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的故事,似乎一遍遍在上演。

当5月13日张恒凌晨发文宣布自己抚养权官司胜诉时,估计很多网友在脑子里都打了一个大问号,张恒这次说的是真的吗?是准的吗?不会又是断章取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张恒的朋友又配合他截取了判决书中的几个单词和短语对郑爽进行嘲笑,说美国法官认为她不配当母亲。

这个套路也让人感到太熟悉了,之前是张恒他们从六个小时谈话录音里截取出三分钟发到网上说郑爽弃养,这次是从三十页的判决书中截取几段文字和几个单词去讥讽郑爽不配当母亲,一次次这么干,一次次又反转,真的让人没法相信。

就在广大网友希望郑爽方面能够发声或者公布全套判决书时,郑爽方面却一直保持着沉默,没有只言片语。

张恒在这里高调发文炒作舆论,郑爽却始终沉默是金一言不发,这让人有些不解,两人吵架还有来有往呢,怎么张恒和郑爽始终是一个人咋咋呼呼,另一个人冷冷清清呢?

好在,有其他媒体弄来了三十页判决书的全文,并请来了美国职业律师进行翻译和解读,结果我们发现,判决书的内容和张恒公布的内容确实有不少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一个,人家判决书上明明写着的是父亲获得“sole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也就是家长单独决策权,张恒却写成了“Parenting Solo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还自顾自发明了一个新词“抚养独立决定权”。

就算是一个中学生,照着抄判决书也不至于抄错吧,作为美国留学生的张恒为什么故意写错?显然,这可能又是他的一次小伎俩,了解他的网友对此简直不要太熟悉。

笔者最感兴趣的是,张恒为什么要篡改法律名词?为什么不把判决书全文公布?

原因很简单,因为判决书里除了有对郑爽不利的文字外,也有大量内容是对张恒不利的,但张恒只挑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发布,张恒的朋友也只挑对郑爽不利的内容进行嘲讽,重复之前六个小时录音截取三分钟的故事罢了。

根据美国律师解读的判决书内容,我们发现了一些张恒没告诉我们的事情,那就是,在美国法官眼里,郑爽不配当母亲,张恒恐怕也不配当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美国法官认为,父母双方都有过错,他们都无法完全将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一方都不鼓励孩子跟另一方分享爱、感情等,更没有相互尊重及有效沟通。

2、美国法官认为,郑爽没有担负起对生命的重任,直到公关失败对她的事业造成严重影响才采取措施尝试介入孩子生活。

同时,张恒似乎无法超越过去的事情,无法放下双方失败的关系和其他个人问题去原谅对方,为孩子和母亲搭建桥梁,对孩子躲躲藏藏,不愿意让母亲和孩子们见面,他也拒绝承认母亲应该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到判决书下达前,郑爽作为母亲的角色失败了,父亲做的努力也很有限。

3、郑爽和张恒都不成熟,都无法将孩子的需要置于自己的需要之前,更没有慎重考虑过两个生命意味着什么。

4、郑爽和张恒必须在判决生效60天内完成育儿课程并向法院提交相关证书。

5、如果让郑爽和张恒对孩子的事情做出共同决策的话,可能会增加双方的冲突,因此暂时将孩子决策权交给张恒,郑爽则可以拥有抚养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笔者总结一下美国法官的大概意思:

郑爽和张恒就像两个不成熟、失去理智的父母,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孩子,两人在当父母这个角色上都是失职的,现在为了孩子的利益,暂时让张恒照顾孩子,但郑爽和张恒都必须去进修育儿课程,然后拿着证书到法院去证明自己能当一个合格的父母。

简言之,这官司哪有什么胜负之分啊,这就是两个不懂事的年轻人被一位当法官的美国母亲当众教训了一顿,然后还给两个人都布置了教育性质的作业。

如果你还没懂,我们可以打个比方:

哥哥屋里养了只猫,妹妹想玩哥哥不让,两人一个拽头一个拽尾巴抢了起来,都说自己多么爱小猫,却都不顾小猫的感受。妈妈过来主持公道,把兄妹二人全骂了一通,然后罚他们去学习如何照顾小猫,写出感受和检讨交给妈妈,最后再决定这个猫该给谁养,在他们学习期间,暂时将小猫还放在哥哥那屋的笼子里,妹妹可以去看,不可以再抢。

显而易见,妈妈的目的不是支持哥哥也不是支持妹妹,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学会爱小猫,到最后小猫当然还是生活在家庭里,同时得到兄妹的喜爱和照顾才是最好的结果。

用一些网友的话讲,看完判决书,觉得真正爱两个孩子的不是郑爽也不是张恒,而是人家老美的女法官。美国律师也说,在美国一个普通抚养权案子能整出三十页判决书也是非常罕见,这位法官明察秋毫有循循善诱,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郑爽和张恒呢,就像两个不懂事又自私自利的年轻人。

那么,在看到这样一份判决书后,郑爽和张恒应该持有什么态度呢?

当然是认真悔过,检讨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不成熟,然后努力学习改正心态,将对对方的怨气和戾气转换为对孩子真正的爱,而不是继续对立继续打嘴仗继续要致对方于死地。

显然,在判决书下达后,我们看到了张恒的高调发文和洋洋得意,看到了郑爽的一言不发和沉默是金,也看到了张恒朋友对郑爽的持续攻击和嘲讽。

看完判决书,笔者可以确定一件事,至少在表面上,能真正领会美国法官意图和判决书内容的人肯定不是张恒,而是郑爽,真正对孩子的未来有诚意的是郑爽,而不是张恒。