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5年是中国科学领域最盛一年,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女士,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科学类奖获得者,华人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四十六年坚守,奉献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成为治疟良药,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屠呦呦奉献一生科学成就如此之高,84岁却落选中科院院士,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

屠呦呦,药学家,上个世纪30年代出生于浙江宁波,21岁时考入北大医学院药学系,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在工作期间接连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在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根据档案资料显示屠呦呦并非出生于显赫家庭,父亲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这更让我们对屠呦呦所取得的成就佩服不已,出身平凡却凭借自己对中医的热爱义无反顾考取北大,四于载寒窗苦读中医学,工作后一直奋战在中医药研究岗位,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对青蒿素的科研探索,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终完成中医对世界的献礼,为全世界人民抗虐创制出了一剂良药。

目前中国两院院士共有1617人,科学院院士785人,工程院院士862人,这是我国十四亿人口中培养出来的精英科学家,他们所研究的的领域,所获得的成果切实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实质性贡献的卓越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诺贝尔奖是一个什么概念?诺贝尔奖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荣誉最高的的奖项,可以说是获得诺贝尔奖即为获得世界等级最高的奖项。目前中国科学家里面,拥有中国国籍且获得诺贝尔科学领域奖项的,仅屠呦呦一人,历史上曾有几位华人科学家但获奖时都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屠呦呦的成就在中医学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可在2019年度“院士”增选中落选,中国的“院士”评选门槛竟是如此之高,莫大的成就却达不到评选“院士”的标准。

在中国成为一名院士到底有多难呢?首先成为院士不能够毛遂自荐,只能是由高等院校及国内有关科学技术机构进行举荐,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是不接受本人申请的,实行的是每两年增选一次且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在举荐阶段有两种途径,一、院士直接推荐。由已获得院士称号的专家提名,在每次增选中每位院士提名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不少于3名院士的推荐才有资格进入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二、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一级学会,按组织进行推荐。通过此方式被推荐人要经过主管部门、中科协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院士”成为中国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用这一称谓来命名咱们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当然不仅仅在中国,像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都采用了“院士”制度。

屠呦呦本人做出过回应;“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情况很复杂。”诺贝尔奖荣誉是最高的,但是和咱们国家院士标准完全是独立的,并不像我们所理解的获得诺贝尔奖一定要被增选为院士,院士也有院士的制度,不单是靠某一重大成果。这体现的是一种评价体系,也贯穿着我国的整个的人才评价体系,所体现出来的严谨性是不容忽视的。

那么对于屠呦呦来说,到底是因为她本人不善交际(屠呦呦身边朋友评价其不善溜须拍马)、性格直爽,而被中科院拒之门外,还是因为科研经历单一,没有高影响力的论文堆砌,没有达到院士评选的原则性基础条件。

像屠呦呦这样在某一领域有卓越成就,在公众看来被评为中科院院士无可厚非,却并未被评为的大科学家大有人在,比如“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教授,在2010年也与中科院院士失之交臂、施一公的学生39岁年轻美女科学家颜宁也遗憾落选,现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屠呦呦本次落选,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没有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就进入了研究所,一直坚守耕耘几十年直到拿到诺奖,期间在她本人的学历提升上并没有变化,虽然科研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纵观我国各院士学术出身无一例外都是博士学位,这也成了一条硬性条件,谁也没有听说哪位博士是本科或者更低的出身吧!如果有这样的先例那么民众又要开始争议,本科生都能当选院士,有这么非凡的能力为什么学历上没有提升。

虽说现在不能以学历来一概而论,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真正有能力的学生不会只局限于本科,最起码也要经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但屠呦呦所处的年代大学本科已经很是了不起,并且那个年代大学生掌握的理论水平还是很高的,放在现在相比不亚于现代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水平。

二、屠呦呦没有海外访学经历。现在对一名科研人员的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看得非常重,在国内985、211院校以及重点一本院校,目前招收教师已经要求必须有海外经历,不管是在海外进行过博士阶段的学习,还是有过海外实验室研究所的经历,这成为了必备的条件。对于一名大学教师都有了这么强硬的条件,而作为院士那肯定也是必不可少,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学术造诣高的学者都会被推荐到海外,院士那样的高端人才拥有很丰富的海外经历不足为奇。

三、屠呦呦没有SCI论文。SCI论文是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一般认为被收录即意味着发表出了高水平论文,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没有SCI论文恐怕是让屠呦呦落选最为卡脖子的原因,在国内发表过一部分论文,但是却少了被国际学术界最为推崇的SCI论文。

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屠呦呦所研究的都是中医领域的机密,就如同当年我国人工牛结晶胰岛素团队一样,而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需要把分离和纯化青蒿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公之于众,没有办法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屠呦呦获得诺奖后,也只是在《 Nature》(自然杂志)撰文回顾了发现青蒿素的艰难历程。

不过科研人员实现价值的途径有很多,院士也不过是一个称谓罢了,他们无需执着于某一项荣誉,作为公众的我们也不可本末倒置,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科研成果本身。另外目前中国院士的评选还是过于注重学术贡献以外的东西,更多的还是要将焦点放在学术贡献方面,将之作为压倒性的评选标准,这也不会让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受到忽视。换句话说像屠呦呦、袁隆平的贡献不必非要“院士”头衔来肯定的。(作者:趣史研究社)

来源:经济晚报速新闻 编辑:陶沙

新闻热线:13576064552 13979496382

广告热线:1397047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