孩子自己感兴趣,强迫的学习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烦恼和争吵。

“每个人都需要精神支柱,而音乐给人带来的平静满足才是学习乐器的目的”。

回中国演出因疫情在宾馆隔离期间,杨雪霏因为时差睡不着时,和朋友聚会聊天时,悲伤孤独或者幸福快乐时都会弹琴,用音乐表达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是终生的追求,学习乐器不是目的,而是情感的流淌和灵魂的升华。

作为一名女性吉他演奏家,在全球巡演中奔波,漫长旅途中频繁倒时差等都格外消耗精力;但杨雪霏从未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

她认为自己在有高质量演奏技巧的同时,情感表达上更细腻,乐器本身不需要过多的体力,作品的力量来源也不是身体的强壮,而是心灵的坚毅。

感谢杨雪霏老师为中国古典吉他事业作出的贡献,也希望她能够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好作品!

看杨雪霏精彩演出回放,快戳中英国际音乐节完整版视频:

https://space.bilibili.com/651134082?from=search&seid=8397084801998133459

更多中英国际音乐节资料,请移步新浪微博“@英伦圈”~

(英伦圈综编,编辑:王子璇 & 颗粒;刊载自欧洲时报英国版,作者:陈斯睿、王子璇、汪宣琪,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点亮“在看”~共同祈祷疫情早日结束

分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